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奇《牡丹亭》的蓝本商榷

时间:2023/11/9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热度: 16222
··

  阅读了《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向志柱先生《〈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下简称向文),觉得他的说法很有意思,在众口一词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是《牡丹亭》的蓝本的情况下,他的提法是有启发性的。但笔者觉得他的论证方法不是很完善,也就影响了结论。向文影响较大,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主要观点又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论点摘登”摘录。但与其商榷者亦不少。笔者《谁是传奇〈牡丹亭〉的蓝本》已经对向文提出了质疑;伏涤修先生《〈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黄义枢、刘永云两先生《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也相继对此文进行商榷。

  鉴于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戏曲名著,又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的蓝本问题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值得一辨,笔者又发现一些新材料,特提出以下管见。

  向文有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个是“《稗家粹编》的发现,表明1594年以前已有《杜丽娘记》的存世,同时也大致可定余本《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的年代,两者皆略早于《牡丹亭》在1598年的问世”。

  第二个是“在版本依据上,现有资料尚无法确证《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它们都有成为蓝本的可能,但是文本内证更支持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受到文言小说《杜丽娘记》和《牡丹亭》的影响,所以《牡丹亭》的蓝本应该就是文言小说《杜丽娘记》”。

  笔者个人认为,向文说法并无根据。向文既然指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与文言小说《杜丽娘记》都成书早于传奇《牡丹亭》,则两文均有成为蓝本的可能,这一点向文也承认,但向文所谓的“文本内证更支持”却有很大的问题。笔者仔细分析了所谓的“文本内证”,真正有挑战力、有说服力的只有一条,就是《杜丽娘记》与《牡丹亭》都有“杜丽娘还魂时口内含有水银”这一描写,而《杜丽娘慕色还魂》无此细节。不过偏偏现存最早的《稗家粹编》本中的《杜丽娘记》没有“口内吐出水银数斤”这一细节,向文断为“似嫌夸张和荒诞而删略”,这样的推理何能服人!问题在于,如果最早的《杜丽娘记》中没有水银这一细节的话,是没法推出《杜丽娘记》是《牡丹亭》的蓝本的。而在后来的其他本子的《杜丽娘记》中有此细节,这很可能是它们根据流行的传奇《牡丹亭》加上去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的这个证据与下文表格与黄义枢先生的文章看似有雷同之处,但笔者在2009年的文章中早已指出,特此声明。

  笔者在阅读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何大抡本《燕居笔记》时候,发现在卷四有《李淳奴供状》与卷九的《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情节及用语多处相似。现在把原文抄录如下:

  

  这是一则很流行的游戏笔墨故事。它在其他两个版本的《燕居笔记》中都有。这说明它的产生时间较早(见后)。

  笔者发现《李淳奴供状》与《杜丽娘慕色还魂》在很多细节上相似,这证明前者是受后者影响而作的。下面我们用图表来分析它和《牡丹亭》、《杜丽娘慕色还魂》、《杜丽娘记》的相同点。

  

  李淳奴供状牡丹亭杜丽娘记杜丽娘慕色还魂时间永乐八年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无哽咽而卒,时八月十五也地点李淳奴的父亲是四川成都知府。杜丽娘的父亲在巴蜀。无四川及巴蜀等字柳梦梅的家在四川成都。男女欢会成亲于牡丹花下,缔良缘于芍药丛边,结成偕老之欢。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书生向前将丽娘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娱。那生向前将小姐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娱。环境描写桃红似锦,柳绿如丝。鸳鸯效交颈之欢,蝴蝶舞翩跹之乐。梁上紫燕两呢喃,枝上流莺双睆。〔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无具体描写傍栽杨柳绿依依,森耸青峰,侧畔桃花红灼灼。双双粉蝶穿花,对对蜻蜓点水。梁间紫燕呢喃,柳上黄莺睆。年龄自恨奴家,二十一年无匹配。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无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死时年二十一岁矣)。男主人公出场后遇一秀才……观其齿白唇红,眉清发黑。无忽见一书生,年方弱冠,丰姿俊秀。忽见一书生,年方弱冠,丰姿俊秀。

  从上表可以看出,《牡丹亭》、《杜丽娘慕色还魂》、《杜丽娘记》三者中,在细节方面,前二者最接近,而《杜丽娘记》与《牡丹亭》相差最大,这也暗示着两者不会有什么关系,也就不能像向文所说的前者是后者的蓝本了。

