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过往,点点滴滴的记忆浮现于心头时,才发现刚刚经历过的真切的历史片段,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住这些记忆,才能在充满浮躁气息的现代社会中守候心灵的最后一方净土,城市才不会沦为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壳之都。而有记忆的城市,才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特色和有深厚底蕴的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曾经的人文印记,这些珍贵的印记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息烽旧城的老南门、老中街、百货大楼、国营饭店、三线企业、八大公司等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都有念旧情结,正在消失的那些老物件总能勾起我们对昨天的记忆。剧烈的城市变迁,让久居城市里的人们内心不断经受着纠结——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中,又夹杂着对一个个逝去的城市印迹的留恋。
从过去到将来,一路随行。我们有怀念过去的情怀,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息烽旧城颓废、脏乱差、交通不便、设施老化,曾是贫民窟的象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息烽县城经历了“南移西扩”、“城中城”农贸市场整体改造、东门河疏浚清理、龙泉大道开发建设、老城南门棚户区改造……今天,息烽的发展破茧成蝶,翻天覆地。
触摸历史,回眸发展历程。1984年,息烽县着手编修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息烽县城总体规划》。1986年,文化路建设工程启动。到1990年,文化路、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文化北路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县城开始由单一的纵向排列朝横向拓展,网格式城区格局初步显现。1992年,“三通一平” 全面实施。到1995年,西门、北门片区新增房屋150余幢,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县城新区骨架基本形成。
1995年开始,息烽县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启动。历史上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宏翔公司入驻,宏翔花园商住楼建设工程启动,到1996年,部分市民成为首批商品房业主。以此为发端,明德、恒铭、中创等房地产公司先后进驻息烽,拉开了规模空前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大幕。2000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东门河改造工程,对原来的自然河道进行疏浚和清理,硬化了1000多米的河道,修建了拦河橡胶坝,沿河种植了景观绿化树等。
2002年,县城“南移”序幕拉开,“城中城”农贸市场整体改造开发。2005年,北起文化南路、西至龙港新城的县城南移工程——息烽大道北段正式贯通。2006年,息烽县城中街片区旧城改造,筑北商业大道开工建设。2009年,县城“南移”工程——占地535亩的阳朗新区建设整体开发启动。2011年,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虎城大道(中段)工程与虎城大道北段实现“无缝对接”,北起老县城,经下阳朗村,直抵贵阳苗姑娘食品公司厂房,全长1929米、宽41米,将老城中心商业区与阳朗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商住区串联起来,形成占地总面积达535亩、规划建设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的阳朗新区,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息烽县城。
今天,息烽县城空间由原来的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近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由最初的不足万人增加到7万余人,全县城镇化率达40%。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酒店商场、公园广场到处都是休闲消遣的人群。农贸市场规范,息烽河清澈亮丽,县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居民区院落通道全面实施了“白改黑”工程,虎城大道、文化路等路段人行道也铺上了青石板。
或许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过往,点点滴滴的记忆浮现于心头时,才发现刚刚经历过的真切的历史片段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住这些记忆,才能在充满浮躁气息的现代社会中守候心灵的最后一方净土,城市才不会沦为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壳之都。而有记忆的城市,才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特色和有深厚底蕴的城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