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年末,“北美海归进村做垃圾婆”这篇题目独特的新闻在微博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立雯成为了不一般的网红,一位垃圾分类的“网红”。她是一名专职环保公益人,在一线推动垃圾分类实践9年,2017年5月结束了北美的学业回国后决定到农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并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河北涞水县南峪村实现了全村参与垃圾分类,80%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再利用慢慢成为时代潮流,垃圾分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生活垃圾面临着增长速度快、可回收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将环境治理和改善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层面。近年来,我国将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维护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基层的和谐稳定。本文立足于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从治理主体入手,将社会工作与社区的垃圾处理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Z市社会工作介入垃圾分类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索社会工作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的可行性,为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新路径。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的合理性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既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区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和重要切入点。该部分拟从社会工作专业性质、社会工作与社区垃圾分类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发展三方面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的优势及其合理性。一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一方面,社会工作的专业定义说明其能在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上发挥优势。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专业特质与垃圾分类这种“利他行为”相适应,社会工作者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引导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行动中,培养居民的良好习惯,为有效地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提供有利条件。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区居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的能动作用,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居民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多种形式的介入方法可以有效运用于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的实施中。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并列,被称之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这三种方法都能够利用其特点,与社区垃圾分类相结合,推进其实施。例如一对一地与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动员、讲解等活动;建立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小组,增加组员的互动、分享;培养居民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等,都能够帮助社区居民有效地参与和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二是社会工作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关系。环境治理是社会工作的领域之一,同时社区环境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部分,社会工作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社区环境治理因此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的领域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可分为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和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按社会工作的特点则可分为涉及救助、帮助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环境问题从个体层面来说是涉及每个人日常生活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之一,具有介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优势。201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到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倡导多元主体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是社区治理过程中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能够发挥其优势,在政策的支持下参与到建设绿色社区的行动中,创新社区治理生态环境方面的参与主体。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既是其领域范围,也是其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三是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发展。从发展层面来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持,为其带动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供有利条件。201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中央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段性计划。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到要加快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从实践层面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已有前例。焦亮在他的论文《社区环境保护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以济南市D社区垃圾分类项目为例》中详细介绍了D社区社会工作者提升居民环境意识和培养居民环保行为的具体措施。这一案例说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能够弥补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策实施的不足,在贯彻落实方面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居民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的行动中来,为社会环境治理做出每个人的“一小步”贡献。
三、Z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及问题分析
1.Z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现状通过对环卫工人和某垃圾处理站的访问和观察,笔者发现Z市虽然垃圾箱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但不管是在环卫工人清理收集过程中还是在垃圾站转运的过程中,都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处理。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城市垃圾还是混合处理,主要以堆肥、天迈和焚烧为主,这三种方式都无法最大程度的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在Z市某社工机构进行调研,与社会工作者进行访谈,笔者了解到Z市目前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保方面的项目并不多,涉及垃圾分类的只有一个由市妇联牵头,培育志愿者工作力量,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社区绿植、变废为宝、环保酵素制作等五大行动的环保项目。垃圾分类作为首要内容,主要活动是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参与活动,引导社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在调研中,社会工作者还展示了社区妇女之家的工作人员和部分社区居民一起种植的绿植,以及手工办公桌椅。该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是Z市为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的尝试,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的首次实践,为社区环境治理和社会环境治理的路径做出了探索。
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Z市在以社会工作为助推主体,实施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会工作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参与不足。在调研中,笔者问及社会工作者是否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或者环保方面的工作时,社工开始时回答说并没有相关工作且环保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其主要工作范畴。经另一位社工提醒后,想起最近正在筹建的项目中有垃圾分类这一部分内容,但她强调,该项目是Z市妇联主导的项目,社会工作机构只是受邀参与其中,并不是实施主体。说明社会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社会力量之一,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参与度不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政策的宣传及贯彻力度不够,而另一方面,从社会工作者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其职业范畴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我们社工并没有介入专门的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如果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什么不直接找环保组织,找社工岂不是没有环保组织专业。除了‘绿城妈妈’项目外,没有开展其他的环保工作。”——被访者
二是社会工作介入垃圾分类的形式单一,介入层面较浅。在调研中了解到,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垃圾分类时主要是采取举办活动、张贴标语的措施来进行宣传工作,在垃圾分类的类别制定、监督执行方面都没有涉及,未能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去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的实施工作。垃圾分类工作的倡导、实施、监督每个环节都是贯彻落实垃圾分类的重要步骤,倡导垃圾分类思想深入人心固然是开展工作的必要部分,但将思想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才是政策落实的要义。社会工作者仅仅进行宣传层面的工作,难以发挥其专业特点及作用,无法体现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垃圾分类的倡导也很可能停留在意识层面,难以落实。
四、加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的建议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笔者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者层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提升社区环境治理,推进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推动我国社区治理的创新发展进程探索新思路。第一,推进“三社联动”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从调研中不难发现,社会工作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参与较为缺乏,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是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引导不足。社区的环境治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专业环保组织的问题,也是各个治理主体都应关心和参与的问题,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推进现代化社区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完善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加强对各社会力量参与的引导力度,扩大社会工作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交叉参与范围,是鼓励社会工作积极加入环保工作的有效保障。
第二,增强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本身并没有将社区环保划分为自己的工作范畴,这是对相关专业政策和专业知识的认知偏差。日常的社会工作大都将其范围按照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分类,因此也忽略了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需要社会工作。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加强对自身专业的认知,在进行工作实践的同时,不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大对专业领域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服务。
第三,社会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调研中发现社会工作在垃圾分类倡导方面的工作深度不够,未能涉及垃圾分类的实施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将其落到实处,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的分类、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中。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制定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也能防止部分居民因辨别垃圾种类困难而放弃垃圾分类。社会工作者可以联合环卫部门执行垃圾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免费发放分类垃圾袋、设置奖惩机制来促使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落实,提升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作为监督者,监督居民和垃圾回收工人,通过奖惩机制监督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保障各环节的落实,使居民和垃圾回收工人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