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生至悲是只有一个依靠
◎国 馆
林黛玉一生最悲惨的不是无父无母,不是寄人篱下,也不是体弱多病,而是守着对贾宝玉的爱。这几乎成了她活着的唯一支点。
贾宝玉虽然也深爱林黛玉,但他毕竟是“情不情”之人,对世间一切可爱之人、可爱之物都有一种“大爱”,并不独为林黛玉而活。可怜林黛玉神女有心,生日当天听到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泪尽而逝,空荡荡的潇湘馆“唯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撇去林黛玉身世中的种种隐喻成分,她的人生其实印证了一点:最悲剧的人生,是只有一个精神支柱,只为它喜,只为它悲。
将人生只寄托在感情上,则一朝春尽红颜老,徒叹花落人亡两不知;将人生只寄托在工作中,挣来的只是钱,失去的是生活情趣;将人生只寄托在子女身上,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儿女,都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因此,最健壮的人生便是努力发现生命中不可知的风景,将幸福的来源分散开来。
在这方面,薛宝钗无疑比林黛玉做得好。
她虽然生在富贵之家,但可贵的是,她并不狭隘,而是心怀苍生。螃蟹宴上,她一句“皮里春秋空黑黄”力压群芳。她劝贾宝玉多关心经济仕途,也不过是希望他为生活多做准备,并非像林黛玉那样,贾宝玉不读书便不读书、爱喝酒便多喝酒,不加劝阻。
最终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宝玉还是出家去了,薛宝钗并没有悲痛得死去活来:明明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却能忍住泪水,劝慰王夫人、薛姨妈、袭人等。因为她并不将希望寄托在一个篮子里:贾宝玉走了,她好歹能守着自己的孩子,生活还能继续下去。
薛宝钗也许是势利的,她从来不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得过分执迷,甚至什么是她真正喜欢的东西,似乎也没人知道。史铁生写道:“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意思是,:我们遇过的人和事再重要、再精彩,都不过是生命中的风景,当不得坚实的凭依,反而是那些精神上的追求能让我们承受住任何生命支柱的倒下。
杨绛晚年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失去了唯一的女儿,但她以读书、写作等来对抗苦难,“为灵魂清点行囊”,恬淡地继续着人生最后阶段的旅途。诗词大家叶嘉莹与杨绛类似:丈夫早逝,女儿去世……这一切都足以让以家庭为中心的普通女性崩溃。但是写了十首《哭女诗》后,拍走身上哀伤的尘埃,她捡起挚爱的中国诗词,走向重生。
李商隐有一句诗:“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叶嘉莹解释说:“据说佛为众生说法时,每一个毛孔都生出来一朵莲花,每一个莲花中都坐了一个小小的佛像。”世上每个事物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再小的东西也有足以让人欣赏、喜悦之处,让人体会生命之美。所以,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发现不同事物的美好,不要将生命只寄托在一个支点上,这样,即便这个支点倒下,也不至于造成你生命的陨落,甚至可以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开出新的莲花。
编 辑/安 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