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谢肇淛有史传体小说《江妃传》,久不为研究者所重视,仅《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中略有文本介绍,王汝梅先生称:“《江妃传》暴露皇帝奢靡荒政,反驳‘女人祸国’之观念,江妃虽死,其美永驻人间。”①笔者认为,《江妃传》是继《梅妃传》后演绎唐明皇后妃故事的重要文本,江妃是作者在李杨情缘和梅妃故事的基础上,捏合“江妃二女”神话塑造出的一个全新形象,她与梅妃形象有共生性,同时又是一种高洁的象征,寄寓了作者的人格理想。从江妃形象的生成角度来考察《江妃传》,对于剖析作品的文学美感和文化内涵,梳理唐明皇故事的历史走势,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唐明皇后妃故事的历史蓝本与文学演绎
唐明皇有故事,而以爱情逸闻为主,《长恨歌》、《梅妃传》、《惊鸿记》、《江妃传》、《长生殿》等,自唐代以来绵延不绝,歌咏李杨爱情和敷衍后宫争宠,是其基本内容。总体而言,文学中对唐明皇爱情的的演绎,呈现出情感从纯到杂,对象从一到多的走势。它们以历史为蓝本而有所取舍,以天宝乱世、江山美人为基本叙述语境,将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做了某种集中、移植和创造,杨贵妃成为帝妃爱情与后宫争宠的女主角,作为杨妃的对立面,梅妃、江妃等失宠的后妃形象被不断创作出来。唐明皇后妃事迹,见于新旧《唐书》的“后妃传”,记有王皇后、元献皇后、武惠妃和杨贵妃四人,宠妃武惠妃、杨贵妃的故事颇具传奇性。武惠妃是唐明皇的第一宠妃,“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幼入宫。帝即位,寝得幸。时王皇后废,故进册惠妃,其礼秩比皇后。”②作为武惠妃的继任者,杨贵妃是最具知名度的宠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天宝初,进册贵妃。”③
武惠妃的得宠伴随着激烈的后宫争斗,赵丽妃等藩邸旧宠的失势、王皇后的被废:“赵丽妃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开元初,父兄皆美官。及妃进,丽妃恩亦弛……而皇甫德仪生鄂王,刘才人生光王,皆藩邸之旧,后爱薄,而妃乃专宠。”④“(后)久无子,而武妃稍有宠,后不平,显诋之。”⑤武妃得宠,唐明皇欲废王皇后,王皇后不安,最终以厌胜之法触怒了唐明皇,被废为庶人。
杨贵妃受宠虽然没有遇到有力的竞争者,但她的专宠程度甚于惠妃,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且杨氏外戚与安史之乱关联密切。杨贵妃的故事比武惠妃更具传奇性,史传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了唐明皇的后妃故事,进而成为文学演绎的历史蓝本。
《长恨歌》“一举奠定了李杨情缘的悲剧基调”⑥,李杨爱情被升华为帝妃之恋,文人在嘘唏赞叹时,也寄寓了盛衰之感,此后唐明皇爱情故事的写作成为传统。文人开掘历史秘闻,逐渐从帝王专情、帝妃爱情悲剧发展到敷衍后宫争宠,呈现帝王情史。专宠固定于杨妃身上,失宠后妃则虚构人物,武惠妃、赵丽妃虽然有故事,但都寿终正寝,很难直白地出现在文学中成为争宠故事的主角。而杨贵妃则不同,其身前、死后的巨大落差,使后人对她褒贬不一,逐渐形成了一种“破窗效应”。《梅妃传》首开先例,《江妃传》则似《梅妃传》的嵌套故事,将表现后妃争宠发展到了顶峰。
二、《江妃传》及其艺术特色
《江妃传》收在谢肇淛《小草斋文集》卷十一,以历史传记的手法虚构江妃故事,描写江妃、杨妃、梅妃的三妃争宠,表现了宫闱争斗的险恶和后宫嫔妃的悲惨命运,是一篇情味悠长的文言小说。《江妃传》以唐明皇的江淑妃绿玉为传主,叙述江妃得宠、三妃争宠、江妃落败被害的始末,并表明了作传目的,“余惧世之不察,猥云色举,与杨梅二氏同类而笑之也”⑦,塑造了高洁美丽、深谙进退之道的江妃形象,她无心争宠,却被卷入不能掌控的命运漩涡,不禁令人赞美、同情。
在情节内容上,小说呈现宫闱争斗,曲折而深刻。江妃的入宫,是姐姐采蘋出于争宠的需要,入宫后,其姿色之美和宠遇之盛,均可与杨妃媲美。但她无心争宠,并积极示好,得到了杨妃的欢心,“常以颜色非故求自疏远”,不想“上嬖益渥”,赐其姐号梅妃,称二人为“江家并蒂琼浆”。从此,宫中形成了三妃并宠的局面。三妃间的合纵连横,全因唐明皇的一句:“江家妃,神仙中人也。杨、梅尚不堪作奴耳。”戏言成了致祸的由头,梅妃全然不顾姐妹之情,与杨妃联合,对江妃痛下杀手。《江妃传》所叙后妃争宠,几乎囊括了历史上所有争宠故事的叙述因子,如请妹入宫联手争宠,俨然是飞燕合德故事的再版;江妃以颜色非故自疏,看到了班婕妤的影子;江妃被二妃迫害,俨然是汉高祖吕后虐待戚夫人,武则天迫害王皇后、萧淑妃……一言以蔽之,千载后妃争宠丑态,尽集于《江妃传》中。
