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水浒戏”的传播
——以《忠义璇图》为核心
·康小芬·
“水浒戏”是小说《水浒传》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忠义璇图》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将小说《水浒传》全面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改编。其改编方式虽抄录旧有传奇,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它的演出情况及对《水浒传》传播的影响。
清代宫廷戏《忠义璇图》改编
戏剧传播历来是《水浒传》深入人心的最重要媒介。在小说《水浒传》的戏曲传播过程中,清代宫廷大戏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忠义璇图》上承明代“水浒戏”,下启清末、民国乃至现代的水浒戏曲的繁荣,是清代规模最大也最完整的“水浒戏”。
一、清宫连台大戏——《忠义璇图》的产生背景
清初,宫廷戏曲基本是沿袭明代的体制。在康熙朝时,清廷经济好转,政局逐渐稳定,康熙皇帝曾特发帑币一千两,命梨园演《目连》传奇,并用活虎、活象、真马等道具。康熙皇帝对昆曲的热爱与提倡,为乾隆朝戏剧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乾隆皇帝对于宫廷戏剧的要求多效法康熙但规模更大,不仅六次南巡选南方名伶进宫,还专门设立南府,这是个专门负责太监宫廷教戏、学戏事宜的机构,从而使宫廷戏进入鼎盛时期。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其于内廷诸喜庆事,奏演祥征瑞应者,谓之《法宫雅奏》。其于万寿令节前后奏演群仙神道添筹锡禧,以及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谓之《九九大庆》。①
所谓《月令承应》乃按时令演出之戏,《法宫雅奏》为喜庆祥瑞之戏(皇帝或皇子订婚、结婚,皇子诞生、册封贵妃等)。《九九大庆》则为祝寿添福之戏。而这些数目繁多的承应戏已经不能满足熟知历史有极高文学修养的乾隆,于是,乾隆就下旨命词臣编纂“历史大戏”:
其后又命庄恪亲王谱蜀汉、三国志典故,谓之《鼎峙春秋》。又谱宋政和间梁山诸盗,及宋、金交兵,徽、钦北狩诸事,谓之《忠义璇图》。其词皆出日华游客之手,惟能敷衍成章,又抄袭元、明《水浒》、《义侠》、《西川图》诸院本曲文,远不逮文敏多矣。②
《鼎峙春秋》演《三国演义》,《忠义璇图》则演《水浒传》。这些“历史大戏”大多统一为十本二百四十出,若要演完整部戏,花费时间颇长,非经旬累月不能完成。柳得恭的《滦阳录》中就写到“一旬演完《西游记》,完了《昇平宝筏》筵”③。
《忠义璇图》现存版本有二:一是残本二十出,署蓝畹、三元官编写,其特色是注明每出来源④;二是清内府抄本(古本戏曲丛刊编辑部影印九集之十),作者为周祥钰、邹金生等。由此可见《忠义璇图》经由多人之手编写而成,由于编者水平上的差异,未免艺术上有所不足。
在《忠义璇图》之前,小说《水浒传》在“水浒戏”传播中的地位是有限的。《水浒传》成书后,明代中叶、清初的“水浒戏”大多截取《水浒传》的某个人物、某些情节敷演成文,如演宋江的《水浒记》,演林冲的《宝剑记》、《灵宝刀》,演武松的《义侠记》,以及演杨雄、石秀的《翠屏山》,然而并没有将整部《水浒传》进行改编、搬演。而这些明清时期盛行的“水浒戏”,生活气息浓厚,广为流传,使得词臣们在改编《水浒传》时有意识地摘抄许多旧有传奇,形成《忠义璇图》。因此《忠义璇图》的来源有三:一是主要依据120回本《水浒传》作为主体构架;二为承袭明清广为流传的旧有传奇;三由编者根据其编撰意图增加情节。这三方面的融合,便形成这部宫廷大戏。从《忠义璇图》开始,小说《水浒传》得以全面、完整的戏曲形式进行传播。
二、《忠义璇图》对小说《水浒传》的改编情况
