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定钱大昕有云:“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多矣,又有此等书以诱之,曷怪其近于禽兽乎?世人习而不察,辄怪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中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有觉世牖民之责者,亟宜焚而弃之,勿使流播。”
钱大昕以小说为诲淫诲盗之书,认为“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受其诱惑而“近于禽兽”,因此刑狱日繁,盗贼日炽,进而主张严加禁毁,“焚而弃之,勿使流播”,此固本末倒置之论。但钱氏察觉到小说可以“尽相穷形,津津乐道”,富有吸引力,拥有广泛的受众,有宗教般的魔力,之于人心风俗影响深巨,则不失其敏感深刻。小说“未尝自以为教也”,名之曰“教”,在钱氏,无非显言之,大言之,欲耸人听闻,以引起当道者高度重视;但从文化层面理解,以小说与儒、释、道抗衡,殊堪注意。钱大昕的时代,在他的家乡江南地区,小说的生产、阅读及其社会影响,已然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并为区域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小说文化的存在,毋庸置疑。
一、明清江南小说生产与小说消费
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它的生产,包括了从编写到出版的整个生产过程。作为文化商品的小说,这里主要指通俗小说。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之前,通俗小说的出版,其时间大体能够确定者,仅寥寥数种:嘉靖元年北京司礼监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年间北京都察院刊《水浒传》;嘉靖二、三十年间(1541~1551)钱塘洪楩刊《六十家小说》;嘉靖三十一年(1552)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新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新刊参采史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嘉靖年间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南北宋两传演义》;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刊沈孟柈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万历十六年(1588)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杨氏刊佚名《新锲龙兴名世录皇明开运英武传》。元末明初创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除外,自嘉靖元年(1522)迄于万历十九年(1591),凡69年时间,新编写作品仅有7部,作者6位(钱塘2位,建阳1位,佚名1位),刻印地域分布于建阳、钱塘、金陵三地。应该说,这只是通俗小说生产的发轫期。
万历二十年(1592)以后,迄于明朝灭亡,凡52年,去其重复,新刊小说约72种,小说生产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具体分析,万历、泰昌年间新刊小说约40种(建阳刊27种,金陵刊5种,苏州刊4种,其他地区4种)。小说作者(或题评点者),南直以南京、苏州为主,约9位,编写(或评释)小说9部;江西约6位,编写(或校正)小说8部;浙江约5位,编写小说5部;福建3位,编写小说6部;广州1位,编写小说1部;其他不详。考虑到其中江西、广州等地作者可能为建阳书坊雇佣,并在建阳编写小说,如此,建阳作者有11位。而南直与浙江作者总和约13位。据此可知,万历泰昌时期的通俗小说领域,江南与建阳双峰并峙,皆为中心。天启、崇祯两朝,新刊小说约32种(杭州刊11种,苏州刊11种,建阳刊5种,南京刊4种),江南已经明显超越建阳,成为小说刻印中心。从作者来看,江南作家分布于苏州、杭州、湖州、扬州、南京,约17位,编写小说24部;其他不详。小说编写队伍,也已集中于江南,江南并成为通俗小说创作编写中心。
据相关资料统计,明清刻印通俗小说者金陵约计34家,刻印小说91部,去其重复,刻印通俗小说约50馀种;苏州约73家,刻印通俗小说作品226部,去其重复,约160馀种;杭州约计34家,刻印作品71部,去其重复,约60种;光绪年间,上海出版小说的书坊、书局、报馆等如雨后春笋,粗略统计,约有180馀家。其中刻印出版小说在5种以上者,约30家。如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前言》中说:“在近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绝大部分作品都出自上海,上海的出版机构以及刊载小说的期刊也最多,而当时的重要作家基本上也都在此地区活动”。以小说作者及评点者而论,明清两代,大体能够判定江南作者(或在江南创作编写小说者)约210位,其中明代约43位,清代约167位;小说评点家(或在江南评点小说者)约62位,其中明代20位,清代42位,呈现出群星璀璨之繁盛局面。
