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北 “领羊”祭祀文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8928
罗维玮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关键字】:领羊 仪式内涵 羊文化 文化象征

  “领羊”是甘肃汉藏边界地带的一种祖先祭祀仪式,现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白银、天水、定西、庆阳等地。根据以往学者的调查,葬礼大致分为停丧、报丧、招魂、转灯、献饭、渡桥、入殓、下葬及葬后这几个过程,而“领羊”仪式一般在献饭这个环节中。这是亡者在入土为安之前与生者直接沟通的仪式。那么“领羊”仪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为什么羊会被看做亡者的象征?它的依据是什么?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领羊”仪式:一、“羊文化”的由来;二、“领羊”仪式的文化内涵;三、“领羊”仪式的传承。

  第一节、“羊”文化的由来

  

  羊是祥的本字。羊,甲骨文的字形像弯曲的两角和两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动物。有的甲骨文在弯曲的角与鼻尖之间加一短横。金文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有的金文突出弯曲的尖角。篆文基本继承了金文字形,只是将金文字形中羊头上的弯角进行了改变。它的造字本义是名词,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隶书中的羊则是将篆文字形中类似“草头”的羊角形状写成了标准的“草头”。自甲骨文发展至现在,羊自身的形象特征(羊角、羊嘴)消失殆尽。在《说文解字》中:“羊,祥也。从,象頭角足尾之形。”也就是说:“羊”的本义是指吉祥。字形采用“”作边旁,像羊的头、角、足、尾的形状。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出,羊在古代就有吉祥的意思。而在董莲池的《说文部首形义通释》中也认为:“祥也”是羊字的假借义。我们可以发现“羊”的词义从殷商时期到现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汉语大词典》主要记录了“羊”的六个重要义项:①哺乳动物;②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汉王充《论衡·物势》;③通“祥”。吉祥。《汉元嘉刀铭》:“宜侯王,大吉羊。”④通“徉”。参见“相羊”。⑤通“详”。细密;完备。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臣愿与下吏羊计谋言而竺虑之也。”⑥姓氏。春秋时有羊斟。参考《左传·宣公二年》。而后在参考2003年我国自行出版的大型辞书典籍《故训汇纂》中发现了几项《汉语大词典》遗漏的重要义项:①羊,善也。《周礼·考工记·车人》“羊车二柯”郑玄注;②古羊、阳字通。《释名·释姿容》“羊,阳也。”③羊,壮也。《易·大壮》“丧羊于易”;④羊,当作翔。《札移·文王受命》“望来羊兮”孙诒让按;⑤羊者,抵很难移之物。《易·夬》“牵羊悔亡”王弼注:羊,刚狠之物。⑥羊,一作佯。《九章·悲回风》“怜浮云之相羊”;⑦羊者,顺从之徒。《易·说卦》“兑为羊”孔颖达疏。纵观文字发展初期来看,“羊”字的用法和意义繁多,随着文字运动的几次更迭反复后,在现代汉语中,“羊”的很多义项已经消失,《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羊”的义项:①yáng,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②(yáng)姓。③xiáng,古同“祥”,吉祥。

  另外除文字的分析之外,“羊”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中国历史发展之初,上古社会中最古老最显赫的氏族共有两个:一个是黄帝,姓姬;一个是炎帝,姓姜。后来炎帝氏族和黄帝氏族合并成了中华民族,史称“炎黄民族”。因此现在的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就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农氏,据历史记载,神农氏居于姜水一带,主要以牧羊为主,所以他们以“羊”为民族图腾,又因为当时是母系社会,所以是以“姜”作为姓氏。从神农氏的姓氏、居所、出身以及他的历史功绩考证(尤其是关于他的著作《神农氏》),我们发现有很多字都是以“羊”的韵母ang去押韵的,也包括了一系列以羊字作为意符或声符的字,由此就可以看初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之处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而在中华文明的演变过变过程中,“羊”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龙”,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三皇”中的伏羲、神农部落最早都是以“羊”为图腾。据考,伏羲曾受“羊角柱”的启发,发明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八卦”;尧舜时期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从而实现古代的司法公平;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明代甚至将“羊之跪乳”编进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将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在中国人的心中,羊是温顺、善良、吉祥、美好、知礼知义和知孝的象征。

