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逐梦蓝天。9月 25日,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自2014年12月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仅耗时不到5年,被英国《卫报》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凤凰展翅的背后,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凝结了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心血,铸就了创新工程的时代丰碑。
三次参建机场,一次比一次骄傲
李建华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三次参与建设北京的机场航站楼。
1996年,李建华大学毕业后来到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T2)建设工地,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受制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当年的二号航站楼还有很多不足。不过,刚走出校门就能参与这样的重大工程,李建华至今仍印象深刻:“南北向747米、东西向343米。”直到现在,他依然清晰记得当年T2建设时的数据。
2004年,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T3)开工建设。由于拥有建设T2的经验,北京城建集团任命李建华为T3建设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副经理。T2的柱距是30米左右,T3约40米,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柱距可达180米。李建华说,仅对比这三大数据,就能看出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当年用纸画图、用笔算数据,现在全都用电脑软件处理了。”虽然如此,李建华仍每天到航站楼工地巡视,直到竣工前的最后一天。
既是责任,也是荣耀
安全检查是机场空防安全的地面重要保障环节,只有基础建设好了才能保证日后机场围界安检工作顺畅运行,航班保障有力。但安全检查设备建设是一项“苦差事”,经常面对漫天黄土,而首都机场航空安保公司高级安检员柴彬却说自己乐于“吃土”。
得知单位即将选派人员前往大兴机场参与安检通道建设和运行筹备工作,柴彬主动向上级领导递交了申请。“飛行区道口是机坪施工运输车辆的必经之路,这些大型运输车辆每次从车检通道经过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卷起一阵尘土,头发上、嘴里、衣服、鞋面都会落上一层土。刚到施工现场时每天都换衣服,之后干脆就固定了一身工作服,安心‘吃土了。”柴彬笑着说。
他觉得参与大兴机场建设,既是责任,也是荣耀,能亲自见证这个伟大工程的顺利竣工和开航,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了做好机场试飞期间的安保工作,柴彬和现场负责的同事在机场管理机构的统一调配下,提前一天对飞行区实施了24小时管控,对跑道进行了清场作业,在关键地点布设了岗位,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红线区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确保了真机试飞期间飞行区的绝对安全。
“之前有同事问过我,在大兴机场苦不苦。说实话,这里的工作条件确实很苦,到处都在施工,今天走的路也许明天就不通了,得绕一大圈;上周吃饭的小饭馆,这周也许就变成废墟了。但是我把这段时间看作是自己成长的一次历练,更是我的荣幸,我要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毕竟能够亲身参与这个世纪工程、亲眼见证大兴机场建设过程的人绝对是少数。”柴彬笑着说。
一家三代都是中国建筑人
爷爷张廷铨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参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父亲张少侃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建设者,参建大亚湾核电站;如今,33岁的张敬宜作为中建二局的一名员工,又参与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一家三代,都是中国建筑人。
在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筑工地上,张敬宜负责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以前做不到的安全场景,现在通过VR眼镜就能仿真模拟出工人遇险时的场景。”张敬宜说,“工人们用VR看到危险,安全意识就能增强。”
翻开张廷铨留存的记录本,张敬宜读出爷爷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的艰辛:“冬天的长春,零下40多度,刚打的一盆开水,很快就结成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需要人工搅拌,小伙子们用布把手包住,用铁锹搅拌,不到半天时间,手就被冻伤……”
“爷爷那一代建设者,安全帽是用竹子编的;父亲那一代建设者,用的是高强度塑料的安全帽。”张敬宜拿着自己的安全帽说,现在,新一代安全帽不仅强度更高,而且嵌入的芯片能记录工人位置信息,确保安全。
默默无闻的建设者让凤凰展翅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凝结了各方建设者的汗水。既有李建华、张敬宜这样的模范建设者,也有很多并不知名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凤凰展翅背后的一个个完美细节。
负责大兴国际机场市政项目的王帅,来自中建八局,被同事戏称为“跑断腿”。王帅主要负责全场管线的施工和管廊建设,市政项目全场道路共约6公里,管廊近2公里。每天上下午,他都要步行把每条路上的每一处施工角落踏勘一遍。由于市政项目涉及管线较多,经常需要现场解决问题,王帅只能来回奔走协调。
在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五个指廊的尽头,各有一座“空中花园”,分别叫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其中,中国园是一座模仿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室外庭院。44岁的画工师徐海涛和他的团队,就负责中国园古建上的油漆彩画工作。
徐海涛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艺术创作”:一个“万字符”,要描5层漆,每一层漆都要在风干之后才能再描下一遍,最后再贴上金纸。仅在中国园内,一共就有约1000个这样的“万字符”,每一个都要靠画工亲绘。(资料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经济日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底有多牛?
