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该文件旨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交通网络,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顾名思义是需要水陆空三维一体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整体的思路方向是提升运输效能。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民航运输又以其比较优势充当着交通运输的“排头兵”。那么,民航运输在这未来的15年内,会带来怎样的巨变呢?
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总体解读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通道和节点。在“十四五”时期结束时,致力于打造布局完善、规模合理、资源节约、结构优化、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水陆空国家交通网络。
《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有三大方面:一是优化交通布局,将构建70万公里交通横纵网络,包括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体系。二是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推进跨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跨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推进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要推进跨行业的融合互助。三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安全发展,推进智慧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即都市區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航运输是立体交通网的“关键”
相较于陆面运输和水路运输,民航运输于20世纪初才逐步兴起,随后发展至今。然而,正是因为民航运输的加入,开启了人们利用空域开展运输活动的序幕,真正意义上实现立体交通。国家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初衷之一就是提高运输效能,减少交通拥堵的风险,使经济活动更加有序良好地发展。
陆面运输被认为是堵塞概率最高的交通方式,越发达的城市越深陷“堵塞”泥潭之中。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有效缓解交通堵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大量的城市立交桥和地铁轨道修建或已列为计划清单。无独有偶,水路运输也会出现堵塞的情况。3月23日,台湾长荣海运货船“长赐号”途经苏伊士运河时发生事故,货船横向卡在河道上,水路双向交通严重拥堵,近百艘船只受影响。堵塞6天之后,运河终于恢复通行,除了影响全球贸易活动,“长赐号”堵塞还将引发一系列保险索赔,索赔总金额预计至少数亿美元。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民航在中长途旅客运输、国际旅客运输、地面交通不便地区运输、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高时效货邮运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中,民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高质量建设民航基础设施体系为基础,优化民航服务供给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有力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大循环大畅通,更好发挥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作用。要提高航空物流供应链自主水平,有力支撑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为实施国家战略、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进步等提供坚实的民航基础设施物质保障。
民航“重头戏”该怎么“唱”
首先要提升航空枢纽,夯实基础硬件。航空枢纽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民航基础设施的核心节点,起引领带动作用。截至2019年底,我国10大国际航空枢纽和29个区域航空枢纽承担了全国84%的客运量和95%的货运量,在航空运输网络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总体上,我国航空枢纽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全球领先发展的航空枢纽相比,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容量偏低、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面向未来,要加快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着力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
一是营造世界级门户枢纽机场。按照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着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的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实现航空“四极”的联动发展。按照三共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全面、系统的运行协调与融合发展机制,确定各辖区内机场的功能定位。统筹机场群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优化航线网络规划,合理分配航权、时刻等资源;地面交通设施衔接,完善机场间快速交通轨道,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是完善干线枢纽机场的规划。实施干线枢纽机场功能提升工程,适度超前调整完善干线机场的总体规划,扩大干线枢纽机场终端容量。接近终端容量且有条件的城市研究建设“一市多场”,扭转枢纽机场容量普遍饱和的局面。不仅如此,建设内外部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关键。加强干线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是扩大机场辐射范围、提升航空服务水平和枢纽运营效率、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是推进中大型机场的提质增效。加强多机场、多跑道、多航站楼运行模式研究,探索运行新标准、新模式,充分挖掘设施潜力。支持有条件的机场优化完善跑滑系统,缩短飞机滑行时间和距离,提高近机位使用率,提升飞行区运行效率。适应旅客出行方式和需求变化,针对捷运系统、安检系统、行李系统等效率短板和流程堵点,推进既有机场航站楼空间重构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航站楼保障效能。
其次要打造智慧民航,做优软件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是建设智慧民航的核心支撑,是促进民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民航基础设施核心资源不足和巨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治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民航可持续发展。
笔者建议,可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制定新一代智慧民航运输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统筹优势资源,向智慧民航建设倾斜;二是催生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提高民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三是打造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发展机制,加强与行业各主体间、各交通方式间、和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间的协同合作。
第三要依托布局,补强航空物流的短板。航空货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具有承运货物附加值高、快捷高效等特点,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进民航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客轻货”思想,坚持补短板、煅长板、优环境、强供给,以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以降本增效提质为核心,以打造竞争力强的企业为重点,构建高质高效、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网。
203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2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并结合《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修订,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布局,综合性枢纽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布局相辅相成、更加成熟。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航空物流企业,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骨架初步形成,航空货运发展核心要素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效益显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规划纲要》绘就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宏伟蓝图,赋予了民航新的历史使命,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民航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民航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民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