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过年,你去看你的老师了吗?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4678
佚名

  过年前两天,小编们在开选題会,不知道怎么话题就扯到了看老师这个问題上。

  “你们过年去看过老师吗?”

  目光转向了我们的一个实习生,她的妈妈是北京一所幼儿园的老师。

  “那帮孩子都可没‘良心了”,她略带调侃地回答。

  “幼儿园孩子还小,怎么能还记得他们的老师呢?”一个回场,将话題圆了回来。

  你还记得你的老师吗?

  虽然选題会结束了,但我回家还是认真地梳理了一下我有没有十分认真地去看过老师这个问題。

  好像是没有。

  的确看过,也有些真心,但更多的是随着班上同学的步调走——与其说是去看老师,更像是看同学。我和班上部分同学是真的一对一聊过天、谈过心,聊的都是人生大道理那种,着力于解决每一个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題。这种“革命情谊”,可不是讲台上属于全班30多位同学的老师能给予的。

  好吧,虽然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深义厚的故事,但对于像我这样在人群中占大多数的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来说,就是这样。

  我第一次看老师,是去看初中的班主任,在我高中的第一个教师节。放学,还是一帮半大不小的孩子的我们集钱买了个果篮,浩浩荡荡去看老师。

  老师姓林,姑且叫她老林。在老林“执掌大权”的三年里,我是她的课代表。虽然每年的期末评语都会给我加上一句“可以协助班主任很好地完成班上各项任务”,但说实话,我和她真心没有那么熟。

  老林喜欢和我们谈心,这从侧面证明了她真的是一个好班主任。但我从小对各类领导“过敏”,躲在人群后面,看着老林和同学们进行亲切友好的“会晤”,不时浮出一个五讲四美好同学应该露出的标准微笑来应和。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同学扯东扯西,全程很嗨。

  反正那天老师说了什么,我基本上不记得,倒是和那几个玩得很好的同学又多了一次增进感情的机会。

  第二次看老师,看的还是老林。那是2011年的暑假,也就是我们这批熊孩子终于高考完的那段日子。在一帮同学里,老林问我,考的什么学校,我笑笑,就没有然后了。

  看老师这项活动没能坚持下来。不光是我,初中班上的同学差不多都是这样。之后,我想过去看高中班主任,但也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所以,一直都是付诸嘴头,而非实践。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需要良性循环的。消失几年之后,你好意思像孙悟空那样从石缝里突然蹦出来,跟人家说,我好想你吗?反正我很难做到。

  大学之后,对离别稍稍有些感触,每年过年,都发一条短信给初中、高中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看,我还是记得他们的。彼此证明一下,还没有到相互忘记的地步。

  当然,和老师保持联系这种事情需要看个人性格、机缘是否到位。但我相信,仍然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略带着几分遗憾的孩子,想要在春节给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

  人们都说,一段关系里,有付出、有仪式感才能长久。在师生之间,应该也是如此吧。但从一开始,我们和老师之间就缺乏了一种仪式感——在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同时,我们付出的却很少。

  这是一个没有去看老师的孩子的故事。不知道老师您,在过年之时会有多少同学回来看您?不知道您有没有相似的感受,是不是也会想起班上的某位同学?(资料来源:腾讯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