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其,居住在庐山风景区的一座大山里。她真诚、内敛,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很少。教学之余,在家看孩子,读书,在大山里转悠,思天接地。这与她读了大量中外美术、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书籍有关。从《轻呢》的许多篇什中,可见梭罗、卡尔维诺、清少纳言、王尔德、伍尔夫等外国作家和《诗经》对她的影响。但文学不是秋其的宿命,她寻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所以秋其说“平日,自然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书籍是我的主阅读。但每年会看几部小说和哲学类的作品。我想弄明白点什么,似乎只有这样我才会得以静观自己和环境,寻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读秋其的《轻呢》,发现她散文中,有庄子式的超尘脱俗、返璞归纯的自事其心,(《月亮的味道》《山风吹过》《山里山外》);有萨特式对人与事物对象性存在的注视、洞观和意识反思(《精灵》《行走》《猫》《蓝影》《凌霄》);还有尼采式的孤独抱怀和挥之不去的生命之缠绕。(《巢穴》《空瓶》《回家的方向》《山中木屋》);在她的散文构架风格中,常有印象画的线条、色彩脉络;有音乐性流动的旋律和舞蹈的起伏跳跃“等元素(《嘉年华》《裂痕》《夜读,削蘋果的女人》)。可以说,秋其对中西文化的广泛涉猎阅读,铺垫、滋养了她厚实的文学底蕴和看世界的别样的目光。
《轻呢——我的山中日子》是秋其的第一部散文集。她一出道,就以自己独立的文字品格和女性叙事风景,摇曳在散文叙事艺术的枝头。如果说,这本散文集中的短小篇什,是夜空下闪烁的星子;那么她的长篇叙事,却似旷野里的一片篝火.她以女性独特的目光、思维和别样、另类的语境,在讲述、描绘和勾抹着她身边的生活和世界。
相遇《轻呢》,让我感受到一股回归生命真性的林子、找回生命真义的其性习习的语言真气扑面而来,仿佛有一种原初的亲切声音或一缕缕自由的风,越过万水千山或漂洋过海来与我交谈,注入我的身体和血液的流程里:
“光线从枝叶间溢出,树木,隐藏在林间的老别墅,都变成了透明的亮片,红色、绿色或者黄色……‘阳光是从天空的心散发出来的,米什莱诗意温暖的语言总是令我动容。这里的每一棵草木每一种物种,每一扇窗户,每一块小瓦片,都被古老的阳光照耀过,问候过。在树林的光和影之间,树木发出寂静的声息,树干上丝绒般的青苔似乎也在发出轻轻的摩挲声,叶片窸窣落下,在头顶,在脚跟,流转飞扬……一种被阳光和树影封住的那种美妙厚度,让行走在山路上的每一个人感到宁静和喜悦。”(《缓缓走过山林》)
读秋其的作品,你必须跟她的文字保持一种距离,也不必在意她写的是什么和她怎样去写。要看她一大把文字中,你相识或相遇了什么。
《石头的疑问》写的是冰川世纪跌落人间的一块石头,或四世纪冰川遗址,沉睡在时间的河流和岁月的咬痕里。这块石头的存在是一种偶然;而与一个儿童、一位老人、一对青年恋人、中年人和画家、科学家的相遇也是一种偶然。但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折射出不同的神秘色彩,而推给读者的阅读感知,却是这块石头的巨大的孤独和深重的忧伤壅堵在心。——因为,这块石头在作者笔下是从天上跌落人间的一滴泪!
