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汉外交官:陪嫁侍女也能凤凰涅槃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红版) 热度: 14116
◎郭 利

  西汉外交官:陪嫁侍女也能凤凰涅槃

  ◎郭 利

  

  一

  公元前101年的一天清晨,微风习习,一辆辆装饰喜庆的马车从宫中缓缓驶出,沿着西去的路途蜿蜒逶迤。这本是喜庆的婚事,只因为是和亲,所以到处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车上坐着的是奉命远嫁西域乌孙国的解忧公主和十多个陪嫁女子,其中就包括一名叫冯嫽的侍女。

  在未央宫的众多宫女中,冯嫽原本是最寻常的一个,只因生性聪慧、性格开朗被挑选为公主陪嫁侍女之一,她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了。

  离开长安之前,她就听说,这次和亲的意义重大,要肩负起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使命。只是,和亲是一条不归路,茫茫黄沙弥漫,荒漠寸草不生,再加上饮食、语言不同,民族习惯迥异,并且从此离别父母亲人,一生再没有回来的希望……这样的未来想想都让人绝望,以至于西行的路上,公主和陪嫁侍女一直哭哭啼啼。她们的悲伤感染着整个和亲队伍,一路走来,无论是送亲的大汉官兵还是迎亲的乌孙使者,都不敢高声谈笑,只能压抑地低头前行。

  冯嫽却率先擦干了眼泪。她轻轻掀开车帷,只见大漠苍茫,一望无际,别有一番景致,竟忍不住惊呼:“天地原来如此广阔,关外也有这样动人心魄的奇景。”她的心中顿时充满了震撼与好奇。

  既然命运已经注定,哭泣又有什么用呢?看到别的侍女尚未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冯嫽主动承担起与迎亲的乌孙使者交流的任务,告诉他们公主的需求,又饶有兴趣地询问乌孙和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甚至还主动跟他们学习乌孙语。

  聪明热情的冯嫽把听来的奇闻逸事一一讲给公主和伙伴们听。公主原本不认识冯嫽,此刻却被这个侍女的积极勇敢打动了。尤其是冯嫽的一番话说进了公主的心坎里:命运不能选择,但人生是自己的,无论如何都要活好这一辈子。看着冯嫽清澈的目光,公主擦干眼角的泪水,坚定地点点头,两个女孩的手握在了一起。

  去西域的路陌生而苍茫,前途未卜,她们发誓生死相依,患难相助,共同抵御西域的风刀霜剑……

  二

  初到乌孙国,冯嫽始终陪伴在公主身旁,公主高兴时,她也一同欢笑;公主思乡时,她也陪着公主一起回忆在长安的美好。

  在公主身边,冯嫽有了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经常跟着公主出席不同的场合,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和越来越广阔的见识让这个女孩有了更多的自信与主张。这里的风光苍凉绝美,这里的人坦诚奔放,她坚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

  为了更好地适应乌孙国的生活,冯嫽很快学会了制作具有西域特色的抓饭。乌孙语早就学会了,她又开始学习大宛、月氏、匈奴等西域各国语言,积极和遇到的每一个乌孙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他们讲大汉的富丽荣光。

  冯嫽不仅能言善辩,又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很快就得到乌孙上下的喜欢。看到冯嫽这么快就融入乌孙人中,公主无比欣慰,对自己的未来也更有信心:虽然到乌孙国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公主嫁给了继任的乌孙国王,但都努力与他们培养感情,尽可能与乌孙人和睦相处,不断传递大汉坚持和平的态度,以影响乌孙王。

  不过,大汉和西域之间的问题也无处不在。

  在与乌孙国等西域人相处的过程中,冯嫽发现,他们对大汉太陌生了,只凭着来往商人的只言片语去猜想,根本不了解大汉。于是,她向公主建议,应该派使者出访临近的西域各国,向他们阐述大汉的人物典章和外交态度,以联络感情,沟通有无,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友好邻邦。

  公主欣然接纳了这个建议,可是让谁担当这个使者呢?当然是自己最信任的姐妹冯嫽。

  于是,茫茫戈壁上,刻下了一行行汉家女儿冯嫽的足迹,西域各国的人们纷纷见证了她的一颦一笑。

  几年间,冯嫽行走在大宛、龟兹、楼兰等西域各国,向他们介绍汉朝的富裕强大,将精美的大汉物品赏赐给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她以自己的学识气度在西域各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被人们尊称为“冯夫人”。

