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业从萎靡不振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黄奇帆究竟有何回春之術,将西南山城打造成其他地区争相效仿的金融改革阵地?
在2016年最后的日子,黄奇帆的去向终于坐实。12月30日,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接受黄奇帆同志辞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同时任命张国清同志、屈谦同志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张国清同志为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黄奇帆1952年生于浙江诸暨,2001年10月,时年49岁的黄奇帆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重庆市副市长,2010年正式当选为重庆市长,发言时,黄奇帆说:“我热爱重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要像黄桷树一样扎根重庆。”此后15年,黄奇帆“扎根”重庆,陪伴了6任重庆市委书记。
“电子脑壳”“黄大嘴”“重庆CEO”“金融市长”“学者官员”,甚至“房地产敌人”……是黄奇帆这几年攒下的或褒或贬的“头衔”。和它们一样出名的是重庆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经济发展。从2013年到2015年,重庆GDP增速“三连冠”领跑全国,其后的经济操盘手黄奇帆备受瞩目。
中国金融第三区
连续几日的阴雨,让重庆更加凸显雾绕山城的隐秘魅力。这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初来乍到的游客在江北机场的附近微博留言:连机场里的空气也弥漫着火锅的味道。
这也是一座故事不断的城市,最新的情节是万商云集共谋金融发展,俨然一处金融创新前沿。不过七年前,这里开启了一场打黑运动,而后政坛跌宕,外界曾指出其前路堪忧。
如今,日渐繁荣的小贷行业接替高利贷成为中小企业的金融补给站;政策设计吸引众多商人前来挖掘机遇;袍哥退场,学者、精英模样的人群正成为当地商界主流。但打黑并不能完全解释重庆在短短数年间完成的蜕变,更无法解释西南山城竟能成为金融开放和创新的高地。
过去的14年间,重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速,即便是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跌破7%的2015年,这里仍保持着11%的成绩,在这一年里,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410.2亿元,近年来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4%左右,金融业一跃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的愿景也在这一时期勾勒成型,
从机场到江北嘴的车程大约40分钟,车最终停靠在江北嘴福音堂旁,司机告诉记者,这附近便是新建的金融城。
这片坡地在官方的表述中称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教堂位于半山腰的位置,再往上走去即是金融城和江北嘴金融街。商务区的两期建设面积共5万平方公里,预计在2018年全面建成,眼下金融核心区己基本落成。
数十栋玻璃结构的高楼从山中绿林里耸立而出,其中几座仍被脚手架包裹,塔吊正在进行封顶工程。多数大厦正在内装,门前堆放着装修材料,工人进进出出。这些大楼多被银行、担保、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冠名。
自教堂往下是嘉陵江,隔江相望则是重庆的老城渝中区。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政策规划以及开发模式来看,这片新区都闪现着重庆入学习上海陆家嘴的影子。而开发的主导者、重庆市长黄奇帆早年也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长江下有陆家嘴,上有江北嘴。在附近散步的一位老大爷用当地流传的这句话向我表达,这里即将迎来的辉煌可比肩上海陆家嘴。重庆官方也有着同样的期许,他们将江北嘴比拟为中国金融第三区,位列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之后。
一个月前,重庆市官方人士公开披露,当地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1500家。令他们骄傲的是,2015年,重庆首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挂牌开业,新增再担保、金融保理、民营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牌照16个。2016年,全国首家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以及民营银行也落地重庆。
如此规模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扩张的速度足以支撑江北嘴金融城未来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势。但重庆市金融系统的工作人员仍对金融牌照表现出饥渴的状态,他们正竭力争取尽快获得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等多个新机构、新牌照在重庆落地。
