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7日苹果公司宣布和中国银联合作在中国推出Apple Pay服务。从今年2月18日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可使用Apple Pay功能的国家。
国内不少媒体、网站和评论家对此事给予大量报道和诸多渲染,一种常见的说法是,Apple Pay将“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令目前国内在线支付领域红极一时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土特产”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然而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支付宝等仅仅是授权支付软件,而Apple Pay则是一个硬、软件合一的支付系统,形象地说,等于是将一台苹果移动设备在某个特定时候变成一张信用卡来使用。
Apple Pay是2014年9月9日随iPhone6一并上线的,当时苹果CEO库克表示,之所以要开发并推动Apple Pay是为了给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安全的信用支付环境。
当时北美信用卡支付系统正处于磁条、芯片并用的过渡阶段,磁条卡容易被盗刷,安全性能早已饱受质疑,芯片卡不存在盗刷问题,但通过接触和扫描读取的芯片信息是暴露的,安全码和卡片号码也是固定不变的,在一些数码专家看来,被“黑客”攻破只是个时间问题。Apple Pay则是苹果通过“近场通讯”NFC原理,让苹果移动设备变成一张特殊“信用卡”,其使用方式类似于使用芯片式信用卡,所不同的是需要使用专门的NFC读卡器,而不能在普通信用卡读卡器上使用。通过苹果秘密开发的“令牌”Token系统,每次读卡时都会自动生成一组新的数位密码,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盗刷或被他人“黑”的危险。
为了确保支付安全,Apple Pay每次支付都要授权,其目的是确保移动设备丢失后不被他人盗刷。
由于是“另类信用卡”,因此Apple Pay是预装在iPhone6以上苹果手机、iPadPro以上平板电脑和苹果手表中的,其他设备无法使用,且只能通过IOS8.1以上的操作系统运行。用户买到一台上述苹果设备,就等于自动买到一张尚未激活的信用卡——至于哪些可以激活则要看苹果和所在国家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协议情况。
支付宝等在线支付系统在国内曾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抵制,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些“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支付系统,和信用卡、借记卡“抢生意”。而Apple Pay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从一开始就和发卡机构合作,把现成的信用卡、借记卡系统浓缩到苹果移动设备上,严格说,使用Apple Pay付账还是等于用客户原先使用的卡在消费,而非真的在使用一个新的支付工具。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何以笔者要说“ApplePay和支付宝等不具备可比性、不构成相互竞争关系”了吧?因为它们完全不在同一个范畴里活跃,将二者拿来比较,等于用一只狮子头去和一头狮子比,是毫无意义的。
Apple Pay的热度也并不像某些人渲染得那样汹涌:它2015年10月20日在美国首先启用,很快风靡一时,但美国人至今仍多用它进行小额支付,而不习惯使用它进行大额支付。一些用户在新鲜感过去后往往“备而不用”,理由是“每次刷卡都要重新授权实在是自找麻烦”,还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大家都用Apple Pay,‘黑色星期五的收银台长龙要比往年长很多,因为需要更多时间”。不少商业公司也不太情愿引入Apple Pay,因为需要安装专门的读卡器,会增加营业成本。正因如此,在普及率最高的美国,能用Apple Pay支付的场合只占接受信用卡商家的不到一半。
迄今开通Apple Pay的国家并不多,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在这些国家中,只有美国、英国的Apple Pay同时兼容万事达卡、VISA卡、运通卡和一些借记卡,可以实现“一卡顶三卡”的构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Apple Pay的竞争优势。
Apple Pay目前真正且唯一的“同质对手”并非支付宝或微信,而是三星公司开发的Samsung Pay,尽管后者目前仅能在韩、美两国使用,但由于其同时兼容NFC和MST,商家无需额外添置专用读卡器,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去年9月21日才启用Samsung Pay的美国,如今85%接受信用卡付账的商家都能用Samsung Pay刷,普及速度远高于Apple Pay。有趣的是,据悉中国已开始测试Samsung Pay,年内有可能启用,同样传出年内可能启用Samsung Pay的还有英国、西班牙——看到这里大家或许要会心一笑了吧?Samsung Pay和Apple Pay几乎选择了相同的先期启动市场,即将展开一场刀对刀、枪对枪的恶战,这才是两个真正对手的标准“模板”呢。(资料来源:百度·百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