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深圳医药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2517
李理 吕淑文 大连理工大学

1.前言

医药制造业隶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产业竞争力.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深圳市医药制造业需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深入了解深圳医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情况,本文以2015-2017年深圳本土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以及2017年中国市值500强企业中排名前五的医药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Deap2.1软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深圳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不同影响,为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提出相应对策,助力深圳市医药制造业未来蓬勃发展.

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Malmquist指数模型

1994年,Fare等在距离函数的基础上建立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式(1)中为t期技术效率为以t期为基准的t+1期的技术效率,为以t+1期为基准的t期的技术效率,为t+1期的技术效率.Malmquist指数M0(Tfpch)可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C(Techch)和技术效率指数EC(Effch),如式(2)所示.同时技术效率EC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C(Pech)和规模效率指数SC(Sech),如式(3)所示.

  创新效率需考虑研发和商业化两个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出指标为该年度专利申请数(P),商业化阶段为主营业务收入(R),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情况

3.1.1 企业样本选择标准

  本文以五家深圳本土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一(①健康元②信立泰③海普瑞④翰宇⑤国农科技样本).同时选取2017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中前五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二(⑥恒瑞医药⑦康美药业⑧云南白药⑨复星医药⑩上海莱士),对比分析两个样本的创新效率差异.

  3.1.2 指标数据来源

  企业部分具体数据从公司年报获取,其中,企业研发费用强度=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研发人员强度=研发人员数量/总人员数量;员工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总人员数量.企业专利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

3.2 深圳市医药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动态评价及分析

3.2.1 样本一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动态变化

  运用Deap2.1软件测量深圳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并使用Malmquist指数对其分解,结果如表2,各指标含义为:技术效率-Effch;技术进步-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技术创新效率-Tfpch.

  

  表2 动态技术创新效率

  由表2可知样本一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化平稳,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2%,是主要推动力.从近几年来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集群现象和制药技术、大数据与互联网等跨学科结合的趋势见深圳对医药产业创新投入巨大.

  技术效率指数显著小于1,表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是因为深圳没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缺乏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能力,如今在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亟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去.

  3.2.2 样本一与样本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比

  运用Deap2.1软件分析两个样本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对水平,并使用Malmquist指数对其分解,结果如表3

  当M>1时,技术创新效率呈增长状态,反之为衰退状态;PC>1表示技术效率为主要推动力;TC>1表示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PC>1且TC>1表示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投入指标包括人力和资金投入,人力投入选取研发人员强度(Per)和员工受教育程度(Edu,大学及以上员工比例)两个指标.研发人员强度体现公司对技术学习和创新的重视度;员工受教育程度体现员工的综合素质.资金投入选择研发费用强度(Cap)和政府补助资金(Gov)两个指标.研发费用强度体现公司对技术学习和创新的重视度;政府补助资金表示政府对企业的鼓励程度.编号1-5为样本一企业,编号6-10为样本二企业,可发现企业间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大.从技术进步指标看,前五强医药企业全部大于1,且技术进步值大小接近.而深圳市医药企业虽然只有三家技术进步大于1,但其技术进步值比前五强医药企业大,同时最大、最小值企业都是深圳市医药企业.从技术进步指标可以明显看出深圳医药企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既存在创新效率优于前五强医药企业的优质企业,也存在创新效率较低的劣势企业.

  

  表3 技术创新效率对比

  

  3 0.779 1.513 2.074 0.375 1.178 4 0.335 0.724 0.337 0.993 0.243 5 1.000 3.703 1.000 1.000 3.703 6 0.667 1.169 1.135 0.588 0.780 7 1.000 1.275 1.000 1.000 1.275 8 1.000 1.242 1.000 1.000 1.242 9 0.780 1.245 0.838 0.930 0.971 10 0.733 1.148 1.000 0.733 0.842 mean 0.710 1.291 0.877 0.810 0.917

  10家企业只有5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值大于1,导致技术创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值偏低.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规模效率指标分析,医药企业的规模效率普遍小于1,规模效率阻碍了技术创新效率提高.从纯技术效率角度分析,前五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普遍大于等于1,而深圳市医药企业只有两家企业纯技术效率大于1.纯技术效率为假定生产为最优生产规模下,测度实际生产点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差距的测度,即前五强企业生产更有效,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合分析发现深圳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增长状态,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深圳市重视医药制造业的创新,创建高科技研究院,建立产业集群,医药制造业创新氛围浓厚.但也存在着问题,技术效率过低,规模效率不显著,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研成果商品化能力不足.同时深圳市医药企业两极分化:既存在技术创新效率增长显著,具有强市场竞争力优质医药制造业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科研能力和实力处于衰退状态的企业.

4.2 对策与建议

技术效率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普遍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不相匹配,缺乏将创新成果商业化的产业规模.政府应当鼓励药品生产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建设信息化平台,为科技合作项目提供服务支撑,加强对产业技术及规模建设的投入,增强产业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水平对产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企业可以进行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加快企业整合,努力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吸引、留住、用好医药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和基础科研人员,提升医药企业对创新成果的吸收转化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