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9953
朱溢华 林顷 方涌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广州市 510800

  所谓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指的就是学校立足于学生的意愿和自身的发展特点为前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意识和就业能力,进而为学生们提供不同领域行业职业知识,方便市场能够获取更多的人才。不可否认,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重要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包括大学生就业趋向等方面的指导以及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各方面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学生能能够养成一定的就业能力和在社会上生存能力,一方面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好的在社会上就业,另一方面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全程的指导和整体规划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受不同方面条件的限制仍然较多,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仍然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建立起来的就业指导体系不能满足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业指导部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事务性工作,开展的工作过于粗放、简单,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并且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比较单一,开展的指导教育工作大部分集中于学生择业心理、择业技能、提供招聘信息、制定相应的就业办法和政策等方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并且指导力度还有待提升。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员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基本上是由管理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师组成,这些教师虽然在管理学生方面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的就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和就业指导工作专家以及专业人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难以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作用和功能,使得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不健全

虽然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实施实施工作开展和落实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面对的学生对象相对较窄,指导时间过于滞后,指导内容单一等问题,开展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大部分都是突击教育,指导内容局限于帮助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提供相应的材料等方面。所以,当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意识和规范意识方面都比较缺乏。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没有引导学生对职业目标进行定位和分析,在职业教育以及能力训练方面,没有做相应的要求和计划。第二点就是没有立足于学校专业特点,寻找相应的职业目标,在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方面比较缺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心态,因此高校毕业生因为信息的缺乏对社会人才需求方面不了解,在自身需要掌握怎样的技能和知识方面也不清晰,导致自身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专业结构设置

高校应当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开细致研究,同时对学校教学改革做进一步强化,要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要求和需求方面,对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做有效调整,并对课程结构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转变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此才能使得教学滞后所产生的社会发展负面影响得以克服。高校应当对实践教学最好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要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能力的发展,促进其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二)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基本上由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组成。就业指导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应当对内部指导教师知识结构做合理的配置,应当加强高校教师指导队伍的培训工作,应当引导就业指导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要配备相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对就业指导队伍作进一步地充实。最后,应当形成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制度,可以聘请校外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对于学校就业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打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这项工作是比较全面、全程化的,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并在教学计划中纳入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化分阶段的开展,。高校针对高校大一学生,应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了解,要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了解自身的专业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对自身专业进行学习。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应当让他们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对知识面进行拓宽,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要立足于自身的兴趣展开社会实践,同时,利用各方面渠道了解社会就业相关的信息,建立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为之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应当引导学生继续深造或者顺利就业,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求职技能,教授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社交礼仪 、沟通技巧、面试技巧、以及相关求职材料的完善,同时要开展相应的就业程序和政策方面的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招聘会,多方面的创造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