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三年(1798年),风起云涌的白莲教起义大军席卷大半个江南,朝廷虽多次派重兵围剿,但白莲教起义军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越剿越多。云贵总督勒保因担心深陷剿“匪”泥潭,难以自拔,却又不敢违抗圣意,于是,干脆举荐新任广元知县刘清前去招抚。
勒保保举刘清招抚白莲教义军,看似出于公心,其实是存了私意的。刘清向来清廉自守,从不行贿上司,勒索下属,清名誉满朝野,因此人称“刘青天”。勒保当上云贵总督后,治下大小官吏无不争先恐后地巴结逢迎,唯有刘清从不买账。但他又不好公开难为刘清,担心会落下个报复清官的恶名。这次他举荐刘清去招抚白莲教,就是想趁机给刘清点教训。
谁都清楚,白莲教早就盟誓与官府势不两立,所谓招抚“教匪”,无益于与虎谋皮,成功系数远远低于失败的概率。退一步讲,即便歪打正着,招抚成功,自己不失知人之明,没有任何损失;失败了也有理由推卸—由刘清担责,可谓算无遗策。依据常理推测,明知身赴险境,谁都不会爽快答应,没想到刘清竟答应了。
白莲教义军哪里会相信“清妖”的诚意,因此负责保护刘清的士卒一进入白莲教军营,就统统被缴了械。刘清也自认为此行凶多吉少。谁知,白莲教大统领王三槐早就听说过刘清的清名,并对刘清心怀敬意。王三槐不相信官府,却相信刘清,因此在刘清的担保下,王三槐只身前往清军大营商讨招抚事宜。
可王三槐一进清军营帐,勒保就翻脸变了卦,将王三槐扣押起来。刘清对勒保的背信弃义极为不满,多次力争。但只因他官微言轻,勒保并不买他的账。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失,刘清亲自到监牢看望王三槐,他以为王三槐必定会对自己劈头盖脸大骂一通。结果,王三槐非但没有斥骂他,还安慰他好好做官,以免绝了清官种子。
勒保初次品尝“收服”王三槐的甜头后,紧接着又故技重施,再次向朝廷保举刘清,让他前去说服白莲教义军“弃暗投明”。刘清圣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再次来到义军大营,他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毕竟王三槐身陷囹圄,自己难脱干系,他们又岂肯让自己全身而退?而再次令他意外的是,王三槐的继任者虽不再相信刘清的承诺,但对刘清的敬慕之心却一点不减,非但没有刁难刘清,还对他好吃好喝地招待。
刘清清名之高,就连朝廷视之为“匪”的白莲教众,都不惜往他脸上“贴金”,使得刘清的人气指数急剧攀升。嘉庆得知后,有了提拔重用刘清的意思。勒保洞察后,立马改变态度,称赞刘清:“临阵御敌,贼以其廉吏,尚未交战,闻声隐去。”这虽夸大了刘清的作用,却对了嘉庆的脾胃,使刘清得以从七品知县快速跃升至按察使之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省级干部。由此可见,危机降临,能够保护自己的,除了那些荷枪实弹的军卒,还有清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