  此时,那个命如草芥的侍女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丽自信、优雅雍容的冯夫人。谁说背井离乡就一定要寂寞终老,谁说出身卑微就一定要听天由命?勇敢努力的人在哪里都能绽放光彩,都能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冯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回报很快来了。冯嫽得到了众多乌孙男子的爱慕。她最终选择了曾护送自己出访各国、与自己两情相悦的乌孙国右大将。二人成婚后,志同道合,恩爱异常。

  不仅赢得了西域各国的尊重,更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冯嫽似乎完全可以从此相夫教子、安享终老了。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冯嫽已经成长为独立的女子,她才不会回归到小女人的狭窄闺房呢,她的心中装着更广阔的天地山河。

  婚后,冯嫽依旧活跃在西域的外交舞台上,协助丈夫处理军国大事,帮助公主排解纠纷,沟通大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时光辗转,几十年过去了,少女冯嫽的青春与激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睿智。

  在冯嫽与公主的不懈努力下,乌孙与汉朝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公元前72年,西汉与乌孙联合进攻匈奴,大获全胜。匈奴的势力逐渐衰退,已经不能再对汉朝边境造成威胁了。经过三十年的辛苦经营,两个柔弱的女子携手同心,完成了大汉王朝赋予她们的使命。

  三

  然而,公元前53年,考验冯嫽的时刻再次来临。

  几年前,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去世,按照乌孙习俗,她再嫁继子狂王。狂王本来就与公主有隔膜,对大汉一直排斥。冯嫽虽然从中多次调解,却收效甚微。不久乌孙国内乱,狂王也被其同母异父的弟弟乌就屠杀死,乌就屠自立为王。

  然而狂王去世后,汉朝支持的是公主的长子当乌孙王。于是双方互不相让,汉朝不断派兵进入乌孙国,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乌孙国百姓更是惊恐万状。

  关键时刻,冯嫽比谁都忧虑。她深知大战一开,不仅生灵涂炭,汉朝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也将化为泡影,所以此事只能谈判,不能动武。这谈何容易呢?明知此行艰难危险,冯嫽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决定立刻动身。

  得知冯嫽要孤身闯乌就屠大营,公主坚决反对。多年来,她和冯嫽在乌孙患难与共,她们早就不是主仆关系,而是生死与共的姐妹,她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冯嫽以身犯险?

  可冯嫽的意志很坚决,她安慰公主:“乌就屠是我看着长大的,并且一向与我夫君右大将关系很好,他不会对我怎么样。我多年行走西域,了解他们的性格,完全能见机行事,保全自己。”

  虽然这么样慰公主,但冯嫽深知,政治从来只问利害,不讲感情,这一次谈判实在是凶险万状。可为了西域的和平,为了百姓的安宁,冯嫽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斧钺林立的阵势中,她从容走进了乌就屠的大营。

  乌就屠高坐在大帐中,一边摆弄着手中的大刀,一边冷冷地对冯嫽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大汉公主而来,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听你的!”

  冯嫽不理睬他的威胁,冷静说道:“大王,你的实力在西域的确很强,也有很多乌孙人都归附你,可你想想,公主代表的是大汉,你打败了公主,汉朝又怎么肯善罢甘休呢?现在汉朝已经在调兵遣将,你这点儿实力能打过他们吗?再说公主的儿子也算你的弟弟,你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呢?”

  冯嫽这一番话软中有硬,情理兼备,着实打动了乌就屠。他抚刀沉思了半晌,说道:“我何尝愿意兵戎相见,生灵涂炭?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我愿意与公主的长子分治乌孙,我当小王就行。但我想要汉朝皇帝的正式册封,烦请冯夫人上奏朝廷。”

  一场兵戎之灾就这样被冯嫽成功化解。她安抚了乌就屠后,回来向公主复命。看到冯嫽平安归来,公主忍不住喜极而泣,两个不再年轻的女子拥抱在一起。

  当远在长安的汉宣帝听说“侍女”冯嫽深入敌营谈判的结果,又惊讶又好奇,当即下诏要冯嫽火速回朝,当面禀报。

  四

  阔别40年,再回到辉煌壮丽的长安,已是满面风霜的冯嫽无比感慨。

  当年离开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湮没于人群中的侍女,满心不安,以为这一别再也不会回来了。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一天,当年的侍女能坦然站在皇帝和百官的面前,从容镇定,侃侃而谈西域各国情况,乌孙的政局情势……最后,她向汉宣帝建议接受乌就屠分治的意见:一个和平的乌孙不仅是西域百姓的愿望,也符合大汉的国家利益。