在艺术特色上,受晚明时代风气的影响,《江妃传》表现出骈俪化、香艳化倾向。小说描写江妃得幸于华清宫的情景,全以四六文出之。唐明皇帝妃君臣戏于沉香亭,则表现出了世俗化的艳情意味。“上与贵妃交膝坐沉香亭,拥妃于侧,裸戏久之,谓贵妃曰:‘此郭舍人所谓“唼喋女唇甘如饴”者耶?’时安禄山在傍,曰:‘臣以为滑腻浑如塞上酥耳。’上与贵妃大笑。”这一细节从《骊山记》的君臣共戏杨妃发展而来,唐明皇倚艳偎香,君臣淫乐、戏谑后妃,消解了帝王的庄严形象。
在思想情调上,《江妃传》以宿命论统摄全篇,使得情节叙述氤氲于悲剧氛围中。江家“世产好女子不乏”,汉武帝时江家有女受宠,因无子宠衰,幽死长门中,这就暗示了江妃逃不脱的命运,也为千百年来后宫嫔妃的命运做写照。同时,写江妃母梦吞星而生女,占卜又得吉谶,异梦、占卜等方术文化的渗入,使得江妃故事有了神异化色彩。
三、江妃形象的生成
虽然于史无据,江妃形象也并非无源之水。从人物命名、身份设定和命运安排上看,江妃形象嫁接和发展了“江妃二女”神话和梅妃故事;在人物性格设定上,则表现了香草美人传统,作者赋予江妃高洁美好的个性,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江妃形象来源已早。刘向《列仙传》中有“江妃二女”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写得情幻迷离,据考证,江妃二女即是传说中的舜之二妃娥皇、女英。⑧《水经注》卷三八《湘水》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后又有二妃闻舜帝死,往寻,泪染青竹的“湘妃竹”故事。唐宋诗词作品,如杜甫《桃竹杖引》、顾况《龙宫操》、孙逖《江行有怀》中出现的江妃,都与水、竹有关,是汉代以来“江妃二女”神话在文学中的再植。
谢氏巧用移花接木之法,从江妃二女与舜帝二妃的神话中,创作出了奇幻迷离的江淑妃形象。小说写江妃被害后,“左拾遗杜甫、紫薇舍人杜牧、忠州刺史白居易,皆有诗吊江妃”,这便是障眼法,因为诸人诗里的“江妃”皆系水神江妃。在人物架构上,称绿玉为江妃,以江妃和梅妃为姐妹,显然与“江妃二女”、“舜帝二妃”神话一脉相承。
《梅妃传》是《江妃传》蓝本,后者堪称前者的一个嵌套故事,且在附会唐明皇后妃故事上走得更远。首先,虚构后妃更彻底,梅妃只是一种戏称,而江淑妃确是实有品级的妃子。其次,在影射历史上,《梅妃传》有特别的指向性,杨、梅二妃的争宠,堪比武惠妃、赵丽妃争宠的历史事实,而《江妃传》更丰富,其情节几乎包孕了前代后妃争宠的叙事因子。第三,江妃、梅妃是杨妃光芒掩映下失宠群妃的形象代言,在清代,梅妃常被称为“江妃”,《全唐诗》、《全唐文》中收录梅妃作品,署名为“唐玄宗江妃”,清杂剧《江梅梦》也把梅妃称作江妃,甚至把《梅妃传》称为《江妃传》。⑨由此可见,作为杨贵妃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失宠妃子,不管是一枝独秀,还是花开并蒂,她(们)总是一种强悍的历史存在。正如梅妃是杨妃伴生性的人物,而江妃,则是梅妃并生性的形象。杨妃、梅妃与江妃,她们作为后宫嫔妃的符号,以一种借代的方式,演绎着勾心斗角,影射着宫闱争宠。
谢肇淛创作出高洁美丽的江妃形象,寄寓了美好的人格理想。为表现江妃的不俗,作者设计她的封号为“淑妃”,淑的原意是水清澈,引申为美好漂亮,淑妃尊贵仅次于贵妃,这就使她拥有了与杨贵妃匹敌的资本——容貌相类,地位相当。江妃无意争宠,这更是一种高蹈于世的清高。如此高洁的形象,也挡不住谗言和迫害,江妃之死,是美的毁灭,令人扼腕叹息。这种安排和匠心,以曲折的方式衬映着作者的人格理想。
由此可见,江妃形象的生成,是文人移植神话、演绎历史的过程,同时又打上了文人理想人格的烙印,是香草美人传统的延续。从文本入手,考察江妃形象的生成过程,对于深入解读《江妃传》,研究其文学和美学内涵,整合唐明皇爱情故事,有着深刻的意义。
注:
① 王汝梅《〈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解题》,《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第248页。
②③④⑤ 欧阳修,《新唐书》卷76,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⑥ 张国风《无意中的贡献》,《文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91页。
⑦ 《江妃传》引文均见《小草斋集》,谢肇淛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246页。
⑧ 参见李道和《“江妃二女”故事的民俗学阐释》,《中国俗文化研究》第2辑,巴蜀书社2004年版。
⑨ 梁廷枬《江梅梦》自序:“杂剧之《梧桐雨》,院本之《彩毫记》,皆演开天遗事,然全以杨太真为主,不及江妃……戏成此剧,一取材于两《唐书》及唐人所撰《江妃传》。”见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间刻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