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兰亭雅集刍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9048
张婧 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163393

  雅集是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千百年来,雅集一般被认为是文人雅集。其中包括宴游、饮酒、弹琴、赋诗等等,活动种类繁多,其不仅能够促使文人士大夫交流思想、促进感情,更能反映出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

  文人雅集之源,大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各诸侯王对才华各异的门人食客的招徕,可看做是文人集会的滥觞。随后至西汉“梁苑之游”,三国“邺下之游”,西晋“金谷宴集”,东晋“兰亭集会”,南北朝“竟陵八友”,唐朝“滕王阁宴”与“香山九老会”,北宋“西园雅集”,元末“玉山雅集”,晚清“都下雅集”等,这些雅集都成为后人所称赞、学习的对象,且一直流传至今,传承不断。

  据史记载,西晋分十九州,而东晋立国仅得八州。当时的东晋与前秦、前燕处于对峙战争的状态,东晋王朝自建国以来,就一直试图北伐复国。然而东晋将相桓温和殷浩不和,北伐多次以失败而告终。永和八年的时候,殷浩亲率北伐大军在淮河一线与敌军对峙,国家情势紧急。

  吴大新先生在《兰亭序解读》中有述:“永和九年,兰亭所在的会稽是战争的大后方。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加右将军军衔,掌管会稽。那时,会稽连年旱灾,百姓用树皮充饥,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王羲之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会和朋友在一起消遣饮酒作诗吗?吴大新先生研究发现,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聚会兰亭,这四十二人中,军方有二十二人,“省军级干部”可考证的有五六人,前线的有三人,有两人后在前线战死,只有谢安一人是名士,因此,吴大新先生断言这是一次秘密的军事活动。为此,笔者把兰亭集会中四十二人的名字及官职进行一一查询,以便读者观之:

  王羲之: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

  谢万:陈郡谢氏,领淮南太守,曾与郗昙一同北伐前燕;

  孙绰:为廷尉卿,左司马;

  孙统:参军;

  王彬之:曾为殷浩僚佐;

  王凝之:东晋官员、将领;

  王肃之:中书郎,骠骑咨议;

  王徽之: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

  徐丰之:行参军;

  袁峤之:陈郡袁氏,官职不详;

  王丰之:曾为参军;

  王元之:官职不详;

  王蕴之: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涣之:王羲之第四子,官职不详;

  郗昙: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曾与前燕交战,以失败告终;

  华茂:前上虞令;

  庾友:官宦之家,曾为中书郎、东阳太守;

  虞说:镇军司马;

  魏滂:郡功曹;

  谢绎:群五官佐,谢氏家族;

  庾蕴:北中郎将庾希之弟,官至广州刺史;

  孙嗣:前中军参军:

  曹茂之:行参军;

  曹华: 徐州西平;

  桓伟:东晋军事将领;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东晋大臣;

  谢瑰:侍郎;

  卞迪:镇国大将军;

  卓旄:行参军事;

  羊模:行将军;

  孔炽:参军;

  刘密:参军;

  虞谷:山阴令;

  劳夷:府功曹;

  后绵:府功簿;

  华耆:前长岑令;

  谢藤:前馀姚令;

  任凝:府功主簿;

  吕系:任城吕洗;

  吕本:任城吕本;

  曹孔:彭城曹孔;

  以上是兰亭集会中四十二个人的个人名字及官职,有些官职不详,就连吴大新先生认为的名士谢安其实也是东晋的军事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是身居要职,且在军中任职的人数很多,这些为兰亭雅集提供了一定的军事证据。

  萧华荣先生在其《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家传》中有述:“簪缨是达官贵人的冠饰和徽标,象征着权力与势位……王谢家族同为当时最大的门阀氏族,源远流长,冠冕相承,风流相当,彼此齐名,与六朝同起讫,共盛衰……王敦辅助司马睿于公元三一七年建立东晋,扶持司马睿成为晋元帝,立下殊勋。王氏势力自然水涨船高,不断扩张,王导在内为丞相,王敦在外为元戎,其他子弟据有军政要职者不下数十人,以至于当时有‘王与(司)马,公天下’之语。”

  从上面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导和王敦代表的王氏家族在东晋的势力,拥有至高无上权势的王敦和王导是王羲之的叔叔,结合肖华荣先生的‘王氏子弟拥有军政要职者不下数十人’,可以看出,王氏家族在东晋时候,可谓权倾天下。

  反观兰亭集会,王家、谢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等,此次集会上的人可谓都是代表着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每个家族都有很高的政治权势。在饮酒赋诗的背后,谈及政治军事也是非常符合其身份的。所以,结合上述所言,说兰亭集会是一次军事集会也不为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