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理大学与地方校企联合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9860
黄芸 大理大学 671003

  当前,大理大学有17个教学学院,65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学院设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2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培养具有良好素养、专业基础厚、知识面广,具有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及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及学校体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1.目前体育专业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更加明显,而我校现有的培养机制还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步法,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如今急需建立新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应依托企业的文化和技能等引入到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时各个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发挥其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达成双方互利共赢。既解决了高校在实战与设备上的不足,也解决了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源泉。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缺乏教学条件

  学校缺乏实践教学条件,大多数专业无法实施学生的实践训练。如今体育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应是高技术、高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在动态中求发展,紧扣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大趋势。

  2.2 培养课程设置单一

  我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注重学生的科学性、技艺性知识为主。必修课大部分专业性太强,不灵活,基础课大多都是竞技体育,专业选修课覆盖面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不能与时俱进,看不到体育自身具备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2.3 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校体育专业长期以来主要承担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目标定位面窄,需要完善和改进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活动娱乐,产业管理、体育旅游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培养目标设置未突出本土特色和专业,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略作调整,利用大理的地理、民族等资源开设新课程。建立现代大学体育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来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和丰富学生专业发展目标。

  2.4 大理地方企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大理经常与学校交流合作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得一下结果:

  

  表一:大理地方企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续表

3.建立新的培养模式

学校应依托企业的文化和技能等引入到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从而确定体育人才的规格,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级管理、高技能人才。根据现有的大理各企业的条件与需求,由此建设体育实习基地,共同进行体育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样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同步。

  3.1 “协议式”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企业与体育学院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书,双方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拨的双向选择方式,组成了实验班,通过数月的学习和考核与企业签订协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各自的需要签订双方的培养协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规格来确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校企双方以此为目标共同制订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3.2 “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与体育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企业将成为学生专业课程实际操作的固定场所,同时企业也承担着提高体育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学校不仅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的俱乐部上课,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师,让学生增长学习实践适应性能力。学校也可利用现有设备优势和专业教师的技术承接企业的委托培训和项目业务提高与科技改进任务。

4.合作体系

4.1 明确专业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双方合作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可以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发挥体育专业的特色,开发符合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体育行业和企业对所需职业的要求以及社会需求、能力需求,确定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编写专业教材,确定体育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与拓展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相关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2 产学研相结合,资源共享

  由于我校存在硬件的不足,而很多健身会所和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先进的设备、器材、实训基地以及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解决问题以及与人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的科技发展,提高竞争能力,而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不仅给企业带去了活力而且带去了无形的资源,为企业的人气、人脉等都得到了提升,以及人才的储备提供了后备力量。起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5.结语

创新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培养路径为辅助,走“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路径。在基本模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并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模式,促进地方院校体育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与企业应就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系统工程展开深层次地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广泛合作,探索地方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途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成为推动地方院校为社会造就创新型、复合型体育人才途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