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培养小班幼儿穿袜子能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9635
韦小琴 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中心幼儿园 530804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午睡时,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脱衣服、鞋子、袜子的方法,但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在起床后不会穿袜子,或穿的不整齐(袜跟穿在脚背上、脚心上、小腿上等)。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穿袜子》。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袜子的特征,根据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袜口套进去,袜头套住脚趾头,袜跟套住脚后跟),提高自理能力。

  3、注重及早抓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穿袜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难点:找到袜跟,会把袜跟套在脚跟上。

三、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袜子。

四、活动过程

师幼脱鞋子、袜子进场坐在垫子上。(要求:袜子放在鞋子里,鞋子要摆放整齐。)

  1、游戏导入。

  导入语:我们光着小脚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动动动,动动脚趾头;跺跺跺,跺跺脚后跟;碰碰碰,碰碰脚底板。(配乐:《小脚丫》儿歌)

  师幼互动游戏。

  分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跃了气氛,而且复习了脚的各部位名声,为穿袜子时部位相对应做好准备。

一、 复习袜子的特征。

1、 指示语:请你们每人找一只喜欢的袜子玩一玩。(幼儿每人拿一只袜子)

  2、教师提问: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手里的袜子的特征,并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分析:幼儿自由选择,体现了自主权。重点复习袜子的三个特征,为学习穿袜子打好基础。

二、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儿尝试穿袜子。

  过度语:袜子和小脚是朋友,我们帮小脚找朋友,把袜子穿在小脚上。

  2、根据幼儿的穿着情况讨论交流,总结正确的穿袜子方法。

  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慢慢往里伸,袜头抱住脚趾头,袜跟抱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

  分析:幼儿尝试穿袜子时,并没有认识到脚的部位与袜子的部位的对应关系,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尝试。当幼儿坐下来互相观察“袜子有没有与小脚亲亲热热在一起”时,发现了问题:袜跟的位置在哪儿?从而发现了对应关系:袜跟与脚后跟、袜头与脚趾头。于是我再说出儿歌,完整而系统的总结了穿袜子的方法,幼儿的印象很深刻。

三、自己找袜子配对,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一样的、对称的。

1、过度语:我们的一个小脚已经和袜子交了朋友,另外一只小脚还光着呢,请你也帮它找一只袜子做它的朋友吧。(自由寻找、配对。)

  2、提问:你为什么要找这只袜子做小脚的朋友呢?

  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两只)是一模一样的、对称的。

  3、 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小结指示: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对称的。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穿一穿。(自己纠正)

  分析:给袜子配对既是对知识的拓展,也是对袜子的穿法的一次巩固,有了儿歌的帮助记忆,幼儿完成的情况很好。

四、 简短谈话,活动结束。

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学会了找袜子、穿袜子,以后穿袜子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妈妈、奶奶了,我们自己干,好不好?

  分析: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幼儿学会穿袜子,谈话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1、尝试—观察—比较—改正,这种让幼儿自己尝试的方法比直接示范的效果要好。事先我询问过幼儿,多数幼儿认为穿袜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直接示范,幼儿难以产生兴趣。经过尝试、体验、比较,幼儿发现了问题:袜子不听话,袜跟不能和小脚在一起。这样就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幼儿穿好一只袜子,这时让幼儿找袜子配对,增加了活动的难度,给了幼儿新的挑战,且在挑战中,幼儿又巩固了袜子的穿法。

  3、学穿袜子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所以适当的要求和鼓励是非常必要的。

  4、小班幼儿年纪小,自理能力较差,在家大多数都是父母包办太替。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穿脱衣服、穿脱鞋子、叠棉被等等,如果不是天气忽冷忽热,幼儿穿脱袜子,我们也不会想到要让幼儿学会穿袜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契机及时解决问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