尤为重要的是,明清小说史上的创作和评点大家及其作品,小说版本史上诸多精刊名刊之本,均与江南存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名著如《三国演义》,其作者罗贯中,或称之为“杭人”、“钱塘人”,其籍贯未必杭州,却与杭州关系密切,甚至有可能在此完成了小说创作。该书最早刊本嘉靖元年刻庸愚子(金华人蒋大器)序中透露,其最初正是在江南流传。有学者推测,此本很可能即刊于江南特别是南京。该书刊本,如金陵周曰校万卷楼《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苏州绿荫堂《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苏州《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金陵翼圣堂《李笠翁先生批阅三国志》、李渔序醉耕堂刊《四大奇书第一种》(毛评初刻本),均为名刊,特别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出版后,更成为该书最流行的一个定本。《水浒传》之作者施耐庵,据载曾客居苏州,为张士诚幕僚;其版本如杭州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无锡叶昼评点)、苏州袁无涯刊《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袁无涯评点)均为名刊,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刊苏州金圣叹评点删定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出版,成为有清一代最风行的本子。《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直淮安人,曾读书南京,其最早与最佳刊本,即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此外如袁于令题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汪象旭刊《西游证道书》、金陵世德堂刊《西游真诠》,亦《西游记》重要版本。《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是否南兰陵人有待确证,但首先披露该书抄本消息者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吴县县令任上,其消息来源,则得之于松江华亭人董其昌;该书之首印本万历四十五年(1617)《新刻金瓶梅词话》,一般认为刻于苏州;《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刻于杭州;张竹坡评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为有清一代最流行的版本,其与南京、扬州、苏州关系甚密。苏州冯梦龙编辑“三言”、编撰《新列国志》,其“三言”之原刊本:苏州天许斋刊《古今小说》,金陵兼善堂刊《警世通言》,苏州叶敬池刊《醒世恒言》,均出之于江南。湖州凌濛初编写“两拍”,其原刊本苏州尚友堂刊《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均在江南。江南杭州陆人龙编写《型世言》,杭州周楫编写《西湖二集》,湖州董说编写《西游补》,金华李渔在杭州编写小说《无声戏》、《十二楼》。文言小说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的最早刻本,为杭州鲍廷博初刻青柯亭本。《醒世姻缘传》“传自武林,取正白下”(东岭学道人识语),最早在江南流传刻印。吴敬梓在南京创作《儒林外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其“秦淮风月”和“扬州旧梦”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基础。该书成一百二十回全帙,苏州人程伟元居功甚伟。李汝珍《镜花缘》初刻于苏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均首刊于上海。其例甚多,不胜枚举。谓江南为通俗小说的生产中心,绝非虚誉。
明清江南不仅是小说商品的生产中心,亦为其消费中心。明人赵琦美《酉阳杂俎序》中说:“吴中缠市闹处,辄有书籍列入檐蔀下,谓之书摊子,所鬻者悉小说、门事、唱本之类。”这是在闹市处摆设书摊,贩卖大众通俗读物。胡应麟云:“凡武林书肆,多在镇海楼之外,及涌金门之内,及弼教坊,及清河坊,皆四达衢也。省试则间徙于贡院前,花朝后数日则徙于天竺,大士诞辰也。上巳后月馀,则徙于岳坟,游人渐众也。……自馀委巷之中,奇书秘简往往遇之,然不常有也。”此乃据时节变化,在热闹处设摊,以便读者。江南书贾不仅生产小说售卖,还从外地书商手中换取未刊之书销售,如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裕谦告谕中说:“访闻苏城坊肆,每将各种淫书翻刻市买,并与外来书贾私行兑换销售,及钞传出赁,希图射利。”这充分反映出江南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江南小说消费中心的形成,与明代中期以后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消费能力的提升,商业化的加剧,大众娱乐休闲文化思潮的崛起,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明清江南戏曲曲艺中的小说故事传播
古代小说作品,是古代戏曲据以改编的重要素材领域。在戏剧艺术十分繁荣的明清江南,剧作家们据小说以编写剧本,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白话小说之被改编为例,如纪振伦据《三国志演义》编写传奇《七胜记》(以下凡传奇者不另注);许自昌据《水浒传》编写《水浒记》;汪廷讷据《七国春秋平话前集》编写《七国记》;凌濛初据《水浒传》编写《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傅一臣据“两拍”有关作品编写《钿盒奇姻》、《蟾蜍佳偶》、《死生冤报》、《人鬼夫妻》、《义妾存孤》、《贤翁激婿》、《错调合璧》、《智赚还珠》、《没头疑案》、《卖情扎囤》、《买笑局金》杂剧;沈璟据“两拍”编写《博笑记》之《巫举人痴心得妾》、《卖脸客擒妖得妇》,据《幻影》编写《恶少年误鬻妻室》,据《水浒传》编写《义侠记》;沈自晋据《醒世恒言》编写《望湖亭》,据《水浒传》编写《翠屏山》;谢国、陈一球各据《警世通言》编写《蝴蝶梦》;李素甫据《水浒传》编写《元宵闹》;邹玉卿据《三国志演义》编写《青虹啸》,据《拍案惊奇》编写《双螭璧》;范文若据《古今小说》编写《鸳鸯棒》;张琦据《禅真逸史》编写《灵犀锦》;路迪据《醒世恒言》编写《鸳鸯绦》;许恒据《醒世恒言》编写《二奇缘》;夏基等据《二刻拍案惊奇》编写《撮盒圆》;范希哲据《三国志演义》编写《补天记》,据《水浒传》编写《偷甲记》,据《载花船》编写《鸳鸯帕》,据《逢人笑》编写《双锤记》;曹寅据《三国志演义》编写《续琵琶》;南山逸史据《三国志演义》编写杂剧《中郎女》,据《古今小说》编写杂剧《翠钿缘》,据《醒世恒言》编写杂剧《长公妹》;邱园据《水浒传》编写《虎囊