《忠义璇图》根据小说《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的内容,从洪太尉误放妖魔至蓼儿洼聚义,基本情节与小说相符,包括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杀王庆、讨田虎、征方腊等战役。而从第十本第八出《芙蓉城鬼使神差》开始至二十四出《灵霄阙持旨旌忠》,让宋江等人下层层地狱接受审判,与李若水等人游天宫形成鲜明对比,结束全文。可以说是以小说《水浒传》为经,以旧有传奇为纬,经纬交织而成。《忠义璇图》对小说《水浒传》的改编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除了作为戏曲的演出需要,让宋江、晁盖等主要人物在第一本第七出就登台亮相,其他的人物出场顺序、情节安排基本根据小说的原有顺序,没有太大改动。如鲁智深上梁山前的故事:挥拳除市虎,大闹五台山,桃花庄救刘太公之女,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其他的如智取生辰纲、打祝家庄、火烧翠云楼等皆按小说《水浒传》演绎。
(二)在依据原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动,增加、减少或改编若干情节。
如第九本第七出《水浒寨宋江下山》、第八出《柴进簪花游秘殿》,演宋江为了心愿去东京游玩,林冲为妻子哭坟跟着下山,柴进弄到王班直的装饰进皇宫。小说《水浒传》中无林冲下山哭坟情节,而柴进与王班直认识颇为勉强,是由燕青请王班直见柴进,柴进说与王是童稚之交,王看半晌不认识。后两人一起喝酒,柴进问王班直头上插花用意,王马上就说明缘由,不合情理。而戏曲中则改为,因林冲下山哭妻遇侍女锦儿,锦儿已嫁林冲昔日好友王班直,林冲引宋江等人与王班直结识,宋江再问王为何如此打扮,王说明情况并借一套装饰与柴进,既表现出林冲上山后对妻子不忘情,与前面夫妻诀别相呼应,又使故事发展更为自然,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戏曲中的处理更为合理些。
第五本第二十一出《桃花庄强逼姻缘》,据《水浒传》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敷演刘太公与妻巫氏、女一娘外出赏桃花,遇见周通,周通强下聘,再写鲁智深借宿桃花庄,进而周通洞房被打,情节颇为曲折。
(三)用水浒人物演绎新故事,新情节。这些故事与小说没多大关系,只是把新编的故事情节融入到水浒故事本体中。如劫黄泥岗事发后,白胜被捕,小说中是何涛在白胜家中捉得白胜及其妻子,而戏曲中地点则改为赌场。第三本第五出《趁纠赌白胜差拏》写白胜与众赌徒聚赌场景,利用大量宾白勾勒出赌场轮廓。《鼓上蚤只鸡起衅》花了大量篇幅写时迁与店小二斗嘴情节,先是进店因小二怠慢时迁,于是时迁便偷帽,偷银,再偷鸡,报复店小二。在四本第十八出《宋江作伐缔新姻》,宋江为秦明、花荣妹主婚,增加喽啰下山寻王老儿作傧相,王矮虎与王老儿相互戏谑等情节,纯粹是为了娱乐观众。
(四)增加小说以外的故事情节。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抄录旧有传奇(见下文),另一种是加入一些与小说《水浒传》无关的故事情节。后者如《宣诸神发明衷旨》,众神齐聚,宣告宋朝将有大劫,四大寇作乱,而后南渡,得中兴。增加辽、金二国的战事及钦、徽二宗被俘情节,如在第一本第二十出《金主亲征伐契丹》、第二本第一出增加《金国主草地行围》写众番将拥金主上场,图契丹、灭宋朝;第五本二十出《萧奉先与师拒敌》、《幽燕路祗迎王师》写契丹兵败,萧太后出逃,群臣降金。另外为宣扬其“忠义”主题,增加对李若水拒绝富贵,不做降臣,张叔夜尽职为国,绝食自戕的表彰,及两人死后《灵霄阙持旨旌忠》情节,反衬梁山好汉的“不忠不义”,当然这是为了达到编者编剧的政治意图。再者第十本第八出至二十二出(除李若水、张叔夜故事外)都是在描述梁山众好汉下地狱,遭十殿阎罗阴审,极力渲染众人下地狱的恐怖情景,似有以儆效尤的意味,表现对宋江等农民起义头领咬牙切齿的痛恨。最后由于是宫廷大戏,亦不能免俗地增加一些纯粹为了献瑞呈祥、歌功颂德的戏文,如第二本第二十四出《银岳峰头献玉芝》宋徽宗与众大臣赏花,宫娥采花献灵芝,呈现出一派祥瑞的太平景象。
三、《忠义璇图》对旧有传奇的承袭
