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2415
李红梅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一、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非常年轻领域。而各国本土教师培训更是处在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从当前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的形式来看,包括“请进来”“走出去”和远程函授三种,其中“请进来”是请国内汉语教学专业赴海外进行教学培训;“走出去”是指将本土教师送往中国进行教学培训;从培训的模式来看,有传统讲授模式、视频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和反思渐进模式等;从培训的对象来说,包含大学、中小学和 幼儿园教师,其中以中小学汉语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从培训时间长短来看,有长期的学历教育也有短期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汉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虽说已形成大体的框架,但距离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

  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的必要性

  在海外汉语教育事业尚处于起步的时期,我们主要通过派出汉语教师前往世界各地,帮助当时汉语教育打开局面。此时的汉语教育一般是在高校内进行,需求量小。但随着国家影响力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汉语课程开始从高校走进中小学课堂。在这样的变化下,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出现外派教师和志愿者供不应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高校颇受欢迎的中国教师在进入中小学课堂后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作为母语者的先天优势,但是在海外教学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国教师在语言教学、课堂管理或者跨文化交际方面都受到了诸多挑战,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但对于本土教师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且本土教师更容易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通过培养高质量的本土教师,弥补中国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快速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而且,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每年派出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任期通常为一学年,教师的不断更替导致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一开始我们“输血”为海外汉语教学打开局面,现如今我们更要“造血”为海外汉语教学铺平道路,让其能够自力更生,越走越远。“输血”治其标,“造血”固其本,后者才是根本之道。

二、菲律宾本土教师培养现状

(一)菲律宾公立学校本土教师培养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华语教育在菲律宾一度受到当局的限制,菲律宾的华校教育也因为当局菲化政策的影响一度出现停滞。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正式启动“SPFL-汉语教学项目”,此后汉语才正式进入菲律宾公立中学课堂。因而,公立学校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现在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为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由菲律宾教育部和中国国家汉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以及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共同开展了本土教师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暑假分批次集中培训、周末跟踪培训、在华沉浸式培训的模式。同时菲律宾高校在2014年开设汉语师范专业,从公立中学汉语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给与奖学金攻读汉语师范专业,毕业后定向回公立学校服务五年,为菲律宾公立学校培养专业汉语师资。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本土教师,为菲律宾汉语教师队伍提供新鲜血液,进一步促进菲律宾汉语教学的发展。

  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公立学校本土教师的培养还存在汉语数量少,教师质量不高,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不扎实等问题。

(二)菲律宾华校本土教师培训现状

公立学校的汉语教育近几年才迎来发展,但是菲律宾的华语教育却已经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大清中西学堂开办以来,菲律宾华文教育已经走过了119个年头。在这一百多年里菲律宾华文教育历经坎坷,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大历史阶段。上世纪一大批福建人民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他们的到来也把华文带到了菲律宾。在这一阶段,华侨教育是当地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时中国民间社会乃至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当时的华文教育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华侨社团和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后随着华人开始慢慢融入当地社会,年轻的一代已经不可避免地较多接受了菲国文化影响,不读华文报纸,不看华文书籍,用菲语和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这一阶段的华语教育是第二语言教学,是一培养华裔青少年的华语交际能力为基础并丰富他们的中华文化气质为目标的特殊第二语言教学。

  当前华校本土教师存在的问题

  根据《菲律宾华文教育综合年鉴》,菲律宾华教中心针对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基本情况做了一个抽样调查。从抽样调查表可以了解到,菲律宾华校本土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本土教师学历水平不高,专业化不强,很多教龄较大的教师并未接受系统的师范学历教育,对教学理论及其方法论了解不足,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知识欠缺。二、教师团队老龄化,缺乏年轻的力量。且女性教师比率远远高于男性教师比率,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三、华校对于本土教师的考评不及时,不充分,导致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教师缺乏动力与压力,阻碍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四、菲律宾华校本土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流动性较大。华校本土教师福利待遇差,教师中兼职和跳槽的情况比比皆是,华校留不住教学人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华语教学的进程,同时也加大教师的培训工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菲华校“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

