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叉融合的重要枢纽区,具有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的先发优势且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对外开放度指数上升较快,呈现出全面开放之势。
在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背景下,涉外企业对于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外语人才在对外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内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略称浙江越秀)、浙江外国语学院(以下略称浙江外语)、浙江师范大学(以下略称浙江师大)及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略称杭州师大)的外语教育资源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建议。
一、培养规模
本科生资源:浙江越秀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约为16000人。学校开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捷克语等语种供学生学习。每年会派出700余名学生进行出国交流,同时开放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每年还会招收400名左右的留学生。学校有专任教师670余名,外籍教师10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0.36%,硕博学历学位教师占67%,博士学位教师占10.12%。浙江外语,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含留学生)有8545余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91人,副高以上职称约占42.2%,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6.04%。学校开设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德语等语言类专业供学生学习。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每年会派出250余人次进行国际交流,同时招收来自各地区的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学习,以此培养多元化的外语人才。杭州师大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和大学外语部,现有英语、日语、朝鲜语3个本科专业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约为1141名,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4人,学校积极进行交流学习,与美国、澳大利亚、香港、日本等地区知名大学建立了教育与合作的关系。浙江师大,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0余人。设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法语系和大学外语教学部5个教学单位,英语、日语、翻译、法语4个本科专业。硕士生资源:杭州师大外国语学院有应用语言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硕士3个硕士点,并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165名。浙江师大,目前有4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校拥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二级学科方向,同时还有英语学科教学论和翻译硕士(MTI)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博士生资源:浙江师大,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101人(含国际生32人),现拥有“跨语言文化研究”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教育博士点。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非洲翻译研究中心(非洲翻译馆)、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研究机构。
二、教学与管理
浙江本科院校中共有31所开设英语专业,5所开设日语专业,4所开设德语专业,3所开设法语专业,2所开设俄语专业,只有1所学校开设其他小语种。本科高校外语专业语种均以英语为主,只有少数高校开设日语、德语、韩语等非通用语种专业。其中,外语类高校浙江外语开设12个语种专业。浙江越秀开设13个外语专业。浙江外语的语言类学科成立时间普遍早于浙江越秀,因此浙江外语的教学与管理的方式也相对较为成熟。其语言专业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师范类院校平均通过率40-50个百分点,多门外语的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100%。其中有国家级人才有3人,省级人才40人。浙江越秀语言专业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在同类型院校中虽然没有浙江外语优异,但高出全国师范类院校平均通过率5-20个百分点。虽然浙江外语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相较于浙江越秀有优势,但浙江越秀是目前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也是省内唯一开设印度尼西亚语、泰语专业的本科高校,在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
三、学科与科研
在浙江越秀、浙江外语、浙江师大和杭州师大的专业学科、科研成果对比中发现,浙江越秀有14门外语学科,浙江外语有12门外语学科,浙江师大有4门外语学科,杭州师大有4门外语学科。从专业学科数量上来讲,浙江越秀和浙江外语有较大的优势,相比之下,浙江师大和杭州师大优势并不明显。从专业学科的特殊性上来讲,浙江越秀有捷克语和印度尼西亚语,浙江外语有土耳其语。从专业学科的优势性上看,浙江越秀的朝鲜语是专业省重点专业和省十二五优势专业,英语、法语专业是省新兴特色专业,浙江外语的英语专业是省优势专业,俄语、阿拉伯语、日语专业是省特色专业,浙江师大和杭州师大的优势专业是英语。在科研方面,截至2019年2月,浙江越秀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个,其中英语学院徐中意博士2014年完成的论文被SSCI及A&HCI两大国际检索同时收录。浙江外语近三年来教师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48部。浙江师大截止2018年2月,共获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41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12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共获各级各类社科项目2819项。由此可见浙江外语的科研成果较多,而浙江越秀、浙师范、杭师范的外语科研成果都相对较少。
四、教学条件
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浙江越秀和浙江外语不相上下,都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及专业相关配套实验室。对比这四所开设外语专业高校的精品课程后可以了解到,开设课程数量最多的是浙江师大,其次是浙江越秀,然后是浙江外语与杭州师大。从精品课程的类别上来说,只有浙江师大和杭州师大开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且浙江师大的数量最多、分布较为广泛。相比之下其他三所院校开设的则以省市级精品课程为主。浙江外语课程以语言类为主,以及部分大学生必修公共课,而浙江师大和杭州师大的范围就要更广一些,有师范类、法学类、生物类等,语言类则相对较少。在硕博授予情况方面,浙江越秀和浙江外语暂时还不具备相关的条件,浙江师大同时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杭州师大拥有硕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五、资源共享的实施
“知识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2002年开始就有很多的专家提出知识管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新角度,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级阶段。该理论不仅关注建设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更加注重知识的创造性和教育信息的高效性,以方便、快速地将知识信息转换成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目前,高校的外语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高校通过购买获得教育资源,这样的资源难以形成本校特色,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应该联合创立共享的教育平台,开发优秀的教学资源,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可以达到资源互补,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六、结语
目前外语教育资源的建设多呈无序状态,很多院校在组织资源建设时,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创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以障后面的共享体系继续进行下去。线上我们以搭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主。基于网络技术的资源构建共享机制,将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使各资源通过各种网络共享,而且能够共享硬件设施、共享存储、共享计算,并生成新的知识资源,也可避免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各类资源浪费。线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搭建共享平台:1.以学校合作办学方式输出外语教学资源,各个院校之间的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对课程实现统一管理标准,教务处了解教学情况,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2.面向各学校学生开设外语特色在线课程,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形式促进外语教学资源共享。其中互选课程的开设,可以保证课程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促进优秀课程资源的发展与互补,也有利于各学院优秀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3.成立语言学习中心,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外语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丰富语言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帮助各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外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