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不把抄袭当回事
不少当红影视文学作品被爆抄袭,但即便有了定论,抄袭者的前程也没有受到影响。联想到时常出现的论文抄袭事件,似乎中国人并不太在乎抄袭。这主要源自当今社会盛行的“结果导向论”: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只要小说/影视好看,管他是不是抄的!只要他凭能力做成了事,管他的学历是不是造假!还有一部分原因体现在一句俗语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人们从心底对文科的偏见。文科受一些人歧视,一些文科生自然容易出现“文科论文抄袭无所谓,混个文凭呗”这种想法。而且,放眼整个文字写作行业,抄袭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大,这导致被抄袭者往往苦于各种因素而忍气吞声,抄袭者却逍遥法外继续挣大钱。“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现状便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公众号文化有腔调,大树李)
不能一味富养孩子
当下有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土豪的孩子当富二代养,一般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生怕孩子自卑、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父母的过度呵护对孩子是一味毒药,容易滋生孩子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给孩子再好的生活环境都不如让他亲自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当然,向孩子展示生活的不易、要求孩子勤苦俭约不是像祥林嫂一样天天诉苦、抱怨,而是要展示父母坦然、自强的一面。我认识的一位母亲总是穿着陈旧却干净的衣服,很早出去捡瓶子,又很早回家给女儿做饭,脸上总是洋溢着淡淡的知足。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即便生活贫穷也不会养成寒酸、刻薄、拘谨的习气,相反还能直面现实、锤炼内心,进入曾国藩所说的“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的境界。(公众号政治学观察,佚名)
小吃店也能做大做强
日本一家经营类似烤串的炸串店靠卖炸串上市了,股价涨幅超过50%。街边小吃店要做大做强有两种模式,其中国际化精英化比较好理解,本地化大众化却容易被人忽略。其实,大众美食更容易形成规模。这家炸串店主打定价相当于6元人民币的各类美食,很多消费者愿意重复购买享用。加上压缩成本—创始人2008年在东京偏僻的郊区租房创业,用的是二手厨具,即便在闹市开门店后,他们也采用简洁的装修,不乱花一分钱—盈利就是可以预见的。这家店还有一种特殊的吸引顾客技巧:炸串要蘸酱吃,但每串只能蘸一次,破坏规矩的顾客将被处于就餐费2倍的罚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经蘸了三次酱便被网友“抨击”了。据说这是为了保证卫生,但也可能是为了省钱和对配方保密,而那些自发监督安倍晋三的食客们显然都是老顾客了。
(36氪,Evelyn杜)
别让对历史的铭记毁于表情包
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凝结成了整个社会的集体追思,个别人却用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制作成表情包,这种消费苦难的无底线举动引发了网友愤怒。用轻松戏谑的表情包表达未尽之语本无可厚非,但是后半生都在悲剧中活着的“慰安妇”犹如压在我们民族心口上的一块石头,是绝对不能拿来戏谑的,毕竟这块石头上刻印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不能忘记的家国之痛。而且,她们所遭受的侵害至今没有得到始作俑者的道歉。如何对待这些战争受害者直接关系着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随意涂抹、戏谑发挥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消费,一个民族如果记不得曾经的痛,就唤不醒今天的梦。”从以往过度娱乐的现象可以发现,一些人对严肃话题的调侃、戏谑只是因为无知与无意识,但这种无意识更值得警惕,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认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不思考。
(《人民日报》,张凡)
凭什么原谅海底捞
海底捞被曝光后厨老鼠横行、火锅漏勺被用来掏下水道,一天内海底捞又因两则声明获得部分网民的原谅。海底捞的危机公关很专业、危机公关团队合格,但这不代表海底捞可以被原谅。一家以服务和规范而闻名的餐饮企业却倒在卫生这个细节上,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忘了“顾客是上帝”这句话?有人说,起码海底捞敢于在自家官网上通报卫生抽查情况,还有“担当”,董事会来承担责任,没有把黑锅推给基层员工。是,它态度不错,但人们的底线不能低到尘埃里,态度只是态度,最终还是要看整改效果。说到底,人们的底线这么低是因为周围食品安全状况不佳,海底捞已经是走正常路线的餐饮企业了,所以即使它犯错了,我们也要原谅它—毕竟没有比它更能给顾客尊严和好的服务态度的平民餐饮了,所以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原谅它。今后,很多人依然会选择去海底捞—因为没的选,但是在原谅它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思考。(《中国青年报》,何禾)
热点应该这样蹭
黑豹乐队的“保温杯”梗火了,保温杯里泡的枸杞为什么不能火?在黑豹乐队30周年演唱会门外,甘肃某县副县长拉起横幅,蹭热点宣传推广当地的特产红枸杞,博得众多网民点赞,连黑豹乐队鼓手也说愿意帮忙吆喝。原来,这位副县长早年喜欢听黑豹乐队的歌,而以前当地枸杞主要以展会形式对外推介,这次他只是试试蹭个热点,没想到火了。这个推广案例的价值不只在效果,更在思路突破窠臼:以往很多地方政府推介本地景点或特产时思维老套,宣传方式常是硬邦邦的,这在拒绝刻板的互联网语境下显得有些“高冷”。而甘肃某县这次恰到好处的蹭热点无异于量网民口味而定制,既刷得一手存在感,也让政府形象更接地气。如何用创意营销促进地方旅游推广和扶贫工作,这确实值得很多人思考和学习。
(《新京报》,佘宗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