抢牌照的思路符合黄奇帆的工作指示,只要一行三会批准的牌照都拿到手,重庆要构建金融全牌照体系支撑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发展。
更令金融圈刮目相看的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乐视、小米等知名互联网及传统企业纷纷前来重庆拜码头,寻求在重庆的金融业务发展。
传统金融巨鳄中国平安也不惜斥资2.86亿元,控股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重庆金交所),并接受后者提出的苛刻条件:注册地、纳税地不迁离重庆;替重庆金交所偿还渝富集团的全部借款本息;三年内不得对外转让股权,且未来三年保证使金交所规模分别达到5000亿元、1万亿元、2万亿元。
重庆似乎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各路巨头蜂拥而至。有人将这种魅力解读为市政府在政策上对大型企业有优惠倾斜,随即有人反驳认为需深入主政者的制度安排中体会重庆的良好经济生态。在当地的论坛上,有不少类似的辩论,网友们积极地从他们的主观视角出发,自豪地回答“为什么重庆经济能保持高速发展领跑全国”等宏大论述题,不少人说得头头是道。
他们在论坛里猜测,这种神秘的魅力可能来自政府对金融业的热情,或是重庆的发展蕴藏着绝佳的投资机遇,还可能是重庆人的坦率性情以及火锅和美女共同征服了金融大佬前来。
牌照的诱惑
洪洁敲开了重庆市金融办的门。
曹姓和陈姓两位金融办工作人员用夹着重庆口音的普通话向她们一行寒暄欢迎。来访者表明来意,她们需要一张小贷公司牌照来支撑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来访的两个月前,洪洁接手了京东金融的农村金融业务。这段时间里,她和同事密集地拜访了多个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表达同样诉求,但结果并不如意。
在目前的监管规则下,小贷牌照由各地金融办发放,并限制跨地域经营,经营范围仅限于在当地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和资产转让业务。为了能打破地域限制,一个巧妙的办法是,在地方争取一张网络小贷牌照,再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经营。
此事已有不少先例。央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18日出臺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网络借贷的定义为小贷公司通过互联网向全国范围开展业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对此,大多数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态度仍趋向审慎。
留给洪洁的时间不多,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阿里巴巴依靠淘宝下乡等业务的开拓,己筹备好将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下沉至农村地区。而其他不同背景的企业也纷纷开始备战农村金融的场景争夺战。
数月后,京东金融在重庆设立小贷公司获准开业的批复消息传至北京,洪洁的同事们颇为激动,部分同事将随迁至重庆工作,按当地房价的平均水平,卖掉北京的房子似乎可以盘算着在当地买别墅了。
京东金融在重庆筹办小贷公司的前后一段时间里,百度、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海尔、苏宁、世贸集团等传统线下企业也相继赴渝申请网络小贷牌照,金融机构赴重庆发展掀起一阵热潮。
重庆人喜欢直来直去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其他方式比成本直接减半更能表达当地政府的“耿直”了。近年来,当地一直强调开放,重庆金融改革创新的活力在政企间传递渗透,形成的创新空间和配套政策支持让重庆的金融牌照显得金贵。
但每次突破尝试都让当地金融监管者的压力更为沉重。
渝北区星光大道11号,以“财富”命名的几栋大厦包围着一座5层的白墙楼房,门前道路被蓝色的施工围挡遮蔽,周遭对比稍显老旧。重庆市金融办藏匿其中,在金融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这里扮演着引擎的角色。
每周都会有客造访于此,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儿接待了66个省市县的学习考察团。他们和记者有着同样的好奇: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重庆的金融机遇?为满足好奇心,不少访客成了回头客。就在记者到来的同时,其中一间会议室里正在接待来自四川金融办的客人。
客人纷沓而至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这里。对此,重庆金融办也愿意分享:如强化事前监管、主动驱动创新的工作经验;如何制定政策优惠,如何培训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协调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关系。“金融最容易出风险,它牵涉到千家万户,跟经济、公众高度关联,最大的风险就在这里,得下决心管好,做金融的工作还真需要讲点情怀。”
金融市长
金融办的高眼光致使进驻重庆的企业势必引起更多的关注度,从而对重庆金融业形成品牌效应。当地不少金融人士在这点上有一致看法,事实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重庆金融圈的人士往往在许多关于金融业务的观点上都有着高度的共识,甚至于,他们经常会不约而同地向我阐释同一个观点,例如“P2P是伪创新”“金融是服务业”“金融就是三句话”等等。更奇怪的是,他们连自圆其说的措辞都极其相似,就像是从某本书上背诵而来一般。