  菲律宾华社以及菲华教中心针对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华语教师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语言基础知识以及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针对菲律宾华语教师短缺和绝大多数华语教师不具备教育专业背景,缺乏正规师范院校训练的现状,菲律宾华教中心启动了“221工程”,即两个计划,两个方案和一个行动。其中两个计划指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两个方案指督导方案和专业化方案,即聘请专家驻校,与华语教师一起备课,深入课堂听课,课后与华语教师共同评课,确保华语教学质量,提高本土华语教师教学水平。一个行动指即华校新生行动,由华教中心联手中国名校,全面接办经申请同意接办的学校,要求办出一所从理念、体制、组织到管理、教学全方位有别于传统华校、符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型华校。

  “输血”计划就是从中国引进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外派教师和教学督导,另一方面也吸收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各个华校任教。“输血计划”实施后,一批优秀的、有着扎实基础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到菲律宾,为菲律宾华语教育提出了不少看法和建议,使菲律宾华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提升。但外派教学督导和教师以及汉办的的汉语志愿者这个队伍缺乏稳定性,流动性的较大且没办法真正解决华校的师资问题;另外,外派教师作为外国人,与本土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和亲密感不强。针对这个问题,在2004年,菲律宾华教中心就提出了“造血计划”。

  “造血计划”指的是菲律宾华教中心选拔一些华校的学生到中国若干大学攻读华文教育专业本科学位,毕业后回到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工作。“造血计划”旨在推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解决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着的问题,尤其是师资问题。也能够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也可以帮助那些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华裔或非华裔学生读完大学。目前,“造血计划”的主要合作大学是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从2004年到2018年,菲律宾华教中心已经输送219名华校学生到中国学习,学成返校服务的学生也有166名,很多学生现如今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参加造血计划回国的学生,需要为学校服务五年,即需完成5年的汉语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汉语教师的待遇在菲律宾比较低,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这一份工作并不能让他们养家糊口,通常他们需要在学校时间后再找别的兼职。另一方面,由于近两年中国和菲律宾商业往来较多,出现了很多与中文有关的报酬丰厚的工作,这些工作机会对于回国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诱惑,因此大多造血计划回国的学生在五年服务期过后,便离开学校出去另寻工作。所以造血计划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就为给菲律宾华语教育注入年轻的本土力量,但是最后这些师资力量的流失,让人不得不感叹。对于华校而言,华校是菲律宾汉语教育的主舞台首先要大力宣传造血计划,目前宣传的方式还停留在文件传达这一阶段,没有任何宣讲活动等,因此现如今仍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个计划。其次,需加强与国内高校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可选择的机会。最后,对于已在中国完成学业归国学生,华教中心和华校应该给与更多的重视,多给与他们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他们提高归国服务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华语教学的第一线工作。在进入教学岗位后也应该定期开展教学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在教师岗位上迅速成长,成为菲律宾华语教师中的领军人物和中流砥柱。

三 建议

海外本土教师的培养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笔者有一些个人的建议:一、大力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在职培训要长期计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培训要兼顾系统课程与专题讲座;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时间运用相结合。二、加大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输送优秀的学生到中国接受专业的培养,另一方面加紧本国汉语师范专业的发展,吸引学生的加入。三、建立华文教师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规范本地汉语教育领域,加快整个菲律宾华语教育的规范发展。四、提高教师待遇。待遇福利不理想一直是制约着本土教师加入汉语教育这个团体的重要原因。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将优秀的汉语教育人才留在本行业。

  大力培养高质量的本土教师,解决现下海外汉语教师师资匮乏的问题,增强海外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海外汉语教学的连贯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促使汉语国际教育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海外汉语教学的“自给自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