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的润笔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7589
孙宝海

  

  在古代,稿费有个好听的雅称叫“润笔”,“润笔”一词,出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赐宴郑译于醴泉宫,“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颍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世便称“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

  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文人即使写出了字字珠玑的锦绣文章,也未必能变现。所以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但是历史上有的文人润笔之高,令人咋舌。历史上第一个拿到高润笔的作家,大概是汉代的司马相如。王林在《野客丛书》中说:“作文受谢,非起于晋宋。乞米受金,为人作传,不足道也。观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别在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文君取酒,相如因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幸。”司马相如应陈皇后所请而作的是《长门赋》,但陈皇后因为一篇赋而重新得宠之事却于史无征。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指出,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一金,万钱也”。按这个比例计算,司马相如《长门赋》卖到了一百万的价钱。

  虽说善恶在我,毁誉由人,但文章具有铄金之力,“随你清如伯夷,少不得一篇极恶的文章送归林下;随你恶如盗跖,少不得一篇极好的文章送归地下。”因此,唐代人对于碑铭非常重视。根据《新唐书》记载,李邕作文,长于碑颂,“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以致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杜甫在《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中也写道:“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這表明李邕不但以写碑颂获得了可观的润笔,所写碑颂还成为至高典范。

  韩愈文起于八代之衰,因声名显赫、当年所获润笔不菲。刘禹锡曾写道:“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虽然不无夸张,但韩愈因此赚得盆盈钵满却是毋庸置疑的。

  裴度修缮福先寺,皇甫浞写了《福先寺碑》一文,《新唐书》记载,“度赠以车马缯彩甚厚,浞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皇甫浞身为韩门弟子,在当时负有文名,但每个字索要三匹缣,润笔堪称是天价了。尽管如此,裴度认为皇甫浞乃“不羁之才”,还是如数满足了他的要求。

  宋代诗人梅尧臣声闻于宫禁之中,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余又闻皇亲有以钱数千购梅诗一篇者。其名重于时如此。”赵宋皇室以美酒为束脩,问学于梅尧臣;以数千钱为润笔,购买梅尧臣一首诗,除了凸显其名重于时之外,也反映了其润笔之高。

  古人润笔之高,可能是文章物有所值;也可能是迎合了某些人的需要而虚高。文章乃不朽之盛事,作者寄身翰墨,当以器识为先,若堕落为单纯追求高润笔的文人,便无足观矣。(资料来源:《海南日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