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漫看贵州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

时间:2023/11/9 作者: 贵阳文史 热度: 16184
杨甜甜

  红木门、黑牌匾、还有站在门口就能瞧见的院子里一左一右的两座雕像,左边是蚩尤,右边是一位苗衣女子,这大概是这间名为“始祖母”的贵州民族服饰珍藏馆给人的第一眼印象了。因为地处青岩古镇有名的状元街,又在状元府的对面,很多游客在经过时都难免不被这间民间珍藏馆吸引。

  跨过门槛进了院子,一栋普普通通的两层民居立在眼前。一楼被主人用作接待来客,正屋是苗族服饰、工艺品小商铺,左边的偏角则是一间小茶室。从右边楼梯上去,是二楼的3间展厅,按着从右往左的顺序,展品也越来越珍贵。

  3间展厅并不很大,每间展出20至30件苗族服饰,有的放置在展柜里,或者是悬挂在展框里,甚至就着人偶模特给它穿上一身。也许因为地方有限,大多服饰用一根木棍撑开两只袖子,再用红绳系在棍子上,钉一颗钉子悬挂在木板壁上。也有珍贵一些的,装裱后再悬挂在墙上,最后一个房间展示的苗族绣片便是如此。

  兰阿姨是这间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珍藏馆的主人。如果只是听她的声音,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她已经年过六旬,尽管已满头白发,却不显老,脸上总是挂着笑,亲切可爱得很。据兰阿姨介绍,珍藏馆的名字“始祖母”指的是苗族的始祖蚩尤,取名如此,意在赞美这些苗家的始祖母亲留下来的绣花衣。

  喜欢一件东西的心情,总是很简单又很疯狂的,不到手便不甘心、不舒坦,一定要买到手。正是这份心情,让兰阿姨在拮据的日子里,仍旧坚持用开花店的所得,一点一点从苗族村民手中收集珍爱的衣服。从20多岁开始收藏,至今,数十载时间,连兰阿姨自己都数不清收藏了多少服饰。在兰阿姨看来,苗族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诗,它们代表了苗族先人的历史、文化、工艺,唯有将它们展示出来供世人鉴赏,才能使其珍贵和价值得以延续。

  像兰阿姨这般,用自己毕生收藏的珍品开办博物馆的人在贵州并不少。他们或是民营企业家,抱着回馈社会的想法开办博物馆;或是从私人兴趣收藏转化为对社会的文化传播。

  2009年在贵阳市金仓路开馆的日月圆博物馆,就是一家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上千万建成的博物馆。馆内藏有收藏者15年收藏整理的陶器、瓷器、碑刻、少数民族服饰、化石等一批藏品,日月圆博物馆也一度成为贵阳市的旅游景点之一。

  同年开馆的还有一家位于小区内的私人博物馆,77岁高龄的何代华老人在宅吉小区租用了上千平方米的居民楼底层作为展馆,将自己20多年间四处海淘收藏的文物古玩,包括春秋战国的兵器和汉唐时期人物石雕等2000余件文物一一展出。

  2014年,由贵州收藏家王亚光和王子华父子开办的光华钱币博物馆也正式开馆。这个贵州省首个私人创办的古钱币博物馆,分4个展厅陈列展出中国先秦至五代十国的钱币藏品,宋至清代的钱币藏品,清末民国时期的机制币藏品,元、明、清的古钞及民国样钞藏品。在展览的同时,博物馆还长期开展交流活动,不定期请国内知名钱币学家和收藏家来馆进行学术交流、钱币鉴定和专题讲座。从2014年6月开放至今,该博物馆已接待参观者上万人次。

  早在2011年,贵州省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在贵州省内登记注册并经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公布的民办博物馆有4家,未登记注册的有近10家。而因为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在少数民族村落,更是存在着不少展示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家庭式展列室、陈列馆。

  在贵州民间私人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国有公立博物馆同样也开始了自己的革新之路。

  2015年5月18日,位于观山湖区林城东路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作为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新馆在功能上的革新使博物馆从原来单一的收藏展览功能转变为社会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七大功能板块:收藏、展示、停车和管理为固定板块;城市客厅及礼仪大厅、教育与培训、消费与公众服务为活动板块。

  迄今为止,新馆已开展了“妙迹寄逸情——贵州省博物馆馆藏邱石冥书画展”、“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瓷上园林——从外销瓷看中国园林的欧洲影响”等多场展览。

  而且,不同于传统的“坐等观众上门”的宣传方式,为了使博物馆能够直接方便地融入公众生活当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作用、扩大传播效益,贵州省博物馆开始尝试与新媒体结合,开通官方微信。除了及时发布馆内最新的展览资讯,设置“奥秘之旅”、“历史上的今天”、“贵州民族风情”等多项专栏内容每日推送,以保持活跃度,吸引更多观众,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在1974年6月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1届会议上,博物馆被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向公众展示,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和欣赏的机会。”

  中国民间博物馆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民办博物馆不如公立博物馆权威、正式、藏品丰富,但民办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承担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同国有博物馆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且因为收藏方式更为灵活,民办博物馆在民间收集保护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公立博物馆的有益补充。

  全国首家民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馆长王志安认为:“不同于国有博物馆的综合性和历史性,民办博物馆的专题性强,涉及面广,展示的内容较国有博物馆更为丰富多样,小到雨伞、扇子和剪子,大到陶瓷、铜器和家具,只要自成体系,从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到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皆可成为一个博物馆。”

  为了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2015年国务院公布新版《博物馆条例》,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专业人员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

  独有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让贵州拥有大量丰富的文化文明遗存。随着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双双走向丰盈,贵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类博物馆,也拥有了大量民间收藏者,有了一批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各方人士,收藏贵州文明的足迹。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意思是能够辨识多种事物。而将“博物”与“馆”连接起来、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仅有一百年。这一百年间,中国的博物馆从第一间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发展至今,各省级公立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已遍布城市角落。

  无论是民办博物馆或是公立博物馆,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收集者、展示者的角色。它们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像一双眼睛一样,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变迁,再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给世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