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西行”
——论《围城》对《西游记》的受容*
·[新加坡]丁 涵·
《围城》一书中,主人公方鸿渐等一行五人奔赴三闾大学任职途中可谓景遇幽险,却又不乏人性丑恶缝隙中的巧语笑嫣和世态炎凉流转间的拊膺喟叹。而这段文字并非凿空而构,隐于其中的人物角色、结构脉络、叙事技法实多采摭撷取《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篇章。或许也正因汲引了后者在这诸方面的养料,《围城》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结构更加紧凑,情节更富谐趣。本文旨在结合《围城》文本内部的字里行间和外部作者的雪泥鸿爪,论演将《西游记》转假剥离、权衡融会之后生成的“赴湘履职”故事之场境内核。
《围城》 《西游记》 受容
弁 言
一、文本内的痕迹——《围城》对《西游记》摄取之见证
(一)人物塑造《围城》通过对一路上方鸿渐等众人外貌、行为、心理、语言上的刻划着墨,使各色人物形象饱满鲜活,而对《西游记》人物的譬喻拟象、寓言假物也得以借此中传。
1.方鸿渐与唐僧
2.赵辛楣与孙悟空
3.李梅亭与猪悟能
4.孙柔嘉与白龙马
5.顾尔谦与沙悟净
《西游记》除了对师徒五人的描摹主次分明以外,对其他的神妖形容也是繁简有别。《围城》中鸿渐一行不但俱以参照,而且还保留了各路“妖魔鬼怪”的和多方“神仙菩萨”的痕迹身影,例如为虎作伥的租借巡捕、卖弄风骚的妓女、贪得无厌的侯营长、寡廉鲜耻的寡妇、争风吃醋的阿福、满口秽言的汽车夫、欺软怕硬的油脸汉子、强词夺理的“欧亚大饭店”女掌柜等辈,无不是收风敛物、翻江倒海之孽障;而仗义执言的军官夫妇、乐见其成的妇女协会的女同事及公路局的男朋友等众,又都是号令群妖、降龙伏虎的高人。
(二)情节笔调
从上海坐轮船—次日转两条破小的汽油船摆渡(日机空袭,惊魂未定)—从宁波到溪口先坐船然后换洋车再转步行(藤桥险峻、暴雨路黑)—分两批坐长途汽车到金华(乘客扰乱拥挤,车年久失修,司机野蛮暴戾,无立锥之地)—投宿“欧亚大酒店”(餐饮粗粝,屋陋多虱)—辗转搭三等卧铺到江西鹰潭(车票难购,盘缠告罄,妓女戏弄,军官勒索)—耽搁数天后挤公路汽车去南城(壮汉占座,寡妇闹剧,日军袭湘)—到达宁都再赴吉安(苦觅铺保,饥贫交加,一波三折)—抵到江西与湖南交界的界化陇—坐轿子翻山路到韶阳(崎岖缭绕、梦魇惊醒)—抵任三闾大学,这段水陆兼程不啻是《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的缩影。
如寓情于景的方面,在山穷水复的悚怯窘促之后,常常会有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出现。《西游记》到了第二十回,先前悟空和八戒之间的干戈硝烟刚刚消歇,黄风岭灾愆的暴风骤雨已悄然临近,可沿途景致却又是另一番天地:
在大漠孤烟、穷山恶水之间,乍现生机盎然的秀色,偷得浮生半日清闲,同时也赋予了久苦尽甘来的心情变奏和揆情度理式的起承转合。再看《围城》中多处被施加了浓墨重彩的雨景:
他们上了船,天就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睛一看,又没有了。一会儿,雨点密起来……然后乘势落地。
这雨浓染着夜,水里带了昏黑下来,天色也陪着一刻暗似一刻。
再如寓谐于庄的方面。两则小说在不容喘息、性命攸关的紧张冲突间隙或过后,并不轻易放弃调笑嘲谑、揶揄轻松的机会。《西游记》内人物之间的插科打诨和嬉笑怒骂就不可尽捡,如第二十回中的哭穷喊苦情境:
八戒道:“说得是,我老猪也有些饿了。……”行者道:“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抱怨!”八戒道:“哥啊!似不得你这喝风呵烟的人。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你可晓得?”
