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的一天,美国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在东京的美国大使馆门前遇刺了。刺杀事件发生后,日本举国震动,一些消息及时的记者甚至绝望地呼喊:日本要亡了!
记者的呼喊并不是骇人听闻,因为根据当时的日美“密约”协定,搭载核武器的美国军舰、飞机可以自由地进入日本港口、领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使居然在东京被刺杀了,这还了得!
很快,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就将埃德温送到了东京最好的医院。日本有关部门的领导闻讯飞速赶到医院,一个个脸色阴沉,如临大敌。整整四个小时,一直高高在上的日本官员们都提心吊胆地等在手术室外,一步也不敢离开。非常幸运的是,埃德温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不等美国发难,日本公安部长当即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引咎辞职;紧接着日本天皇赶到医院慰问;更可不思议的是,日本首相竟然就此事诚恳地向全国民众道歉。
日本都如此有诚意了,埃德温还能怎么说,也只能干吃哑巴亏,微笑着说:“这回输了大量日本人的血,我也算是与日本人血脉相连的兄弟了吧。”好不容易得到埃德温的谅解,整个日本总算松了一口气,日本政府更像是死里逃生一样,一边高喊 “血脉相连”“美日一家亲”,一边发动全国警力,疯狂追查凶手。
很快,日本政府就抓住了凶手—一名19岁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忐忑不安的日本警方邀请美国精神病医学专家与日本专家一起对凶手进行了严格审查。美、日专家都认为,凶手作案时的确处于精神不健全的状态。埃德温不干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竟然能轻易地进入守卫森严的大使馆?
为了让埃德温相信这件事,日本政府立即通过《朝日新闻》解释: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激增的时候,但日本的精神病院病床严重不足,病床数量只有全部患者的11%,所以大量精神病患者只能在社会上游荡,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刺杀事件跟日本政府以及普通民众毫无关系。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还能怎么办,埃德温象征性地“声讨”了一下日本政府对精神病患者照顾不到位的过错,也就算了。
埃德温是不追究了,但日本民众却不乐意了:原来日本竟然有这么多精神病患者,而且绝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政府的正规护理、照顾,我们还怎么好意思声称是民主国家、发达国家!于是,日本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建设精神病院的运动。结果,日本仅私立医院就为此增加了17万张病床,专门用于收容精神病患者;日本政府还紧急修订了《精神卫生法》,加强了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护、治疗和服务。
所有人都以为刺杀引起的风波终于平息,谁知三个月后,埃德温回国休养时被检查出了肝炎。埃德温一向注重饮食卫生与健康,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染上肝炎?肯定是在东京抢救时出了问题。美国明确表示,这事一定要查清楚。
日本政府震惊了,于是下令立即严查。掌管日本血库的官员很快就坦白了:血库里98%的血液都是黑社会组织进行金钱交易的劣质血液,不携带病毒才奇怪呢!
原来,当时日本实行的是有偿购买血液制度,很多黑社会组织见有利可图,就跟日本、美国相关官员、商人勾结在一起,专门组织下层民众卖血。由于很多瘾君子和病毒携带者迫于生计卖血为生,所以导致日本血库中很多血液都携带有病毒;而且因为长期卖血,他们血液中红细胞严重不足,血液颜色发黄。这些携带病毒并且颜色发黄的血液被人们称为“黄血”。
日本的“黄血”问题非常严重,以至于日本人到医院做手术都得被迫签署写有“可能因输血患肝炎”条款的协议。尽管日本人对此深恶痛绝,但由于利益关系,日本政府对此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埃德温“幸运中奖”,日本政府难辞其咎。
为了平息埃德温以及美国政府的愤怒,也为了显示痛定思痛的悔改决心,日本政府当即严查血液买卖问题,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早已不堪忍受“黄血”的民众受到鼓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黄血驱逐”运动和献血活动。在日本政府和全国民众的联合打击下,十年后,日本血液买卖现象彻底消失。
就这样,日本的精神病院建设不足的问题,以及病毒血液的问题竟因美国大使的遇刺被解决了。可见危机事件虽然会暴露社会问题,但只要妥善处理,危机也是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契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