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逝世以后,《石头记》有多种八十回抄本在社会上流传,上面过录有作者至亲好友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大量评语,其中包括回前回后评、句下双行批注、侧批、眉批等多种形式,这类手抄本被称作脂本。脂本中的批语纷繁复杂,留下署名的就有十人之多,包括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常村、玉蓝坡、左绵痴道人、立松轩等。在现存十一种脂本中,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戚序本在《红楼梦》版本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早有共识,其文本包括评语的价值,自鲁迅先生予以高度重视,《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引证都以此本为据。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原为清末桐城张开模旧藏,后归俞明震所有,俞明震又将之赠与上海有正书局经理狄葆贤,1911年狄葆贤将这部旧本《石头记》付以石印,并改名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因卷首有署名为“德清戚蓼生晓堂氏”作的《石头记序》,故通称它为“戚序本”。从抄写年代及纸张墨色等方面可断定这是乾隆时代的旧抄本。戚序本已经补齐了其他脂本所缺的第64、67两回,也断开了其他脂本合在一起的第17、18两回,戚序本有行间夹批、回前回后批,没有眉批和侧批,戚序本除了第67回是由于后来补入而没有回前回后评,一少部分评语是重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之外,戚序本每一回都有回前回后评。
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部分回前回后评是其他脂本所没有而戚序本独有的。这部分评语评价了曹雪芹的艺术才能,对《石头记》的艺术成就、艺术手法、艺术构思,以及如何对《石头记》进行阅读欣赏,都提出了深刻见解。但是这部分独有回前回后评的作者到底是谁,评语是否属于脂批范围,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定论,有学者认为这部分评语就是出自脂砚斋或畸笏叟之手,属于脂评范围;也有学者认为这部分评语出自立松轩之手,不属于脂评范围。虽然,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多,但苦于没有更多证据,一时无法定论。
笔者仔细对比了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和戚序本回前回后评后,发现两者在一个小的称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为戚序本回前回后评的作者之争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旁证。
一、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脂批中将阅读此书之人称为“看官”、“观者”、“诸公”,没有其他称呼
据笔者统计,脂批中共出现“看官”一词32次,“观者”一词46次,“诸公”一词14次,说明脂砚斋习惯把读此书之人称为“看官”、“观者”、“诸公”。如将这些评语一一列举似显繁琐,笔者此处只略举数例,以窥豹一斑:1.看官:
①甲戌本第3回侧批:“写美人是如此笔仗,看官怎得不叫绝称赏?”
②甲戌本第3回侧批:“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闲文淡文也。”
③甲戌本第4回侧批:“作者题清,犹恐看官误认今之靠亲投友之一例。”
④庚辰本第14回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彼瞒过方好。壬午季春。”
⑤庚辰本第24回夹批:“看官须知,凤姐所喜者是奉承之言,打动了心,不是见物而欢喜,若说是见物而喜,便不是阿凤。”
⑥庚辰本第25回眉批:“宝玉系马道婆寄名干儿,一样下此毒手,况阿凤乎?三姑六婆之为害如此。即贾母之神明,在所不免,其他只吃斋念佛之夫人太君,岂能防慊得来?此系老太君一大病。作者一片婆心,不避嫌疑,特为写出,使看官再四思之慎之,戒之戒之!”
⑦甲戌本第26回侧批:“像黛玉高声亦不过你我平常说话一样耳,况晴雯素昔浮躁多气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须得批书人唱‘大江东去’的喉咙,嚷着‘是我林黛玉叫门’方可。又想若开了门,如何有后面许多好字样好文章,看官者意为是否?”
⑧甲戌本第28回侧批:“用此人瞒看官也,瞒颦儿也。心动阿颦,在此数句也。一节颇似说辞,玉兄口中却是衷肠话。”
“看官”是话本和小说中对听众和读者的称呼。宋代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举断模按师表规模,靠敷演令看官清耳。”《水浒传》保留说书的痕迹重,“看官”在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第24回“看官听说:原来武大与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第49回“看官牢记这段话头,原来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一同事发”;第51回白秀英父女所说的“普天下伏侍看官”、“看官喝采”、“看官都待赏你”等等,都是这个意思。“看官”体现了说者和听者的关系,隐含着“读者”的意思。《红楼梦》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是:“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曹雪芹用与“看官”直接对话开头,显得很亲切;同时又用“阅者”指称“看官”,这大约就是脂评多用“看官”而不用读者一词的原因了。
2.观者:
①甲戌本第1回有眉批:“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②甲戌本第5回侧批:“正恐观者忘却首回,故特将甄士隐梦景重一滃染。”
③甲戌本第5回眉批:“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
④己卯本第12回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⑤庚辰本第13回眉批:“所谓层峦叠嶂之法也。野史中从无此法。即观者到此,亦为写秦氏未必全到,岂料更又写一秦氏哉!”
