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李昉不仅是文学大家,还是个宽厚温和、喜好款待宾客的人。当时朝廷中有不少南唐旧臣被李昉的才华折服,都喜欢去他家做客求教。令人奇怪的是,对待同样来自南唐的张洎跟张佖(bì),李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张洎言行洒脱,文采出众。宋太宗执政后,提拔他担任中央秘书长一职,所有的奏章都要经由他的手呈递给皇帝。对待这位掌握着朝臣喉舌的朝廷重臣,李昉一直热情有加。而张佖在南唐时就担任监察御史,归附北宋后,他尽职尽责地干着老本行。他的才华跟张洎不相上下,人品操守还高出张洎一大截。然而,李昉对他却是非常冷淡。因为不得李昉看重,张佖没少被同事取笑。
后来,李昉家中连遭不幸,再加上他有心脏疾病,就打算辞去宰相职务,但宋太宗不同意。强撑着继续工作了几个月,终究是精力不济,业务能力明显打了折扣。宋太宗不得已,只好安排张洎起草诏书,给李昉官降一级。
不料,得知宰相失势,第一个跳出来搞事情的就是张洎。他向宋太宗上奏,建议将李昉降职。宋太宗就让李昉担任了没什么实权的一般职务。
被贬后的李昉过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日子。反而是往日被他冷落的,只有张佖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雷打不动地前去看望他。旁人十分不解,问张佖:“当初他当宰相的时候,那么不待见你,你现在干吗要去看望他呢?”张佖回答:“以前我执掌大理寺,李公在朝中位高权重,但他从没对我有过一次徇私的请求,这就是我看重他的理由啊!”
原来,李昉担任宰相的时候,知道张佖品格端方、执法公正,所以故意与他保持距离,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他跟张佖不对付,想要通过他向张佖施压,做那些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事,是不可能的。可若是张佖不说,谁又会知道李昉的为人如此正直廉洁呢?
不只是职场,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一对父子之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担任海军总司令的施琅击溃了统治台湾21年的郑氏家族,将澎湖、台湾地区收归大清所有。康熙龙颜大悦,不但给了施琅本人丰厚的赏赐,还提出给予他的儿子们官职奖励,让施琅把自家儿子的名字上报朝廷。奇怪的是,施琅提名的儿子里面,偏偏少了他的二儿子—施世纶。
有人私下揣度,难道施琅对施世纶不喜欢到如此地步,连提名都不愿意吗?施世纶除了长相尴尬了些,要论才干那可是万里挑一啊。
直到两年后,施世纶才在官场上初露头角。他出任泰州的一把手后,用了三年就把泰州治理得一片清明。随后又被派到其他地方任职,因执法公正、清白自持,得了一个“施青天”的美誉。
施世纶的正直能干,很快得到了康熙的另眼相看,屡次被委以重任。而康熙也看懂了施琅当初唯独不提施世纶名字的用意:施琅明白,其他的儿子们能力有限,需要朝廷照顾,而施世纶这样的人才,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出人头地,并不需要他的额外关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