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江苏地域文化生态与明清小说之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热度: 27854
·赵兴勤·

  江苏地域文化生态与明清小说之发展

  ·赵兴勤·

  江苏明清小说的特点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说名家辈出;二是有许多著名小说评点家、理论家;三是小说传播力度空前加大;四是小说种类、门派众多;五是小说家与商家已形成自觉联手的态势。文章从官方的文化态度与小说生存环境的尴尬、漕运及盐业营销与异地文化的交流、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小说的大量产生、江南园林与小说家想象空间的拓展、浓郁的地域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渗透五个方面梳理江苏地域文化生态与明清小说发展之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江苏 地域文化 明清小说

  在江苏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冬,笔者应省、市有关部门之约,曾分头赴徐州各县(市)、区作“江苏戏曲文化史”的专题学术讲座,当时就曾指出:“江苏的戏曲文化发展,体现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一是戏曲作家的群体性;二是戏曲流派的丰富性;三是戏曲艺术的创新性;四是演出市场的拓展性;五是研究阵容的严整性。这些特点,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均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戏曲由成熟向发展过渡的节点,就体现在江、浙一带尤其是江苏的戏曲文化上。”而小说何尝不是如此?

  就江苏明清小说的特点而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说名家辈出。在晚明以来习称的“四大奇书”中,有两名作家出自江苏,即《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其他如《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长期生活在江苏;《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乃江苏南京人。二是著名小说评点家、理论家多出在江苏,如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点、叶昼的小说评点、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等,在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皆占有重要的位置。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论及八位明清小说理论家,其中五位乃江苏籍。三是小说传播力度空前加大。仅以明代而论,金陵周氏大业堂、金陵唐氏世德堂、金陵荣寿堂、金陵圣翼斋、金陵九如堂、金陵文元堂、吴郡世德堂、吴县衍庆堂、吴县天许斋、吴县剑啸阁等,皆为小说的印制与发行起到很大作用,助推了小说的传播。至清代中后叶,大量书场的出现,也为小说的传播拓宽了渠道。四是小说种类、门派众多。在江苏这块热土上,不仅产生了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还出现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儒林外史》。不仅以长篇小说名世,还催生出拟话本的代表作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虽然是浙江乌程人,但他曾一度在上海、徐州供职,又与江苏文人多有交往。由其创作的“二拍”,也留下了许多江苏人生活的印痕。李渔长期在江苏生活,他是较早将自己创作的小说、戏曲推向文化市场的作家,短篇小说《十二楼》《连城璧》,皆是这一思想指导的产物。五是小说家与商家已形成自觉联手的态势。以往的小说家,写作小说大都是为了遣兴娱怀或自我安慰,而晚明之时,受商业经济大潮的影响,有些商家主动与文人联系,邀请他们创作为市井百姓所喜爱的小说,将小说视作文化商品而推向市场。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凌濛初的“二拍”以及李渔的诸多小说,亦大都如此。这使小说的销售渠道大为开拓。同时,有此互利互惠,也激发了小说家的创作热情。当然,江苏明清小说文化的特点还远不止此。这里不过是约略言之。下面,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江苏地域文化生态与明清小说发展之关系问题。

  任何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外在条件制约有着种种复杂的联系。“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这一问题,有着极其复杂的丰富内容。本文拟从五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官方的文化态度与小说生存环境的尴尬

明清之时,一直奉诗文为文学的正统,而小说、戏曲,则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明初,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对“文”的理解更趋于狭隘。如理学大儒宋濂就曾经说过:“余之所谓文者,乃尧、舜、文王、孔子之文,非流俗之文也”,“凡有关民用及一切弥纶范围之具,悉囿乎文”。“弥纶”,典出《易·系辞上》,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疏》曰:“以易与天地相准,为此之故,圣人用《易》能弥纶天地之道。‘弥’谓弥缝补合,‘纶’谓经纶牵引。”据此,“弥纶”有包笼、统括之意。可见,他所讲的“文”,是指纲常礼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覆盖,故称:“三纲九法,尤为文之著者。”他这里所说的“有关民用”,和后来王学左派人物所言之“百姓日用”当然不是一个概念,而更多强调的是“君臣父子之伦,礼乐刑政之施”,是关乎封建伦理纲常之维系、封建政权之稳固的“圣贤之文”。台阁派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所强调的是“留意六经”及“两汉诏令”,认为“诗小技,不足为也”。连诗歌也是被排斥在“文”之外的,而小说的横遭贬抑自是意料中之事。明正统七年(1442)三月,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就曾要求禁毁《剪灯新话》诸小说,称:

  近有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如《翦灯新话》之类,不惟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至于经生儒士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若不严禁,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心。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及提调学校佥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

