天主教会曾因人为"哥白尼日心说"是伪科学而将"日心说"者开除教籍,苏联共产党认为孟德尔学说是伪科学而对其信奉者加以迫害,由此可见,对于科学的分界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是书本知识的分界,更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立场.对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科学界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哲学范畴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探讨其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科学研究纲领论的理论背景
(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作为波普尔的学生及同事,其早期学说的基础便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认为科学始于问题,科学家对此提出大胆的猜测,然后在各种理论之间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证伪,不断发现和排除错误,运用演绎法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但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又过于强调了革命的作用,波普尔并未完全摆脱逻辑实证主义,还是以"经验"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用"逻辑分析"的方式重建科学史.按照这种方式,有可能把一些非科学理论,即己经被证明过的又被重新规划到科学的理论中,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理论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只强调飞跃性,而忽视了继承性.没有解决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
(二)库恩的"范式"
范式包括构成一门科学的基本定律和假说,运用这些定律的方法,以及测试定律的仪器和操作规程等,以及科学共同体有关这门科学发展的方向所作的规定.库恩的科学的动态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所以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是常规科学与革命的不断更替.可以看出,库恩的范式理论注重科学发展的整体性,既反对归纳主义的线性累积模式,又反对波普尔的不断革命论,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库恩的理论过于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忽视了理性,因而走向了宗教 并且他只重视新旧范式之间的间断性,而忽视其中的继承性.这些都是库恩理论的缺陷.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组成部分
在拉卡托斯看来,任何研究纲领都是由多种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的理论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硬核,即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 二是保护带,即专门保护硬核的三是启发法,即为硬核服务的积极启发法和消极启发法.硬核,即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每一个研究纲领都会有一个硬核,而且这个硬核是"坚韧的".保护带是补充硬核的辅助性假说,目的就是保护硬核,因而有时又被称之为"辅助性假说的保护带".启发法实际上就是一套解题方法与策略,它又分为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
反面启发法禁止否定硬核,坚信硬核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一个研究纲领出来问题,则应该从它的保护带找原因,通过不断调整保护带,不断地增加新颖的假设来证实硬核的正确.正面启发法是指科学家会在有力的研究纲领范围内选取有利于自身的假说,不断地证实研究纲领的正确性,并推动研究纲领的发展.
如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即机械的宇宙论——根据这一理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旋涡体系,推动是运动的唯一原因.两种启发原则都起了作用.它运用反面启发法阻止研究同它相矛盾的科学理论,如牛顿的超距作用说.另一方面,它运用正面启发法鼓励研究那些可能将其从明显的反证据挽救出来的辅助假说,如开普勒的椭圆说.
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既确定了科学的理性原则,又促进了历史主义的发展,以此启示人们对科学从逻辑与历史、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方面作出探索.这也使得我们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第一,正确处理国外教育经验与国内教育实情的关系.国内教育实情好比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本国教育实情,适当调整保护带,合理利用启发法,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用.
第二,重视本国先进教育文化与经验的输出.比较教育研究,不仅仅只是一味地借鉴他国的先进文化,也要做到文化自信,利用最新的"一带一路"政策,向他国输出本国的优秀文化,如我国在世界各国建立孔子学院输出汉语语言教育以及中国文化,中英两国合作数学先进教学经验交流等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第三,正视教育史的作用.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具有前沿的教育思想和包容的态度,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待新生的教育思想,不要急着淘汰,在引进他国的教育经验时,要学会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用包容和谦虚的态度等待实践的验证.同时也应多从教育史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