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麦克风最基本的功效是扩音,好的麦克风还能对声音进行润色。但一台真正的歌剧表演是不会使用麦克风的,即便像意大利维罗纳剧场这种能同时容纳2万名观众的露天剧场,歌剧演员们也照样不用麦克风。
一名合格的歌剧演员必须具备让声音穿过乐池里交响乐队的音墙并清楚传递到大剧场每一个角落的能力。
起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能够让声音具有超强的穿透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歌剧演员无论是在与仇人厮杀,还是在对情人表白,永远都是“使尽浑身气力”在歌唱,且声音也总是饱满、凝聚,精致完美,却又让人在其内敛、克制的情感表达里感觉到一丝距离。
相较而言,音乐剧的演员就“幸福”多了。
有了麦克风的扩音辅助,他们可以把所谓“发声的位置”放下来,可以用气声,可以真假声交替,可以说唱……所以,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音乐剧演员的演唱更接近常人,也更容易被学习和模仿,与自己的距离感也就近了很多。
麥克风对演员演唱状态的影响,远不止演唱方法。因为使用了麦克风,音乐剧里的演员们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侧对观众,甚至背对观众说话演唱,对观众的听觉体验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在不用麦克风的歌剧中是不可能的,如果演员不让声音直接面向观众席传递,观众听到的声音就会变小、变模糊。
而幅度过大或时间过长的肢体动作,也会分散歌剧演员的“气力”,影响其声音的音量和穿透力,进而对观众的听觉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有些歌剧演员常常不自觉地“重唱轻演”,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当然,真正顶尖的歌剧演员一定是唱演
俱佳的。
正是因为歌剧演员不用麦克风,每一个人声都会随着演员的移动而即时变化,观众的听觉与视觉体验的空间感才会更加统一。
“卡门”在台左,声音也在台左,“斗牛士”从台右走上来,声音也从台右由远及近,幕后合唱的声音听上去也就是在很远的地方。而音乐剧因为有麦克风,所有演员无论身在何处,声音都通过音箱传出,方位感显得差了很多。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由于不用麦克风,歌剧的舞台布景通常会比较厚重,大块面的地板状布景有利于舞台上的声音向观众区的反射,而三面合围的布局则更有利于舞台声音的聚拢。
专业的歌剧舞台设计能营造较好的声场,为歌剧演员们“助力”,但也因此容易变得笨重,不便频繁灵活地移动。
而音乐剧的舞台设计无须考虑这些,往往会更多地考虑演出中快速换景的便利。这也是音乐剧与歌剧在视觉呈现上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