  至于《水浒传》,更被诬为“邪说乱世”,在必禁之列,且声称要“尽行烧毁,不许隐匿;仍勒石山巅,垂为厉禁”。

  

  

  

二、漕运、盐业营销与异地文化的交流、碰撞



  

  

  明清之时,产生于江苏的一些小说,既有两军鏖战的宏大场景的书写,也有旖旎爱情画面的描摹;既有向往自由、平等的呼唤,也有对恪守礼仪、循规蹈矩行为的赞美。这一复杂的外部结构和内在意蕴的形成,除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也不能排除异地文化长期渗透的因素。

三、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小说的大量产生

四、精致、神秘的江南园林与小说家想象空间的拓展



  

  还有,某些发生于后花园或宅院的故事,有时还被小说家直接借用来构筑情节、塑造人物。如《桐桥倚棹录》卷八曾记载这样一件事:

  

  柳伴月其人,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均未叙及。其究竟是何时人,文中未见记载。但《百城烟水》一书,乃刊于清康熙庚午(二十九年,1690),乃清初之时吴江人徐崧、常州人张大纯同编,仿祝穆《方舆胜览》之体例而成。由著名文人尤侗为之作序。据上文所引,顾苓曾赠以文。苓乃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年不详。字云美,号浊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诗综》录其诗仅一首。于此可知,柳伴月为明末清初人,以一弱女子“欲以所绣诗画行世”,竟然大书于寺门,以招徕商客。其行为颇有离经叛道之况味。而吴敬梓《儒林外史》所写沈琼枝,为富商宋为富诓骗,被纳为小妾。琼枝不从,趁宋家人不备,逃往南京利涉桥,靠卖诗刺绣度日,并在码头上挂出招牌,上写“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关于沈琼枝这一人物的原型,自清至今的《儒林外史》研究者如金和、平步青、何泽翰、李汉秋等人,几乎都认为出自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该书记载道:

  

  

五、浓郁的地域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渗透



  

  

  

  因江苏水陆交通均极为便利,再加上商业经济的发达,不少码头、驿站,也成了来自各地信息的集散地。小说中的许多故事,往往都与江苏有关。在《型世言》中,有设酒坊于苏州阊门外,造状元红、莲花白等各色酒浆的周楫、“忍死殉夫”的昆山陈烈妇、读书守礼的昆山书生陆容、“做人极其忠厚”的官吏李懋先(字时勉)、寄居金陵的杜环、在扬州受重托而“不以女色更心”的秦凤仪、靖江少年浪子朱恺、“大言利嘴,诳惑男妇”的南京僧人、无锡门子张继良、江阴相士胡似庄、徐州秀才任杰等。在四十则故事中,主人公不少皆为江苏人。

  另一部短篇小说集《生绡剪》,则叙及应天府溧阳县“文章魁首”奚冠(第三回)、以卖卦为业的南京瞽者杨了仙(第六回)、太学生蒋有筠(第七回)、松江府秀才申尧(第九回),靠卖假鼠药起家、曾在苏、扬二州作买卖的书生曹复古(第十一回),吴江教书先生张翼珍(第十六回)、松江府人郎擢选、聂魁(第十八回)等。江苏籍的主人公,在全书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小说家将笔下主人公的籍贯安置在江苏,看起来好似无意之举,但却有种种必然的内在原因。正因为江苏这块土地的生活与变化给他带来太深的印记,一时难以释怀,才会不自觉地将作品中人物指派为江苏人。当然,所描述的相关生活图景,也带有浓厚的江苏特色。

  

  

  

  

  由此可知,垂帘以隔内外,避男女之嫌,实乃当时之风习。这位化名“名教中人”的《好逑传》作者,对江苏南部一带的风俗甚是熟悉,以致不自觉地写入小说。即便他不是江苏人,起码也有在苏南生活的经历。这一推论,或较为接近事实。

  

  

  当然,丰富多彩的江苏文化,与明清小说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可能一一论及,不过是撮其要而言之。更深入一些的论述,有俟来日。

  注释:

  ① 赵兴勤《江苏戏曲文化史论纲》,江苏省委宣传部编《大众文艺:百名专家千场讲座精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295页。

  ②③[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115页。

  ④[明]宋濂《文原》,《宋学士文集》卷五五《芝园后集》卷五,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⑤⑥[明]宋濂《赠助教文集序》,《宋学士文集》卷四一《芝园集》卷一,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⑧[明]顾炎武撰、[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255—1256页。

  

  

  

  

  

  

  

  

  

  

  

  

  

  

  

  

  

  

  

  

  

  

  

  

  

  

  

  

  

  

  

  

  

  

  (责任编辑:胡莲玉)

  赵兴勤(1949—),男,江苏沛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