作为20年内全球范围规划新建设的最大机场之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五纵两横”的地面交通网、“四进四出”的空中航班波……这些,必将再次吸引世界目光,注目她的优雅起飞。
值机全程自助无纸化
从四层出发层走进这座气势恢宏的单体航站楼,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白色的梦幻空间。抬头看,巨大的屋顶线条柔美而又干练;宽阔的空间里,8根C形柱如参天巨树,支撑起整座航站楼的曲面屋檐;阳光从顶端的采光窗倾斜而入,光影交织的美景带给整座机场更多通透感。
在值机环节,大兴国际机场协同航空公司配备了400余台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乘客只需要在电子屏上点击触摸屏,刷身份证,顺利完成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贴上最新投入使用的无线射频的行李条,就可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行李到了哪里。安检通道也引入了人脸识别等智能新技术,旅客从进入航站楼一直到登机口,可以摆脱纸质登机牌,全流程实现自助无纸化。
8分钟到达最远登机口
“能看到指廊的终点,旅客就不会着急。到指廊最远端的登机口也就约600米,步行不到8分钟,效率优于世界其他同等规模机场。”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郭雁池介绍,航站楼“五指廊构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指廊短,旅客步行长度适宜,更多航班可以靠桥,也让旅客省了乘坐摆渡车的麻烦。
如果搭乘国际航班,出发指廊尽头,一颗多国语言书写的“爱”字组成红色爱心悬挂在了空中,从它的下方穿过,便进入到了中国园的内部。浓浓的园林古风尽收眼底: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假山凉亭、长廊水榭,让旅客在出国门之前再次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的巧妙与智慧。
旅客回家“无感通关”
来到大兴国际机场,旅客进出机场都将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便捷。旅客自助值机、自助托运、人脸识别、刷脸登机、RFID行李定位等高科技在这里真正落地。
而在国际航班到达方面,以往,旅客从国外的飞机下来回家,取完行李后,需要进入海关监管通道,排队搬箱过机检查,平均每名旅客通关时间大约在5-7分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关首次在行李檢查区全面配备了新型高速CT检查设备,可使旅客等待时间压缩一半。未来,绝大多数旅客入境时可实现“无感通关”,即“免排队、免搬箱、免过机、零等待”。
大雾天也能顺利落地
大兴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构型,在国内尚属首次。西一、西二、北跑道长度均为3800米,东跑道长为3400米。这样的构型适合京津冀地区的空中运行特点,能够减少飞机空中运行时间和地面滑行距离,有利于提高空地一体运行效率,并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噪声影响。
“未来遇到大雾天气,即使周边高速公路都已经关闭,只要跑道视程不低于75米,具备IIIB类盲降性能的飞机与具备资质的机组仍然能够在大兴机场顺利落地。”华北空管局大兴空管中心管制运行部副部长彭鹏介绍。
绿色、节能双认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内60%的区域可以实现天然采光,贯穿整个600米的五条指廊,既能为室内引入足够的光线,也能为旅客指引方向。
据推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比同等规模的机场航站楼能耗降低2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万吨。2017年11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3A双认证,这是国内第一个节能建筑3A级项目,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天涯若比邻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还将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双枢纽”机场格局,推动京津冀机场群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
推动世界级机场群形成
在大兴国际机场周边,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于一体的“五纵两横”综合交通网正在成型,不仅衔接起北京“双枢纽”,更将推动京津冀机场成为世界级机场群。
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京津冀三地机场将重新分工、协调联动。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分别覆盖不同的客户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天津滨海机场将发展成为区域枢纽机场,成为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石家庄正定机场将发展成为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枢纽。
到了明年底,京雄城际铁全线贯通,届时从大兴国际机场出发,搭乘城际列车20分钟便可直接到达雄安新区。
未来通过高铁列车,京津冀城市将全部纳入大兴国际机场的“2小时高铁圈”中。京津冀百姓“想走就走”的愿望将更加容易实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