关于《忠义璇图》对旧有传奇的承袭情况,除了一些已佚戏曲外,其他的情况如下[1为第一本,(20)为第二十出]:从上表可以看出《忠义璇图》对旧有传奇的抄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忠义璇图》旧有传奇1(20)长老修书遣醉客《虎囊弹》山门2(17)阎婆惜传情瓯茗《水浒记》(3)邂逅3(3)黑三郎无心纳妾《水浒记》(15)联姻3(7)暗偷香蜂狂露相《水浒记》(21)野合3(10)阎氏放刁成怨鬼《水浒记》(23)感愤、(24)鼠牙3(13)景阳冈毙虎遇兄《义侠记》(4)除凶、(6)旌勇3(15)潘金莲痴情诱叔《义侠记》(8)叱邪3(16)武二郎出路别兄《义侠记》(10)委嘱3(17)为挑廉无意传情《义侠记》(12)萌奸3(18)裁衣料金莲野合《义侠记》(14)巧媾3(20)泉台冤梦惊同气《义侠记》(17)悼亡3(21)灵桌霜锋献并头《义侠记》(18)雪恨3(22)武都头孟州遣戍《义侠记》(19)薄罚4(21)老管营惜士免刑《义侠记》(24)缔盟5(8)飞云浦桥边喋血《义侠记》(29)全躯5(9)鸳鸯楼夜试霜锋《义侠记》(30)报怨6(4)惹狂蜂巧云认义《翠屏山》(8)戏叔叔、(9)送礼6(5)敦正气酒肆诉请《翠屏山》(19)知情、(20)酒楼6(6)行反间兰房掉舌《翠屏山》(21)反诳6(7)真拿奸行凶破晓《翠屏山》(23)杀头陀、(24)、(25) 6(8)翠屏山对明心迹《翠屏山》(26)杀山7(17)时迁盗取雁翎甲《偷甲记》(15)偷甲
(一)以小说为主体的大前提下,抄录旧有传奇的片段并镶入其中。对旧有传奇的利用主要在于排场和唱词,相对而言,说白部分改动较随意,这就是《啸亭杂录》里所说的“抄袭”。如演宋江与阎婆惜本事时,如上图所示,出自明代许自昌的《水浒记》⑤。《水浒记》演宋江事,其中既有张三郎借茶、阎婆惜活捉张三郎,又有张三郎调戏宋江妻孟氏等出。唱曲基本相同,如《阎婆惜传情瓯茗》与《水浒记》中《邂逅》,《邂逅》曲子为“似娘儿、醉花荫、前腔、一封罗、前腔、醉罗歌”,而《阎婆惜传情瓯茗》直接由阎唱“一封罗”开场,下面曲牌完全相同。只在宾白方面有所增减,如第十七出中,张文远与阎婆惜初次见面时,《忠义璇图》增加了张文远的对白。张白:“学生那敢请问宅上尊姓?”阎白:“姓阎……”,“若是这一个阎字,学生是鬼哉”等说白。另外在第二本第十九出《刘唐酣醉擒为贼》尽管情节不同,但有三支曲出自《水浒记》的“醉花荫”、“四门子”与“水仙子”。
《忠义璇图》对《义侠记》⑥的承袭与《水浒记》基本相同。《义侠记》明代沈璟撰,演武松事,景阳岗毙虎、遇兄、杀嫂、降蒋门神。十字坡认义,飞云浦报仇,血溅鸳鸯楼,据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至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多了武松妻贾氏之事。《忠义璇图》只选武松事。具体:《义侠记》中《盟奸》曲文为:“一江风、前腔、红衲袄、前腔、皂罗袍、前腔”,与《忠义璇图》第三本第十三出《为挑帘无意传情》基本相同,少了“红衲袄”、“皂罗袍”。而《景阳冈毙虎遇兄》出自《义侠记》第四出与第六出,唱词全同,说白稍有增减,如把“吊睛白额虎为害”改为“吊睛白额虎吃人无限”,“欲投宋公明”改为“喜遇宋公明”等。
《翠屏山》⑦明代沈自晋撰,演杨雄事,从杨与石秀结义,石秀居杨家,识破潘巧云与僧裴如海奸情,被巧云反咬一口,石秀伺机杀裴,杨雄杀巧云于翠屏山。情节据《水浒传》第四十四回《病关索长街遇石秀》至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其承袭情况与《水浒记》、《义侠记》同,此处不再赘述。
(二)照录旧有传奇中的单出。旧有传奇中的某些精彩片段,《忠义璇图》收录其中。如第一本第二十出《长老修书遣醉客》出自邱园《虎囊弹》的一出《山门》,演鲁智深事。据《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七所收录《虎囊弹》:前半部分为鲁智深救金氏父女,打死郑屠,逃走后遇金氏父女与其恩主赵员外,为避祸智深五台山为僧。后半部分写赵员外被诬为通梁山的贼人,其妻金氏为其鸣冤,得释,仇人亦为赵犬所啮而亡。曲文全同,个别字句有所不同。如《寄生草》“我漫(谩)拭英雄泪,相随(辞)处(乞)士家”⑧(括号内为《忠义璇图》)。
第七本第十七出《时迁盗取雁翎甲》摘自范晞哲《雁翎甲》⑨(一名《偷甲记》)中的《偷甲》,只多了“金鸡叫”、“惜奴娇”,少了“夜行船”、“嘉庆子”、“么令”三支曲。
