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开风气之先的虞山藏书派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8638
朱程

  苏州常熟市老城区有一座名叫“晨星楼”的木质老屋藏书楼,历经百年沧桑,仍屹立不倒。时至今日,萧家后人仍在这里看守着近5000册古籍。

  翻开历史长卷,常熟的藏书之风源远流长,仅明清两代,就有近300位藏书家,数量居国内县级市之首。由他们谱写的虞山藏书史篇,不仅折射出江南一地的兴衰沉浮,更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有芬芳。

海纳百川,自成一派



  1593年,明朝吏部左侍郎赵用贤离开北京,回到常熟的赵家大宅,夜以继日地读书、抄书,并将收集到的典籍珍本刊刻再版,开启了虞山藏书、刻书之风。他的长子赵琦美,继承父亲衣钵,编定的《脉望馆书目》将所藏书籍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为序,进一步细分,首创“不全宋元板书”目录,详细记载古书的缺损情况。此外,还藏有外国注译书籍。

  赵琦美晚年将藏书赠予同乡晚辈钱谦益。钱对不同版本的书籍进行品评,并留下诸多精彩题跋。史料记载,他藏书共计十万余卷,比肩朝廷内府,且“每及一书,能言旧刻若何,新板若何,中间差别几何”。

执着守正,传承文脉



  1627年,钱谦益的门生毛晋发下宏愿:将《诗经》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和截至宋代完成的《史记》《汉书》《后漢书》等十七部正史尽数刊刻出版。为正本溯源,毛晋不惜以页论价,远近书商闻讯纷纷赶来送书。为便于大规模刊刻,毛晋先后建成多个工场,吸纳刻工最多时达百人,并聘请全国著名的校勘学者周荣起等34人,共同参与编辑工作,耗时17年才完成。

  完成这年,明朝灭亡,精心雕刻的书板被毁十之二三,他又散尽家财,苦苦支撑书板修复工作,大量源自毛晋汲古阁刻印的精品书籍流传,不仅成为当时藏书家的藏品,更为诸多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提供了一窥古籍精妙的途径。

大道为公,泽被东西



  常熟市东郊的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曾是瞿氏宅邸。

  瞿家不仅以藏书、读书为乐,而且开放馆藏,不论亲外贫富,均可入内读书,甚至内辟专室,为读者提供免费的茶水膳食,泽及莘莘学子。

  1915年,第四代传人瞿启甲带头成立常熟县立图书馆,并捐献家中大量宋元善本,其中不少至今仍保存在常熟市图书馆内。

  1932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对上海商务印书馆和所属东方图书馆狂轰滥炸。在此危急时刻,瞿启甲毅然拿出家藏81种罕见珍本作为影印底本,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旧唐书》《汉书》等传世著作,以续中华文脉。1937年,瞿家老宅遭到轰炸,大量书籍文物被毁,铁琴铜剑楼几成断壁残垣。郁愤满怀的瞿启甲在三年后去世,他在遗嘱中交代:书勿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

  1949年新中国成立,瞿家后人谨遵父训,将铁琴铜剑楼的全部收藏无偿捐献给人民政府。(资料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