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3138
耿振花 北京工商大学

一、我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专项扶贫、区域开发等方式开发建设贫困地区,但是直到2011年底才正式颁布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这一文件,对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与分配、使用与拨付、监督与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政策发布时间较晚,扶贫资金的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扶贫资金来源广泛,不能有效协调

当前,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已不再单一化,不仅包含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的专项扶贫资金,还包括许多当地企业、NGO、国际组织、新闻媒体和研究机构等间接参与扶贫工作而贡献的资金.扶贫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固然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因为这种多元化,使得扶贫资金的管理涉及到诸多单位,造成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甚至出现缺位、越位的现象,彼此之间的不协调,使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尽合规.

(二)资金的分配与使用不合理

我国扶贫资金的分配主要按项目、基数和因素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按项目分配易产生寻租行为;按基数分配往往使资金与贫困程度相背离,无法使二者相匹配;按因素分配容易受到许多难以准确界定的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得资金分配有失公平、合理.

(三)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问题颇多,如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失严重等.一方面,扶贫资金的拨付采取统一的标准,未能考虑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能针对性地实行地区差别化对待,客观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对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机构冗杂,从资金审批到下发再到发挥效果的过程太长,导致政策的执行有较大的时滞性.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到位

如今我国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主要依靠相关监察审计部门,而财政扶贫的对象对资金的筹集、应用等情况并无真实的知情权.虽然扶贫资金由层层部门监管,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资金不被挤占挪用,但是,财政资金审批程序繁多,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造成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

二、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体制

(一)建立以扶贫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美国"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制,建立了涵盖国会、政府、部门、项目、公众各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提高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绩效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因此,建立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要改变资金分配方法,不再根据传统的贫困人口数进行资金分配,而是把资金使用效果作为重要参考,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以科学、规范、客观的原则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从而尽可能地地避免人为主观性.另一方面,在相应的指标体系设计中,对反映资金运用结果的指标权重有所增加,不仅关注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更关注其社会、生态效益,并增加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指标.

(二)建立以绩效为依据的考核责任制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美国将该结果与政府相应部门的职能密切联系,作为对政府工作评估的依据;另一方面则把该结果与部门的预算相统一,以考察政府部门工作所体现的经济性、高效性.而我国对于政府工作考核的标准较为简单,因此,可以参考美国的这种做法,以绩效作为政府工作的考核依据,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参考前一年的绩效评价结果,做到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有理可依,并能根据绩效评价的好坏酌情增减类似项目的资金预算.此外,特别注意应建立后续的奖罚机制来保证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强化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

美国联邦预算和州预算审定严谨,国会组织相关单位听证、两党间对预算法案的辩论、国会与总统之间相互监督审核,以三权分立的形式实现预算法案、及资金慎密、科学的安排,这些程序有时也会向媒体公开,体现其公开透明.因此,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要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全面实施扶贫项目资金透明公开制度,各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人大、政协进行监督,共同加大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尽可能地发挥中介机构、媒体舆论和群众地共同监管作用.并且,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相关机构应进行严格问责和惩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