(三)只取故事情节。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只有在第四本第十九出《母夜叉当垆鸠客》参考清代唐英《十字坡》⑩杂剧,先是孙二娘自我介绍,写货郎上场求婚配,再写武松三人识破人肉馒头,武松与孙二娘打斗等。尽管一个是杂剧,一个是传奇,但可以看出明显的模仿迹象。如孙二娘的唱词部分“好吃人肉孙二娘,江湖绰号母夜叉”改为“杀人好似天魔女,绰号有名母夜叉”,并把孙二娘唱词中的两次“替天行道”删去。而货郎的唱词、说白由俗改为雅,失去唐英《十字坡》杂剧语言泼辣、俚俗、诙谐的特点。
四、《忠义璇图》改编小说《水浒传》的优劣
作为清代最高统治者所倡导的宫廷大戏,《忠义璇图》的传播影响不同于一般的“水浒戏”。从改编规模而言,《忠义璇图》与明清时期的水浒杂剧、传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将整部《水浒传》敷演成戏。在十本二百四十出的宏大结构中,囊括小说中绝大多数的重要情节,从而使《水浒传》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舞台上,这无疑对小说《水浒传》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因为是清代统治者倡导的戏曲,其中不乏许多封建思想的糟粕。从思想上,周祥钰等人遵从统治者的意愿,对《水浒传》“忠义”主题做了全新解释。第一本第五出《归正传副末开宗》中开场白“夫忠者,事上之盛节;义者,处己之大经。人能识此两字,守之终身,则达而在朝,经文纬武,为国家宣力之良臣;即穷而在野,市井草莽,也不失安分守己之百姓。今宋江等一百八人,秉豺狼虎豹之姿,行夺攘矫虔之事,皆黥刖迁徙之辈,矜揭竿斩木之雄,反诡称天罡地煞等名,以为惑世诬民之具。岂有星精下降,相率为盗之理?此实为圣世所必诛,清时所不赦”?,极力贬斥梁山好汉的“假仁假义”、“欺世盗名”,不仅让梁山好汉下血湖地狱、刀山地狱,饱受折磨,并最终贬入畜生道。与“忠义”的张叔夜、李若水等人死后游天宫,会宴群仙,形成鲜明的对比,编者之心,昭然若见。
结构上,为了达到“歌咏太平之文,寓维持风化之意”,不免删去一些情节,使得一些内容前后矛盾。如对晁盖中箭后没交代生死,直接跳到吴用计赚卢俊义,使得攻打东平府师出无名。最明显莫过于既让宋江等“蓼儿洼聚义”,而又让其接受阴审。本末倒置,一些枝节反而成了主干,如《鼓上蚤只鸡起衅》整出戏时迁与店小二的对白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而《水浒传》中三次招安,在《忠义璇图》一次就成功,大伙乐享富贵。前后主题不一致,编者在阴审部分极力贬低宋江等人,但在整部戏曲却是不知不觉表彰他们的忠贞和义气,使梁山好汉在舞台上的形象栩栩如生。
《忠义璇图》虽保存完整,但与《昇平宝筏》、《鼎峙春秋》、《劝善金科》有详细上演记录不同,翻遍王芷章《清昇平署志略》与周志辅《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却找不到上演迹象。
然而《忠义璇图》对后来“水浒戏”的创作影响深远,京剧及一些地方戏曲的“水浒戏”,不少是吸收或改造了《忠义璇图》中的人物或情节。据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收录的“水浒戏”有71种,有一部分就直接来自《忠义璇图》。
注:
①②[清]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7、378页。
③[朝鲜]柳得恭《滦阳录》卷二,见《辽海丛书》第一册,辽海书社1985年版。
④《忠义璇图》残本二十出,参见赵景深《谈清宫大戏〈忠义璇图〉》(《艺谭》1980年第2期)。
⑤⑥⑨⑩傅惜华《水浒戏曲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⑦张树英《沈自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⑧[清]钱德苍《缀白裘》第三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65页。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忠义璇图》第一本,中华书局1964年版。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徐永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