  需要注意的是,《杜丽娘慕色还魂》中杜丽娘死时正好为“时年二十一岁矣”。这个年龄向文指出是错误的,很有道理。因为杜丽娘游花园的时候为16岁,父亲任满三年,她在三年内死去,最大不超过19岁。但是让人惊奇的是,《李淳奴供状》中恰恰是“二十一岁”这个年龄。这就很难说是巧合。从这一点就完全可以得出,《李淳奴供状》是受《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影响。

  《杜丽娘慕色还魂》和《牡丹亭》中杜丽娘死在八月十五,而《杜丽娘记》中没有任何这样的细节,《李淳奴供状》中却出现了“永乐八年二月十五日”,虽然不是“八月十五日”,但也是极为相似。两者的引文的形式也均相同,而《杜丽娘记》却没有这样的引文(见上表),《李淳奴供状》好像是一篇小型的《杜丽娘赋》。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李淳奴供状》与其他三种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从细节上看它更接近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而不是传奇《牡丹亭》和小说《杜丽娘记》,这让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杜丽娘慕色还魂》已经流行,社会上已经出现了杜丽娘的故事,连《李淳奴供状》这样游戏文章都开始引用了,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杜丽娘慕色还魂》已经风行,徐朔方先生说:“杜丽娘话本曾风行一时,以至于汤显祖在写作《题词》时,觉得没有必要记载它的篇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不言而喻,指的当然是这篇话本。”就现在看来完全是正确的,否则《李淳奴供状》从何而来?向文不同意徐先生的意见,似证据不足。

  二、当下最新发现的明代卓发之的《杜丽娘传》也证明当时杜丽娘的故事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如前面黄义枢、刘水云的文章指出:“因为卓发之当时只是个少年郎,涉世不久,就知道了这个故事,说明此话本在社会上流行有时日了。”

  卓发之的《杜丽娘传》的写作年代黄义枢、刘水云两先生定为1608年以前,而陈国军先生定为1600—1610年之间。我们简要说明一下《李淳奴供状》的写作年代,因为它在三个本子中都有,当下学界认为林近阳本刊刻于1602年,这说明至少在1602年前它就在社会上流传了。这也说明《李淳奴供状》比卓发之的《杜丽娘传》应该还要早一些。

  

  四、向先生好像在有意扩大《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记》的区别。比如说前者是“话本体白话小说”,后者是“传奇体文言小说”,但是笔者看到的《杜丽娘记》分明是用白话写的,根本算不上文言,要算文言,也只能算最浅近的文言!向先生还比较了二者的区别,得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在《杜丽娘记》的文字基础上,对《牡丹亭》中的《惊梦》、《寻梦》、《闹殇》等出的许多文字进行了直接因袭”。其实,《杜丽娘慕色还魂》与《杜丽娘记》差别很小,把后者看成对前者的抄袭版也未尝不可。向先生指出前者的种种错误与粗疏,这大体上是对的,但是按照文学创作中“由粗到精、由粗糙到细腻”的一般发展过程,粗糙的《杜丽娘慕色还魂》出现在细腻的《杜丽娘记》之前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笔者认为,《李琼奴供状》的出现雄辩地表明了杜丽娘的故事已经在传奇《牡丹亭》前流传,《牡丹亭》的蓝本当是《杜丽娘慕色还魂》。

  注:①向志柱《〈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此文又收入作者《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②刘洪强《谁是传奇〈牡丹亭〉的蓝本》,《汤显祖研究通讯》2009年第1期。

  ③伏涤修《〈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文艺研究》2010年第9期。

  ④黄义枢、刘水云《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4期。

  ⑤[明]何大抡《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卷4,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金陵书林李澄源刻本,第18-19页。

  ⑥[明]林近阳本《新刻增补全相燕居笔记》(上)卷三,第221页;[明]余公仁本《增补批点图像燕居笔记》(一)卷三,第265-266页。以上两书均为《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三本无一字差别。其中林本署“书林余泗泉梓行”又署“萃庆堂余泗泉梓行”。余公仁本题明冯梦龙增编,书林余公仁批补,但魏同贤先生认为是书商伪托,见此书的前言。

  ⑦此处《牡丹亭》根据徐朔方、杨笑梅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杜丽娘慕色还魂》见[明]何大抡《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卷九,第28-36页。《杜丽娘记》据余公仁本《增补批点图像燕居笔记》卷3,《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5-1474页。

  ⑧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