一篇轻盈的诗性童话,作者从事物的表层和深层叙述、多元视角的转换和女性叙述声音,从对远古的历史和岁月人烟层层剥茧般的熳妙怀想中,抽离、展示、审视、叩问的却是世俗尘烟和世事物象中的生命之本与世界之源。作者理智理性地从这篇童话的整体结构逻辑,潜入自己思想情感最隐秘的深处,用富有生气和张力的活性语言,把她对自然的秩序、人性的根源和人的社会属性及人类的生活奥秘,通过人的目光和思维对这块无声无色、无知无觉、无梦无醒的石头的注视、想像和盘诘,从事物的偶然性和时间的维度里阐释人的存在性和偶然性。篇中借助隐喻、像征等手法,对生命的现场和人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美好的祝愿,字里行间呈现多种指涉语义,和“言外之意”的审美意韵。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加丰富的阅读空间。从这篇童话传达的内涵、外延和文字意向,足见一位女性看世事物象繁复细密的心思和理性思辨色彩。
秋其,一个在纷绕繁杂的尘烟世俗中缺场的女子,隐在大山宁静、闲适、清心的怀抱里,读书,冥想,写一把散碎的文字。她不是一位游乎于尘垢之外,安之若素,漠然于圹野的柔弱女子;她只是不肯违背本心的自然、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不想在世俗尘烟中流入人的地平线。在《轻呢》好多散碎的文字中,可见她意出尘外,力生笔端的冷静、从容、暖色、明媚的文字风貌:“曾看过吴冠中先生的一幅《爬藤》的作品,他的爬藤有着宁静而轻盈的诗性和梦意,每一根线条都有着丰富的表达和探寻。藤蔓在画家的笔下获得了怎样的灵魂,它们努力生长,赢得的自由是多么的高远和清越。”(《爬藤》)。
在阅读《轻呢》时,我感觉秋其的文字并非是她自己所言的“轻呢”。因为她的那些散碎文字里,情感、思想和血液里都起伏动荡着不安定的理性哲思的因子。在秋其心灵的原野上放牧的,时而是晨钟暮鼓般的悠远与宁静和止水微澜般的生命意脉,时而是连绵起伏的内在丘惑和绿意黄沙般的精神驰骋。她的许多语言、语境都是思想和情感的岸线,每个字词都是一块精神的礁石。
秋其的散文呈现简单又丰富,单纯又复杂的品质。《轻呢》里的叙事,几乎没有重大事件。她从一滴水珠中发现天堂。笔下的人、事、物、景,从一片叶子,一根茎藤,一片雪花,透发给读者的都是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涤荡(《叶子》《雪如羽》《爬藤》《精灵》);一颗糖果幻化出如梦如幻的人间冷暖(《苏苏的花朵糖果》);一只空瓶里,交织的是大千世界里人与时间的纵横,流淌的是亲情乡恋的血脉(《空瓶》);一件布衣裙,从事与物的原初取向里,抽丝吐蕊般绽放出一朵关于美的结构、美的秩序、美的品质和美的意向的绚丽的花朵(《布衣裙》);一片云朵,折射出人从脚下的生存现实向更为广阔、辽远、丰饶的精神世界探寻和瞭望的美好心境(《云之下》)。秋其的文字纤敏,轻盈,冲虚,深峻。且字字闪光,语语惊心。在她文字的行云流水中,都有对美好事物静默的怀想,都指向人的精神深处,都能引起心灵的震撼,都能启发深层悠远的思考。她从人与世界的原初,审视、究问、探寻的仍是人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对人与世界寄予了美好的精神祈盼。
当代的散文,在同化思维,固化语境,软化、矫情、塑料花式的叙事范式中,呈现一种陈腐的散文模式和语言味道。如果说,真诚和朴素是散文语言的本质,秋其能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世界文学迷乱的叙事星空下走回自己;以她出世的心态和回归自然的心境,形成有话语真气,有文字根性的叙事语境,这才是《轻呢》这部散文集的高贵之处,也足见秋其文字的从容和她文字的尊严。
走向文学的秋其,是文学、哲学、自然科学和美术、舞蹈给了她一架梯子,让她看到岁月的云烟深处是什么,历史的源流和人的根须在哪里;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灿若星子的光华涵泳了她思天接地、如梦如幻的诗思才情。她的内在世界是一个既深邃又美丽的丰饶的宝库。物理世界的一片飘落的雪花,树梢鸟巢的一个细微的颤动,山石上一片梦幻般的苔绿,都饱含着她女性视觉下的善良的目光和人性悲悯,以及对事物和世界的理性审视与观照。让我的阅读,好像每每可以触碰到宇宙间那神秘美丽难以言述的神奇和永恒。从她文字的脉动里,也让我感受到,作者年轻的灵魂的喘息声仿佛就在离我最近的身旁。
一篇篇、一页页翻读《轻呢》,作品清晰的脉络,瓷实、跳跃的哲思纹理和极富文字真气与文字根性的语言质地,瞬间穿透了我的灵魂。我阅读时的内在会有一声轻音:“哦!”。
以一颗敬畏和感谢之心,把目光和心思埋在《轻呢》这部散文集的阅读里,时时会感觉到时间静止般的宁静,一道依希可闻、闪烁着生活浪花的河流,从秋其的脚下朝着天际隐去。而留给读者的,是“青山卷白云” 般的文字山水,和理性哲思的灿烂星光。
走向文学的秋其,未必在文字里宿草经荒,对文学也未必要有多少担当,但她文字的良心,文字的真性,文字的美善,文字的暖意已难能可贵。
落笔时,我还想说一句,任何一种文字品格既是一种叙事模式,也是文学的枷锁,愿秋其在她文字真性的林子里,每一粒鸣叫,都悦耳,青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