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尹群小说的大气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岁月 热度: 14713
邢海珍

  尹群是近年来我省文坛出现的优秀小说家,他默默耕耘,多年面壁練就了扎实的内功,文学路上步履稳健,他的小说已渐成气候。从中篇小说《天天向上》《公社往事》到短篇小说集《葵花向阳》,尹群在小说创作上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追求以及剖视生存本质的大气象。他的文本语言质朴洗练,叙述从容老到,技巧精致纯熟,思想深刻敏锐。他的小说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而是以描写生活细节见长,在娓娓的叙述中揭示人生现实及人物灵魂的本相。尹群善于刻画小人物的命运,笔法柔韧细腻,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

  中篇小说《公社往事》是尹群的一篇新作,小说生动地呈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令人难忘的“公社”历史。小说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塑造了高大干、杨排长、大凤子、韩喜和、高小军等一群小人物,再现了一个特定时代荒唐而令人尴尬的生存现实。作家看似率性而随意的描写,寓含了深切的历史感和反思精神。当一股强势而浑浊的历史潮流迎面扑来之时,当那些茫然的、一时无力回天的小人物们处于失措和无奈之时,他们表现出一种平民的狡黠或智慧,不失本色,不失善良之心。

  我以为,尹群的深刻在于一种自觉,在畸形的社会现实挤压中,人的抗拒和适应是历史性的必然,许多思想、道德以及伦理的秩序都将受到冲击,进而在行为中选择随机的、变通的逻辑和解释。比如说高大干有积极肯干、克己为公的一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正直善良的一面,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平民的本色,人性的潜质更充分。这样的人物是生活化的而不是概念化的,作家把历史的思辨性融入了看似平实的叙事之中了,达成了由表象进入本质的艺术深度。本来,高大干对整天学习开会的瞎折腾是特别反感的,但是他所采取的是表面对上级的应付,不失大体,让包队干部过得去。把人组织起来,他便鼾声大起,许多人都效仿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种“高大干”式的做法当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物内在世界的复杂。若说这是一种生存的适应性或手段也不是不可以,但看他对偷粮食者的态度就很难用方法来概括了。在大饥荒的严酷现实面前,乡亲们只好偷集体的粮食来充饥。对此高大干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家度过艰难时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家粮食短缺的压力。他甚至暗里还帮助那些弱者,胆子小的,出身不好的,帮他们弄粮食,地主老王太太、刘陪绑,都受过他的恩惠。在高大干身上,作家表现的是乡风民俗中善良、人性的本色,字里行间蕴含着潜在的悲悯情怀和生命体验的深度。

  《公社往事》是历史的一个截面,再现了当时人生社会的现实风貌,在朴实的叙事中,在琐碎的细节里,作家灌注了饱满的人文关怀。远距离地回望历史,就像爱恨情仇早已走远,失落后又宽容些,而更多的是内心释放的感叹。在那些极“左”之风盛行的时代,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和做法及造成的后果却是令人心痛的,身处那个时代,《公社往事》中的人物当然地必然涉及到这样的内容。包队干部杨排长,他坚定地秉持突出政治的信念,抓学习,念报纸,热衷于瞎折腾。从心底里认可阶级斗争的重要,对那些地主富农“恨”得极为鲜明,哪怕对像老王太太那样老得不成样子的人也不能手软。这个人物与高大干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写得很有性格。尹群不是采取“反面”的方式来对待杨排长的,虽然不无批判,但“温和”是主调,在不回避人物人格的欠缺和人性的弱点的前提下,以宽容的姿态剖析了时代性对人性的扭曲,作家的理性和冷静强化了人物的反思内涵。

  一系列乡村生活中的小人物,无论笔墨浓淡、文字多少,几乎都能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这是尹群小说创作重要的底蕴所在。从《天天向上》到《公社往事》,已充分地表现出一个小说家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态度,这就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强化小说艺术的本性,从人物的“小”中来体现人生、社会、时代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性与丰富性,进而发挥“小”的能量和价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小说之“小”与小人物不无关系,小人物的描写应是小说的常态,即使写的是大人物,也还是要“小化”的,要生活化、细节化、血肉化,这样小说才能称其为小说。尹群的小说重视“小”,甚至不惮于琐碎而做足了“小”的文章。

  尹群小说对中国的传统叙事已有所变构和超越,兼具了新写实和意识流的某些优势,强化心理色彩,突破了故事的客观性外壳,显现了向内转的现代性艺术风貌的基本特征。尹群小说正在蔚成一种艺术的大气象,是黑龙江文学的一道明媚的风景线。相信尹群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辛勤耕耘将会有更丰硕的收获,我真诚地祝愿。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