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这是首次明确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遵循。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来源观,自觉抵制等各种对权力来源的不正确认识,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以新时代所赋予职责和使命,树立“权力民授”的思想,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把权力授予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要自觉接受监督,正确认识权力制衡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转变党员干部对监督的抵制态度,避免权力滋生腐败,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村民民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运行受到监督和制衡,确保正确的权力价值取向,使农村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使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要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要以是否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标准,一切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夯实执政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建立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切身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和谐做出贡献,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诚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行村务公开,规范村务管理,形成清廉的风气,督促两委职能的履行,规范党员的言行,知法守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要认识到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在农村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的重大改革,要建章立制规范“两委”的职能,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党员干部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政治意识与坚定政治理想是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
提升执政能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当前形势下,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农村人口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以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的变化不相适应,都对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从党员干部素质上讲,应扩大党员队伍,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取决于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度学习,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带头致富本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能力,使党组织的发展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充分显现出来。其次,要不断创新组织结构,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使党组织能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干实事、提高排忧解难能力。其次,从干部选拔的源头上讲,应提高选举能力,建立科学民主的提名制度,形成党内良性竞争机制。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民意调查研究制度,二要理顺组织意图与民意的关系,提名候选人时要把民意放在第一位,三要坚决摒弃“陪选”的做法,“陪选”的做法既使“陪选人”受到精神伤害,也会使选民形成逆反心理,以至有的地方出现“陪选人”当选的情况,因“陪选人”能力低、素质差,村委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最后,党组织要获得村民自治选举的胜利,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制订人才选拔计划,加大选举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各项制度,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建立自省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机制,加强自查,健全制度体系,这也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守政治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途径。
首先,要加强党组织自查自纠的能力,一要发扬党员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二要建立权力制衡的、便于发扬民主的党组织领导架构,组成新型农村党组织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协调制约作用。三要规范党组织民主生活,按时换届改选,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工作汇报制度和咨询制度。
其次,为了促进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使村中党员干部工作更有成效,要建立以自我激励为目的的实绩考核制度。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绩考核制度,制订考核制度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坚持科学性和适应性的统一。考核的标准应具备指标化、量细化且操作性强的特点,使考核结果科学、公正、合理。考核结果要与待遇挂钩。党组织及党员村官的实绩考核结果,要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最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保持良性发展的势头,就要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立纯洁党员队伍机制,就把好入口关,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始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新形势下,只有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肩负起新使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