这些观点和措辞也频繁地出现在重庆市政府的官方声音和当地权威媒体的报道之中。信息来源则指向黄奇帆,他被金融界和舆论奉为重庆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先生。
在网上流传的多个视频和图片中,黄奇帆谈论经济问题不用看数据,材料熟稔于心,讲述时习惯用左手比划示意。一位曾两度专访过他的媒体人评价道:“虽然早就听说黄市长精通经济,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不过当访问开始之后,黄市长信手拈来的一串又一串的数据,和他对于经济、金融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还是让我非常惊讶。在采访现场,有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在课堂上,听一位经济学家在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黄奇帆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也颇有自信。2013年的两会期间,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对媒体表示:“市长只是个职务,经济学者是终身的,你们也不愿意把我当市长。我作为市长,要是跟你们打官腔,也不会跟你们这么聊天。”在这次与媒体的交流中,他的另一句话流传更广,“明明是金融报的记者,不提金融问题,偏偏要问那几个腐败的官员怎么掉进陷阱里的。碰上我这样的还不赶紧问点经济问题,不珍惜自己的采访时间。”
这样的性格或是令他身处政坛风云涌动的重庆,仍能成为最受称赞的市长之一的重要原因。
黄奇帆在上海进入政坛,工作集中于经济方面,在浦东开发时期,他曾是主要人物之一。2001年,黄奇帆逆江而上就任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工作仍围绕经济展开。他在重庆的做法依稀还有当年上海的影子,强调思想开放,规划两江新区、开发江北嘴,以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布局。
当时,重庆成为直辖市不久,百业待兴。本土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不良率几乎都在50%以上。全市工商企业总体资产负债高达80%以上,不良债务高企,大量企业濒临破产边缘,10家上市公司亦面临着退市风险。企业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渠道上均遭遇险阻。
黄奇帆通过成立渝富集团(全称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资产、债务重组,化解近300亿元的银行坏账,盘活当地国有集团。拯救金融机构所运用的重组方案是:资产重组、债务剥离、引进战略投资者、注入流动性、推动整体上市、战略投资者退出。这套方案与几年后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拯救大型金融机构的做法不谋而合。
在可查询到的最新官方数据中,2015年上半年,重庆金融业不良率为0.4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在GDP结构中占比达到9%;社会融资结构形成银行、非银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分别占45:25:30的比例。
黄奇帆善用杠杆,对金融政策的动态更有着敏锐的嗅觉,他曾要求重庆全力争取“一行三会”推出的各种牌照。在其看来,对地方政府而言,争取金融牌照,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就是金融改革的要义所在。如果国家有的牌照重庆都有,那重庆就是全方位、全功能的金融中心。
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蓝图也在这一时期成型。作为规划师,黄奇帆从金融业体系、融资规模和结构、金融开放程度等方面勾勒出8条路径。“2017年建成国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这张蓝图上描绘着一位政客的野心和一位经济学者的理想。
但黄奇帆一手构建的重庆金融生态并非无懈可击,某种风险正在聚集。
各地互联网金融潮如火如荼之时,重庆对其严防死守。当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各地进入互联网金融整肃期后,重庆又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前沿,网络小贷、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集中落地。当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显得独树一帜。
人才是重庆互联网金融行业眼前的又一难题。当地P2P平台的一位CEO对记者说:“我带的团队就是一副烂牌,就拿运营来说,整个重庆真心挑不出几个懂互联网金融运营的人才。这里有金融的底子,但互联网思维的底子太薄弱了。”
黄奇帆曾将P2P公开批评为“像开赌场”,引起全国范围的热议。供职于重庆市某金融协会的老张向记者回忆,黄在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当天对这一观点进行过再阐述。老张转述道,黄当天的措辞是严格控制、不许搞砸,“重庆的确不是P2P创业者的天堂,政府很明白,金融不是谁都能玩儿的。这是好事儿,也不是好事儿,得看你站在谁的角度来看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