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顺治:我的朝堂我做主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5963
◎ 鲍 青

  顺治:我的朝堂我做主

  ◎ 鲍 青

  自清朝定鼎中原开始,如何处理满汉矛盾便一直是困扰统治者的重大问题。“首崇满洲”是统治者内心根深蒂固的认识,但以人数极少之满族统治人数众多之汉族,却又离不开汉族官僚的参与。所以统治者在“首崇满洲”的同时,又不断强调“满汉一体”,试图弥合两族矛盾。

  为解决进关满人的“生计”,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七年,清廷三次大规模圈占百姓良田,同时以帮贫苦汉人为名逼民为奴。这种民族压迫使满汉矛盾日趋突出。而在清廷内部,满官赐爵升职者众,汉官地位低下得不到信任,降将降而复叛成为家常便饭。

  顺治亲政后对权力结构大幅调整,大量起用降官,旨在提高汉官地位,扩大汉官职权。然而其本意只是借汉官来削弱满族权贵,使自己可以大权独揽。

  顺治初年的汉官主要由故明旧吏构成,他们不屑与满臣为伍,却又受制于满人。这种痛楚由来已久,所以当汉官受到皇帝的重用时,便自然对吏治提出异议。顺治十年正月,御史吴达就上疏指斥满族官僚机构臃肿无用,应该精简。二月初,汉官李呈祥上疏,要求裁去满官,专任汉人,引起满官恐慌。礼部侍郎陈名夏等人也多少表现出对不习政事的满官的鄙夷。

  但汉官似乎低估了皇帝的民族立场,所以吴达被贬官,李呈祥被流放东北。顺治十年正月,顺治在视察马匹甲胄时还强调:“兵器固然不能不常备,但也不能光倚仗军威。军威即使强盛,没有德政的辅助,也不能顺应民意。”此时顺治内心渴慕“汉化”的心理还比较浓厚。但满汉激烈交锋后的,顺治赐宴群臣时就特地持弓向大臣说:“我朝平定天下,皆是依靠弓矢之力。今朕虽无暇顾及,但内心却时刻铭记。”前后对照,顺治心理情感的变化非常明显。

  

  当年五月爆发的“任珍案”,标志着顺治民族立场的彻底转变。任珍原为明朝副将,后降清,因战功颇受重用。任珍任兴安总兵官时,小妾与人通奸,他私自将其杀死,然后让家人行贿兵、刑二部官员。任家下人向朝廷告发,任珍被贬。之后,他对当时满族权贵时常发泄不满。刑部接举报后,以“任珍应论死”结果上报顺治。顺治因其为降将曾立大功,派人再审。

  此举引起了满汉官员的直接交锋。满汉官吏在“任珍应论死”的问题上没有多少争执,但就具体判决理由却不相同。满官认为应按刑部先前意见,以贬谪后“出言不轨”“指奸谋陷”等罪论死。而以陈名夏等为首的汉官,则建议以此前“私行杀人”来论罪。不料,汉官对任珍怨望满官的无视,令顺治非常不满,特意严旨训斥。尽管陈名夏等小心地为自己辩护,但最终都被以“以巧生事,又欲以巧止事”“溺党类而踵敝习”等罪名治罪,涉案的27名汉臣俱被论死、流徙和革职。

  到了顺治十一年,誓不罢休的满族权贵仍旧对汉官穷追猛打,甚至揭发陈名夏先前曾倡言“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欲“变清为明,谋弱我国”。于是,陈名夏被论斩,顺治从轻改为绞刑,中枢汉官势力遭受沉重打击。陈名夏死后,顺治及清初汉官改制之梦便破灭了。

  编 辑 / 子 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