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9918
马晓蓉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中学校 重庆彭水 409600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高中音乐教学体现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文化的理解力。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推行,音乐教学不单纯是教授唱法和基本知识,而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上,用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文化的理解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教授的主体,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缺少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研究不深入,缺少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单一。高中音乐教学主要讲解课本的内容,选取的音乐作品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无法与生活实际完美结合,无法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化教学目标,无法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文化的理解力,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高中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中体现的真情实感,例如通过不同的音调、音色、节奏等要素展现作品中的情绪变化,开心的、温柔的、激昂的、悲伤的等,好的音乐作品并不单纯的展现一种情绪,而是随着音乐的速度、力度展现多种情绪的变化,因此接受好的艺术熏陶,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提高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力不仅体现在声音、节奏的训练,更体现在音乐中融入的情感,正确认识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个性化的音乐感染他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最后,提升文化的理解力。高水平的文化理解力是透过艺术的表现看到蕴含的哲理,并且能独自创建具体化的知识体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就要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渗透,借助音乐艺术的强大感染力,让学生感知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三、高中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文化的理解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效资源,例如通过欣赏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其次,对音乐的感知并不单纯体现在听觉上,还可以借助视觉,利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现音乐的意境,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从多个感官上调动学生的鉴赏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最后,创新教学形式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课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个问题留下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倡导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课后借助3-5分钟的微课揭晓答案,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个人修养。

(二)拓展课堂的知识容量

丰富音乐课堂内容,高中音乐教学并不局限于教授学生听音乐,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倡导学生有个性化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用于音乐创作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创作思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拓展课堂的知识容量,可以为学生提供好的创意和设想,鼓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曲调、歌词改编、排练话剧等。带领学生组织、参加音乐活动,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艺术交流,拓宽艺术视野。强化对乐器的使用,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各类乐器的音色,将乐器与人的声音完美结合。鼓励学生充分将身边的资源、生活的灵感用于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并且通过音乐艺术的强大感染力积极提升个人修养,通过好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国家的家国情怀,积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