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性视域下人的内在价值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9799
宋佳骏 吉首大学 哲学研究所 湖南吉首 416000

一、人性的内涵

人性,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属性.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或其他事物的所有属性,物有"物性",那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人性的缘故.

  根据易小明教授"人的三重属性"分类法,人有其个性、群体性和类性.其中,人的"个性"表现在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属性特征.由于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人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人必须与其他人相互依存,但人的本能却要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根据外界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而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各有差异,因此每个人谋求生存的手段也就各有不同,这就形成了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这种个性其实就是人性的自然本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尽管在后天的学习中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个性,但却无法将一个人完全改变为另一个人,这就说明人的个性具有恒定性;人的"群体性"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群体以区别其他群体的属性特征.这其实是人性中社会本性的体现,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其他人,也必定会有思想或行为上的共同点或分歧,有共同点的一部分人就形成了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人会共同维护自身的观点或利益以对抗其他群体,而其他群体中的人也会受到本群体中所有人的排斥.人的"类性"表现在人性中的固有属性、普遍特性,也就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体现的属性,不存在这种属性的就不能称之为"人",只有存在这种普遍属性的才能称作"人".那么,这种属性究竟是什么呢,王海明教授简而言之:感情.人性是以人的理性作为支撑的,而理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感情,而在人的所有感情中,最能体现人性的便是爱与恨,无论是爱人爱己还是恨人恨己,都是存有目的的伦理行为,因而也是反映人性的行为.人的"类性"恰恰就在于人是普遍具有感情的,人是情感类动物,没有感情的生命体只能是其他动物而不属于人类范畴.

  综上,我们通过人的三重属性理论分析了人性,人性所体现的恰恰是人的内在价值.人的本能催发人产生欲望,而人的欲望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人就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这就是人性的发生过程.

二、人的内在价值

康德曾提出著名的"人是目的"命题,指出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这也就说明人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从人性的角度看,人的理性认识占据了人性的主导地位,人所具有的感情奠定了人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基础.有人说动物也具有感情,有些动物开心时会蹦跳,难过时会流泪,其实不然,动物的蹦跳与流泪是生物的本能反应,动物只有在感到快乐时才会蹦跳,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不能使它蹦跳,原因就在于其他情境下不能激发出动物蹦跳的本能.而人在开心时仍然会流出"开心的泪水",难过时仍然可以"强颜欢笑",这正是由于人的感情与理性驱使的,而动物则不会.

  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性的基础,也决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才能成为"人".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其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人的产生、生存与发展都是不断达成目的的过程.人有理性因而人是目的,那么,如何证明人有理性呢?仅仅依靠人具有情感还不足以证明.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切属性是由DNA所决定的,根据适者生存原则,DNA是通过不断保护自己、完善自己、抵御外界侵扰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因此,人也必定具有自我保护与自爱的天性,人从出生开始便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食欲,这便是出于自爱的缘故.自爱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达成一个终极目的——使自己感到快乐.而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诸如"舍己为人"的情况则是较为高级的自爱,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具有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舍己为人是一种手段害己而目的利他的行为,为达成这种目的实际上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较为高级的需求,这种需求也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人的这种需求就会使人感到快乐,如若不是出于这种需要,那么便不会有"舍己"的出现.换言之,人都是自爱大于爱人.

  既然如此,人岂不是都是自私自利的?其实不然,恰恰相反,人性之中的道德本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康德也指出人的理性决定了人的道德价值,而人的内在价值也是由道德价值作为基础的.自私自利不仅不是人性所提倡的,而且更不具有道德价值.人的理性将这种自爱内化为感情,外化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行为,将理性的视野扩展到生活的每一处,得到自己身心的愉悦和他人的愉悦.也就是说,人的内在价值就是人性中的自爱在人的理性指导下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人皆自爱,这是人性所决定的.人的感情构筑了人性的基础,由感情而引发的各种目的也丰富了人性的内涵;人的理性在克制各种感情的泛滥,同时约束人的道德行为,同样的也使人能够理性的自爱,发挥人的道德价值,这也就是人的内在价值的直接体现.理性的自爱,人就成为了目的而非手段,诚然,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为改造世界而付诸努力,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当下的世界和人的新陈代谢,但这并不能说人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进而以更高更新的视角认识世界之后又改造世界,在新的世界再次完善自我,成为目的.如此反复,其实是人寻求自我突破的路径,人性中的自爱要求人超越自我,也要求人谋求进步,因为不断地超越于进步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是在改造自我,人类清楚的意识到世界是不能由人来改变的,那么就需要积极的改造人来适应世界,这就是在人性中体现出的人的内在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