再如第二十三回中的欲擒故纵的套路:
只听辛楣在床上狠声道:“好呀!又是一个!你吃得我舒服呀?”……鸿渐道:“也许这些蚤虱就是女掌柜养着,叫它们吸了可人的血供给她的。我劝你不要捉了,回头她叫你一一偿命……”两人起床,把内衣脱个精光,赤身裸体,又冷又笑……
蚤虱啮人本已难耐,还要抵御困顿饥寒,鸿渐与辛楣二人却也能不忘解嘲,自行其乐。又如死里逃生中的借机调侃:
一个多钟头后,警报解除了……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辛楣忙问眼镜哪里去了,李先生从口袋里掏出戴上,说防跳船的时候,万一眼镜从鼻子上滑下来摔破了。
几近命丧空袭之后,众人狼狈不堪,作者乘机奚弄一下梅亭的“尊容”,还不忘挖苦他临危也要惦念着自己一副眼镜的鄙吝。再如描述望眼欲穿的“贵人”姗姗来迟后的众人开颜之态:
这五人为了顾盼一根救命稻草而苦等终日,竟然对素无好感的陌生人突然变得古道热肠起来。
廖堂智在《才子的腹语术——钱钟书〈围城〉的喜剧书写》一文中的一段品评文字可与其相映成趣:
简言之,这一路上看似轻勾淡绕的玩景适情断然不是无关紧要的过场戏,而是与整个故事的情节流动和结构布局浑然一体,它使得全文张弛有度又不失理趣。
二、文本外的线索——《围城》对《西游记》取法之可能
(一)成长经历与家学渊源由此可见,《围城》的创作和钱钟书本人成长氛围内受到《西游记》潜移默化的启佑关系是无法弃之不察的。
(二)学术理论与创作观念
由是足可见钩稽一部作品的前后流变和整合不同视界的融会共通是钱氏学术视野广阔的观照畛域。
三、结 语
综赅所言,笔者先从主要人物的数量与形象、情节笔调的张弛与庄谐两个文本内证维度出发,追踪蹑影了《围城》“赴湘履职”一段对《西游记》“西天取经”蓝本的步趋匡郭;进而在这两部小说的单文孤证之外征文考献,觇睹出《围城》著者钱钟书成长经历、才情气质、治学旨趣与受《西游记》熏渍陶染之间的莫逆暗契。如若《围城》对《西游记》的宪章祖述现象并非偶然巧合,那么胎息于“西天取经”的“赴湘履职”一段之深文隐旨又是何在?
注释:
① 详参[美]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4、380页。美国学者胡志德(Theodore Huters)说《围城》至今还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一部小说。见Theodore Huters.QianZhongshu(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2),p.118.
② Hsia Chih-tsing.C.T.HsiaonChineseLitera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4),p.317,p.322.
③ [美]叶维廉在《东西方文学中“模子”的运用》一文中指出:中西比较文学首先要求“共相”,即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然前提是须同时进行以各自文化模子的寻根作为基础,具体为先认清文化模子的各种方式,如观念、美感经验与语言模式,还有创作过程中的文类、体制、主题、母题、修辞规律、人物典范等;其次不但从两个文化模子的迭合处寻求“共相”,更从其不迭合处作寻根认识,方能穷究事物之本来面目。此外,“模子寻根法”既可生效于两个文化未接触融合前的文学作品,如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作品,亦可适用于受到西方文化模子影响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见温儒敏、李细尧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④ 曹顺庆主编《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⑤ 详参刘亮《〈红楼梦〉主旨新探》,《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张俊、沈志钧《诗何以怨:〈红楼梦〉和〈围城〉的忧患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⑦ 详参郑朝宗《但开风气不为师》一文,见田蕙兰等选编《钱钟书杨绛研究数据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王卫平《东方睿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和魅力》,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
⑧ 关于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及“平行研究”的具体分别,可参看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第1期。
⑨ 这几个方面的近人研究成果可见刘丽珍《钱钟书〈围城〉人物分析》,东海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2003年版,第12-22页。
⑩ 郭志刚《谈钱钟书的〈围城〉》,见王瑶《小说鉴赏文库·中国现代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44页。吕芃《作为形式要素的旅行——论〈围城〉中旅行的功能》,《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徐永斌)
丁涵(1984—),男,新加坡华侨,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古辞赋、明清小说、海外汉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