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3214
赖声裕智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当时的国情以及国内国外环境,这些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决策者制定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国民党早期统治期间,货币贬值严重,物价飞涨.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没有一个好的经济基础,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苏联给了新中国一条可以借鉴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发展对我国恢复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当时经济相当落后,轻工业百废待兴,重工业基本没有,因此急需有计划的配置经济资源,有计划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阶段,经济模式主要围绕重工业发展,并且公有制经济一直占据着市场份额的绝对主体位置,公有制经济又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1978年,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7.6%,而集体经济占据了剩下的22.4%.此时并不存在私有制经济、混合制经济.

  文献资料显示,1955年以前的期间中国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体制、发展理念等.从宏观的角度对经济发展进行定义,经济发展模式抽象地概括了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市场调节机制,因此也一定地忽略了经济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和次要以及不重要因素.我国在1956年至1978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基础.相较于计划经济集中而有计划生产物资、集中管理市场价格、大多数的基础设施由国家建设并管理、统一集中的财政政策、统一的劳动工资政策这五大特点,此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极端化严重,国家投资占据着绝对总量,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当地投资.直到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和国外投资几乎为零.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并全力发展的重工业,占据了56.9%的1978年工业总产值.

  1978年到1992年,这段期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我国把市场经济引入作为辅助调节,但计划经济依然主导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其间还有国家调节的双重作用.

  

  年份 国有经济占比 集体经济占比 个体经济占比 其他经济占比1978年 77.6% 22.4% 0% 0%1992年 51.5% 35.1% 5.8% 7.6%

  由表格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新的经济政策指导下,市场经济逐渐开始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路径发展,到1992年已经初见端倪.公有制的总量占据着绝对数量的优势,但是总量在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据的比例呈现上升的阶段.

  

  基建投资项目 国家投资 企业自筹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所占比例 38.9% 36.6% 14.6% 9.9%

  这个表格数据则可以说明这个阶段国家已经不在主导基础投资方向,地方投资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的基础投资建设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力军.商品的价格上,国家也不再一味控制不放松,而是适当给予指导、指令以及尊重市场调节的作用.

  也就是在1978年之后,国家开始增加工人工资,以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消费开始逐渐增多.在农业上,推出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政策之后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92年到2003年,我国工业的特点开始变化,非国有企业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不在.此阶段,发展最迅速的主要是股份制企业、港澳台企业以及外商投资的企业,这些非国有工业经济引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在鼓励这些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应的配套政策给与了非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接近相等的地位.拉动经济的主动力也从国家主导的投资变成了市场经济主导的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此期间,外来投资的进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外向型经济.国家也在鼓励出口,体现在汇率制度、出口补贴退税等政策上.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了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制度自然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的路径有四种方式:一是理性的实践,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制定政策一定要从中国的自身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并且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教训.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喜欢先在一些地方试点,试点效果达到预期就在全国范围内适时推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二是稳步渐进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这并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情,真正适合中国改革过程应该是持续推进、不断纠错的过程;三是先让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先富裕起来的再带动后富裕起来的地区,这种先抓住主要矛盾再抓出次要矛盾的哲学方法完美的应用在了经济发展模式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先农村后城市,先发展沿海地区再发展内陆地区,先实行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再实行政治体制上的循序渐进改革;四是保持开放国门开放市场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关联程度较高,只有持续地保持开放市场才能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活力.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目标,首先是一切以稳定为主,中国人口众多,相应的人均资源也就极度匮乏带来更激烈的竞争的同时留下了很多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稳定是首要目标,要想稳定中国国内的局势,民生首先是最重要的,只有人民过上幸福安全的生活,才能创造持续改革所需要的稳定条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