弹》;史集之据《水浒传》编写《清风寨》;张大复据《西游记》编写《钓鱼船》、《芭蕉井》,据《古今小说》编写《金刚风》,据《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编写《醉菩提》;张照据《西游记》编写《升平宝筏》;刘百章据《封神演义》编写《摘星楼》及杂剧《翻天印》,据《说唐演义》编写《瓦岗寨》;郑小白据《金瓶梅词话》及《水浒传》编写《金瓶梅》;李玉据《古今小说》编写《太平钱》,据《警世通言》编写《人兽关》,据《警世通言》编写《风云会》,据《醒世恒言》编写《占花魁》,据《醒世恒言》编写《眉山秀》,据《隋史遗文》编写《麒麟阁》;朱素臣据《醒世恒言》编写《十五贯》;徐石麒据《古今小说》编写杂剧《大转轮》,据《警世通言》编写杂剧《买花钱》,据《玉娇梨》编写《珊瑚鞭》;李渔将个人小说四种分别改编为传奇;沈君谟据《人中画》编写《风流配》;夏秉衡据《警世通言》编写《八宝箱》,据《金云翘传》编写《双翠圆》;黄图珌据《警世通言》编写《雷峰塔》;毕魏据《警世通言》编写《三报恩》;董达章据《醒世恒言》编写《琵琶侠》;李斗据《金瓶梅词话》编写《奇酸记》;谢宗锡据《拍案惊奇》编写《玉楼春》;叶稚斐据《残唐五代史演义》编写《英雄概》,据《金云翘传》编写《琥珀匙》;陈二白据李渔《无声戏》编写《双冠诰》,据《人中画》编写《称人心》;周稚廉据《无声戏》编写《元宝媒》;刘熙堂据《红楼梦》编写《游仙梦》;万荣恩据《红楼梦》编写《醒石缘》;吴兰征据《红楼梦》编写《绛蘅秋》;石蕴玉据《红楼梦》编写《红楼梦》;陈钟麟据《红楼梦》编写《红楼梦传奇》;徐子冀据《红楼梦》编写《鸳鸯剑》;严保庸据《红楼梦》编写《红楼新曲》;李应桂据《好逑传》编写《小河洲》,据《春柳莺》编写《梅花诗》;高奕据《好逑传》编写《双奇侠》;汪柱据《人中画》编写《诗扇记》;张澜据《载花船》编写《万花台》;石琰据《锦香亭》编写《锦香亭》,据《二度梅全传》编写《两度梅》;周书据《情梦柝》编写《鱼水缘》;朱夰据《平山冷燕》编写《玉尺楼》;顾彩据《平妖传》编写《如意册》;周淦据《薛仁贵征东》编写《定天山》;石子斐据《杨家将演义》编写《正昭阳》。
由上所列举可知,被戏曲改编次数最多的小说,首先是一些深受大众喜爱的名著,如《水浒传》、《红楼梦》、《三国志演义》、“三言两拍”等;其次,世情题材如《无声戏》、《十二楼》、《金瓶梅词话》、《幻影》、《玉娇梨》、《人中画》、《金云翘传》、《好逑传》、《载花船》、《锦香亭》、《情梦柝》、《平山冷燕》、《红楼梦》;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七国春秋平话前集》、《说唐演义》、《隋史遗文》、《残唐五代史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演义》、《二度梅全传》;神魔题材如《平妖传》、《西游记》、《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封神演义》、《禅真逸史》等,为剧作家所关注的焦点内容。热门题材是大众艺术的必然选择。将小说故事演之氍毹,反过来也扩大了小说的影响,为小说开拓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小说创作与出版的繁荣。
三、明清江南社会生活中的小说文化元素
晚明以后,江南小说消费之崛起与小说阅读的流行,戏曲曲艺之多取材于小说故事,均反映出小说在江南社会的深入人心,丰富的小说元素成为江南社会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则进一步昭示,明清江南小说文化通过对该地域人们思想观念的渗透与潜移默化,所产生的深刻社会影响。1.小说与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是流行于民间,为百姓喜闻乐见、自发参与,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社会文化心理。江南游艺中的小说元素,表现了江南民众对于小说文化的普遍认同与接受。
清无锡人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二《四书贯水浒人名令》、《名贤故事令》、《寻唐僧令》分别以《水浒》、《三国》、《西游》人物故事为酒令,应当是在其家乡江南一带非常流行的娱乐游戏,而小说元素成为江南日常生活组成部分,足见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
2.小说与民俗信仰
3.小说与人物品鉴
从江南归安韩敬造《东林点将录》,到舒位撰《乾嘉诗坛点将录》,目的不同,其以小说内容品鉴现实人物的做法则一,此颇能说明小说在江南具体影响的演嬗进程及其深入的程度。
4.小说与社会时尚
注:①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②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前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③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辩证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页。
⑤ [韩]金文京《三国演义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80-181页。
⑥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3页。
⑦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⑧ [清]余治《得一录》卷十一之一,光绪乙酉宝善堂重刻本。
⑨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小说戏文》,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 [明]钱希言《桐薪》卷三《金统残唐记》,明万历二十八年刊《松枢十九山》本。
*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明清小说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1ZWB007)阶段性成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