  冯嫽讲得入情入理,汉宣帝听得津津有味,也像西域各国君主一样,无比折服于冯嫽的见解气度。汉宣帝不仅完全同意冯嫽与乌就屠的谈判结果,并且正式任命冯嫽为汉朝大使,另外派两个名官员为她的副使,一起回乌孙传达诏命。

  汉使冯嫽乘坐五彩锦车,手持代表皇帝的节仗,一路风风光光地向乌孙国走去—同样是去乌孙国,这次的身份却完全变了,冯嫽打心眼里为自己高兴,终于实现了自己改变命运的梦想;也为大汉高兴,终于用一己之力为大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到乌孙国后,冯嫽将乌就屠与公主的长子一同召到面前。那一刻,冯嫽站在高高的锦车上,西域的长风猎猎,吹起了她已经花白的头发;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她坚定庄严的面容上。

  冯嫽朗声发布命令:封解忧公主的长子为大昆莫(乌孙国对国君的称呼),乌就屠为小昆莫,赐予大汉印绶,分治乌孙,百姓各安其业。冯嫽话音一落,顿时万众欢呼。乌孙百姓为和平而开心,更为冯夫人的勇敢、智慧而感动。

  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侍女”正式被任命官职,冯嫽是第一个。从此,她如苏武、张骞一样,以外交官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也镌刻在西域百姓的心中。

  五

  两年后,公主的长子和幼子相继死去,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莫。公主无限悲伤,上书朝廷,请求回国。汉宣帝接到信后十分感慨,派人迎接公主回故乡。

  这次,冯嫽陪伴公主踏上了归程。

  两个女孩一同离家,携手归来时距离她们离开已经整整50年了。多少沧桑坎坷,多少惊心动魄,多少生死荣辱,都流淌在苍茫岁月中,都洒落在漫漫黄沙里。汉宣帝隆重表彰解忧公主和冯嫽对朝廷的功绩,给予她们丰厚的待遇。现在,两个为国家立有大功的闺密终于可以锦衣玉食、安然终老了。

  可回到长安不久,西域就传来消息,星靡年龄幼小,不能服众,很多乌孙百姓都对他离心离德。

  在乌孙50年,冯嫽已经将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属于血缘之国,另一半早已情系乌孙。知道了星靡的困境,又担心乌孙百姓,她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慨然上书,愿意回乌孙帮助星靡,继续为大汉守护西域和平。汉宣帝十分感动,再次任命冯嫽为大使,前往乌孙。临行前,冯嫽向公主告别。此时两个女子都已经年过古稀,她们知道,此时分手,就是永别。冯嫽向公主表示,自己的余生都将守护公主的子孙,也守护那片承载了她们青春与梦想、泪水和汗水的西域土地。在数百名甲胄鲜明的将士护卫下,冯嫽第三次出关,成功化解了汉朝和乌孙国的矛盾。

  从被动陪嫁和亲到主动请求出使西域,冯嫽完成了从一个寻常侍女到大汉外交官的凤凰涅槃,在千百年来充满忧伤、悲凉的和亲路上走出了一段励志传奇。她傲然不屈的气质和风采透过发黄的书页,穿越两千多年前的时空依旧栩栩如生……

  编 辑/夏 涵

  微故事

  培养耐心有高招

  外交家顾维钧留学美国时,主修的是国际法和外交学,但有一次,学校给他们排出的课程表里竟然有矿物学。顾维钧跑去询问教务长是不是排错课程表了,教务长说:“没错。如何耐心地把一门对自己专业没用的学科学会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教务长的话让顾维钧深受启发:原来,学校开设这门功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耐心与责任。从此,顾维钧发奋学习,不但学好了矿物学这门课程,还能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人生路上出现的各种“矿物学”。

  艺术源于生活

  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林堡对所有女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仇视感,即使在他的作品里,女性角色也总是被刻画成蛇蝎心肠的形象。这其实和他的切身遭遇分不开:他的父亲是某轮船公司的服务员,收入少、工作忙,斯特林堡的母亲对此非常不满,便经常打骂孩子,拿他们出气。斯特林堡13岁时,母亲去世了,继母更加虐待他们。因此,斯特林堡从小就对女人非常反感,这也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