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双循环”会加速民航市场复苏吗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飞机 热度: 14577
程佳俊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30日召开的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建立疫情有效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些信息对于逐步回暖的民航市场而言,无疑是一颗定心丸。民航市场目前所面临的局面复杂多变,这颗“双循环”的“药丸”又将如何加速我国民航市场的复苏进程呢?

  我国民航市场现状

  虽然行业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是民航暑运的特点和效应依旧显现。目前民航市场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整体市场逐步回暖、航空公司竞争激烈、疫情反复地区受影响较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整个民航市场在春运期间遭遇“黑天鹅”,航班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不少航司停飞,机场停摆造成航班量同比去年急剧萎缩,但经过2月“V”字触底之后,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等经济活动开始推动民航市场逐步恢复元气,航班量同比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得以减缓。在进入暑运的7月,整个民航市场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约75%的水平。随着各地低风险区域跨省旅游的政策陆续放开,整个行业的回暖速度必将持续上升。

  就目前看来,中国民航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航司将国际航线运力回撤国内,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从3月起,整个国内市场提供座位数环比大幅增加,客座率均不足70%,航空公司均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这为后续的恶性竞争埋下了“定时炸弹”。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外疫情防控不力。为统筹国际客运航班调整,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中国民航局于今年3月提出“五个一”政策,即一家航司在一个国家保留一条航线、在一周内至多执行一个航班。受该政策实施的影响,国内航司将原有执飞国际和地区航班的大量飞机运力撤回国内,直接投入国内民航市场。在旅客数量严重不饱和的情况下,各航司提供的座位数又远远高于市场需求数量,即供大于求,最终导致各航司之间机票价格混战,竞争持续加剧,甚至出现不惜成本低价抢客的现象。

  其次是疫情反复地区,市场局部腰斩。哈尔滨(4月)、北京(6月)、乌鲁木齐(7月)、大连(7月)接连复发本土疫情,上调风险等级之后,航班量出现大幅下跌。

  从上述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本土疫情复发之前,该四个地区的航班量恢复情况较好,表明市场需求也逐步回暖。但是,在疫情复发之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出行,极大影响了摇摆旅客的出行意愿,使其更改或放弃出行意愿;部分刚需旅客的行程也会被繁琐的证明手续流程推迟或分散出行密度,最终疫情发生周的航班量环比上周呈现出大幅下跌。

  “循环”格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立足国内大循环,满足和扩大国内的需求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4亿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优势,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与活力。对于民航市场而言,未来的市场机遇主要集中在旅游消费、商务出行两个方面。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居人民群众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之首,其发展空间大,在疫情抑制下未释放的消费需求惊人,是提振和刺激消费的绝对主力。当7月14日文旅部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的消息一推出,各大旅行社旅游产品搜索量迅速攀升,各大OTA平臺上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开放前暴涨5倍。其中,OTA大数据显示平台上机票、火车票、酒店等的搜索量与开放前相比增长457%。短期内国人出境游的热情会因为国外旅游疫情防控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减弱,这为国内旅游的快速复苏创造了绝佳条件。

  商务旅客历来占据了民航市场的半壁江山,因对机票价格不敏感而成为最受各大航司欢迎的一类旅客。国内大循环的格局势必促使全国各地展开大量的商务往来和贸易活动,是助力民航市场复苏的一剂强心针。近期CAPSE发布2020年8月旅客商务出行意愿指数(TWI-B)的分析报告,其内容也进一步佐证笔者观点。

  该报告显示:国内商务出行逐步接近去年同期水平,8月旅客商务出行意愿指数(TWI-B)环比上升10%,同比降幅收窄到12%。对比2019年旅客商务出行意愿后,可以预测,2020年9月至12月旅客商务出行意愿将持续增加,民航市场的复苏有望在下半年提速。

  民航局发布的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127个,比上年底增加1个(巴哈马),亚洲有44个(含东盟),非洲有27个,欧洲有37个,美洲有12个,大洋洲有7个。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62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间贸易、投资等经济层面的合作空间,加快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夯实各方面基础。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第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大量国际航班停航导致国际交往受限。第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使得中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作为民航市场的两大主体:机场与航空公司,应当同舟共济,携手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损失,更应该积极思考、主动担当,为民航市场的全面复苏做好规划和准备。笔者建议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作为机场方,做到供需平衡,互惠便利。

  首先,旅客出行一旦通过充分刺激后,航空公司会给机场方这个“神经元”反馈重大利好信息:新增或者加密航线,以平衡供需两端。那么,干线机场需要优化航班时刻,“挤出”更多的时刻给予航司新增或加密航班计划;支线机场则需要给予航司更多补贴或优惠政策以吸引航司执飞,以航空输入作为切入口,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形成内部循环。最后,机场还可以尝试与地面下游产业(如酒店、景区、旅行社)协同,给予旅客相应的便利措施,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助力循环经济。

  作为航司方,力求惠民之实,创新辅营。

  航空公司作为民航企业,在疫情期间首当其冲,但航空公司面对疫情,不缺席、不退缩的毅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循环”经济格局中,为加速民航市场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大地刺激国内经济,特别是差旅经济,国内不少航司破天荒地推出一系列“无限飞”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民航上下游产业的循环。除了“无限飞”产品,航司也在辅营收入上有更多的创新,以吸引和刺激潜在旅客的消费。例如与行业内外的上下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打造跨航聯合快线、优化空铁联运服务、升级行前升舱产品、试水平台直播等。

  “双循环”的展望与预测

  经济圈是以城市群为合集的经济组织实体,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并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速度分析,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经济圈最为亮眼,形成了国内大循环的四大经济圈。从FlightAI航空智能大数据得出的旅客偏好目的城市来看,也基本上集中在以上四个经济圈。

  北京由于出现过疫情的反复,其商务和休闲旅客的恢复速度低于其他中心城市。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仍然是商务旅客量排名靠前的几个目的地。其中,成都在上半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一。

  而对于国际(地区)航线的逐步复航,甚至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还需要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民航局取消“五个一”政策。结合目前国际航线的趋势来看,预计航司会在两大层面上进行相关决策。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优先考虑政治局势稳定、疫情防控有力、市场需求持续,三个优先级从高至低进行分析。政治稳定决定经济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持久动力;疫情有效防控是“双循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而市场需求的不断持续,则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强有力表现。其次,细节层面上,会优先考虑“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对于民航发展至关重要;重点评估未来两年有国际重大赛事或者活动的国家,如延迟到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

  8月13日,民航局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和国际航班恢复等相关情况。据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吴世杰介绍,7月我国民航运输生产继续呈现回升态势,截至8月12日,我国已与20个国家恢复定期客运航班。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原本被抑制的出行需求会逐渐释放,民航客运市场整体回温态势已逐步稳固。笔者乐观预测,国内民航市场在明年春运期间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