  第二节、“领羊”仪式的内涵

  “领羊”仪式是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葬礼习俗,它通常是在出殡之前举行。“领羊”一般是指亡者的儿子、女儿及其配偶跪在亡者的灵柩前,请死者在所有来参加葬礼的众人前接纳他们所献祭的羊。据考证,“领羊”的“领”是甘肃本地的口音,意思是“接受或接纳”。在这个仪式中,所领的羊必须是由死者的女儿或儿媳提供的纯白色的羯羊,这个羊一般被称为“信羊”(传递信息的羊),它将在“领羊”仪式上表达死者对生者的态度。仪式开始前,所有的直系亲属必须跪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圈,大东(葬礼的主持人)把要献祭的羊拉倒这个圈里面。然后大东将黄纸在羊身各处进行擦拭,接着蘸酒或水洒在羊身上,随后,人们把羊放开。按照当地人们的说法,此时亡者的灵魂已经附在了羊的身上。由于羊身上沾了酒水,它会自然地颤抖,把酒水甩干,这动作一般就叫做“领”。若是“信羊”只摇了一下头,四只蹄子并没有完全蹬开,这样不叫“领”。这个时候,主持仪式的大东会喊:“摇头不算,开毛大领。”所谓开毛大领,是指“信羊”蹬开四蹄,用力甩干身上的酒水,浑身打颤使得全身的毛都舒展。这叫真正的“领”。死者领了谁供奉的羊,就说明死者对谁满意,并没有留下什么未了的心愿。死者若未领谁供奉而来的羊,这就说明死者对谁不放心,还有未交代的心愿之类的。这时,人们会根据羊的动作猜测“死者”还有什么话想要表达,并由相关的人上前去在羊的耳边劝说,直到“死者”对他的承诺满意,顺利地被“领”为止。当遇上开毛大领的时候,表明死者对尘世没有牵挂,愿意放心的去另一个世界。酒水花从“信羊”身上撒开的一瞬间,跪在地上的亲属们一起放身大哭,恭送死者的灵魂离开。“领羊”的仪式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这过程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领羊”仪式代表民间的灵魂观念。“领羊”仪式的过程中,大东会让人将“信羊”拉倒孝子们围成的圆圈中,然后用点燃的黄纸在羊的头顶、两耳旁、腹部边燎一下,这叫“敬一下”,以便将死者的灵魂召唤而来。然后请献祭羊的亲属上前一步跪在羊的身边,拿酒水涂抹在羊的面部、耳朵、背部和四蹄上,然后在羊的耳边说话,劝说“他”接受自己的心意,把羊领了。很多人认为,“领羊”的时候,亡者的灵魂会通过羊的七窍进入羊的身体,若是死者对献祭人的承诺满意了,羊就会抖动身体代表被领了;若是羊不愿意被领,大东就会让人把羊牵到灵堂里面,让羊和死者见一面,这样羊就领了。他们认为这是羊和死者的联系中断或减弱了,只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死者就会顺利领羊了。由此可以看出,生者无法与死者直接联系,只有通过“信羊”这个媒介来传达。尽管领羊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变通,但这都基于人们的灵魂观念。

  (二)“领羊”仪式代表亡者传达遗愿的方式。在领羊的过程中,并不全都是开毛大领的情况,也有很多羊不愿意被领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一般羊不愿意被领的时候是因为对献祭的人不满意或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就是说他在尘世间还有牵挂,对自己的离去感到担心。在访谈过程中,一个来自甘肃庆阳的女生谈起一件现在回想都想哭的故事:在她念大二的时候,她的小姥爷过世了,在开吊领羊的那天,那只羊不管怎么都不领,直到她爷爷来的时候,那只羊直接跑向她爷爷,一直围着她爷爷转。她的爷爷蹲下来摸了摸羊的头说:“你放心的去吧。一切都有我呢。” 然后那只羊就乖乖地被领了。她说那是因为小姥爷生前就和爷爷关系很好,走的时候只有看见爷爷才会觉得这个家有主心骨,心里才会踏实。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之长的爱家之情。长辈对家庭的牵念,直到得到了确切的保证后他才肯领羊。在这个事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逝者对家庭最后的眷恋,也可以看出“信羊”是将亡者的寄托以及生者的承诺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去见证和完善。

  第三节、“领羊”仪式的传承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领羊”仪式的传统虽然在某些地方慢慢地变淡,总归还是传承了下来。它的形式较之以前相对于简单了在,但是它所蕴含的内涵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形式简单了,但它还是继承保留了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并践行亡者的遗愿和为葬礼提供美味的食物。虽然“领羊”仪式只是葬礼的一部分,但作为亡者对生者的记愿,我们不可以忽略亡者的遗愿。虽然不把它作为激发生活的主要动力,但是也要当成长者对我们的寄托,牢记在心,作为一个潜在的动力时刻提醒着自己。还有为葬礼提供美味的食物,这是因为给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准备可口的食物是(尤其是要宰杀祭祀的羊作为食物)为了让参与者也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有容乃大”的思维。第二,“领羊”仪式在现代社会中最好的继承就是家庭和睦的体现以及孝顺父母的表现。首先,在举行“领羊”仪式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一个逝去的老人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之间可以互帮互助、相携相伴,一生都可以平安、顺利和健康。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一切都是以子为大。其次,这个仪式也是孝顺的一个过程,孟子曾说:“不得亲乎,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最起码做人的资格。父母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子女生活,在最后送走他们的时刻,应该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认真为他们的终点画上圆圈。第三,“领羊”仪式最重要的传承就是记录亡者一生的功德,让世人去见证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生而为人,要干干净净地来,也要干干净净地走。同时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此过程中领悟亡者的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羊”不仅在人类的衣、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曾是远古主要的图腾之一,是人们祭祀是谨献给祖先的牺牲。从祭祀中对羊的大量使用可以看出羊在先民心目中吉祥美好的地位:通过羊,先民可以把祈福的声音传递给祖先,而祖先也会回报以福佑。在“羊”文化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引发出的“领羊”仪式,它的本质是中国人的祭祀之礼和文化的传播发扬,它是我们传统文化和意象思维的一种变相的继承,是我们了解远古先民生活和风俗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活材料。中国祭祀文化博大精深,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虽然不能作为代表,但也不能忽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