⑥庚辰本第16回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
⑦甲戌本第25回夹批:“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
⑧己卯本第35回夹批:“宝玉之为人,非此一论,亦描写不尽;宝玉之不肖,非此一鄙,亦形容不到。试问作者是丑宝玉乎,是赞宝玉乎?试问观者是喜宝玉乎,是恶宝玉乎?”
⑨庚辰本第79回夹批:“用此事更妙,盖又欲瞒观者。”
“观者”也是《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即指读书的人。例如第8回写道:“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这里“观者”即阅读者的意思,同“读者”意思完全相同。脂砚斋评语使用的“观者”取义完全与曹雪芹一致。
3.诸公:
①甲戌本第2回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②甲戌本第6回夹批:“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
③己卯本第8回夹批:“‘芳龄永继’又与‘仙寿恒昌’一对。请合而读之。问诸公历来小说中,可有如此可巧奇妙之文,以换新眼目。”
④甲戌本第16回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谓诸公莫笑,且请再思。”
⑤庚辰本第49回夹批:“我批此书竟得一秘诀以告诸公:凡野史中所云才貌双全佳人者,细细通审之,只得一个粗知笔墨之女子耳。此书凡云知书识字者,便是上等才女,不信时只看他通部行为及诗词诙谐皆可知。妙在此书从不肯自下评注,云此人系何等人,只借书中人闲评一二语,故不得有未密之缝被看书者指出,真狡猾之笔耳。”
脂批习惯于把读《红楼梦》的人称为“看官”、“观者”和“诸公”,不是泛常的随便用词,而是与曹雪芹《红楼梦》文本保持了一致。脂砚斋、畸笏叟、棠村等人作为雪芹的亲友,非常了解他的生活、思想以及创作过程,所以雪芹在作品中称呼读者的词就成为他们评价作品的首选词语,而且是他们的稳定用语。
二、粗略统计戚序本回前回后评,只是将阅读此书之人统称为“读者”,也没有其他称呼
现举其“读者”例如下:①戚序本第22回后评:“作者具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鼓词目之,则大罪过。其先以《庄子》为引,及偈曲句作醒悟之语,以警觉世人,犹恐不入,再以灯谜伸词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
②戚序本第42回有回后评:“摹写富贵,至于家人女子无不妆点,论诗书,讲画法,皆尽其妙,而其中隐语,惊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诚佛菩萨之用心也,读者不可因其浅近而渺忽之。”
③戚序本第61回回前评:“数回用蝉蜕体,络绎写来,读者几不辨何自起,何自结,浩浩无涯。须看他争端起自环哥,却起自彩云;争端结自宝玉,却亦结自彩云。首尾收束精严,六花长蛇阵也。识者着眼。”
④戚序本第63回回前评:“此书写世人富贵子弟易流邪鄙,其作长上者有不能稽查之处。如宝玉之夜宴,始见之文雅韵致,细思之,何事生端不基于此?更能写贾蓉之恶赖无耻,亦世家之必有者。读者当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为念,方能领会作者之用意也,戒之!”
注:①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有戚沪本和戚宁本之分。戚沪本就是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张开模藏本,戚宁本现藏南京图书馆,两本几乎完全相同,所以这里不加区分,统称为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② 我们首先要了解脂批到底指哪些批语,对此红学界大概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脂批就是仅仅指脂砚斋所作的批语,但在众多评语中,明确署名脂砚的评语仅仅有三十五条,按这种看法划定脂批范围过于狭窄;另一种看法认为脂批就是指脂本上所有的批语,但很明显脂本上存有一些后来人的批语,这种划定又过于宽泛;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脂批是指以脂砚斋为代表,包括曹雪芹周围圈子里的一些亲朋好友的批语,他们了解曹雪芹,熟悉曹雪芹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批语具有同样的价值,这种看法相对而言比较中肯合理。我们现在常提到的脂批就是指以脂砚斋为代表,包括畸笏叟等曹雪芹亲朋这样一些人留在脂本上的批语。
③ 郑庆山《试辨有正本〈石头记〉的总评》一文中认为这部分评语的作者是立松轩,他在文中说:“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的回前回后总评,有多于脂砚斋四阅庚辰定本回前回后总评的部分,这部分特有的总评为立松轩所作,不是脂砚斋和畸笏的手笔。”
④ [宋]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页。
⑤⑥⑦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680、702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