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姓给差评,官员态度异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4568
◎王 一

  百姓给差评,官员态度异

  ◎王 一

  

  东汉灵帝时,卖官成风,冀州人崔烈见大家都在买官,也动了心。他通过层层关系,弄到了“内部折扣价”,买了一个司徒之职。虽说是买来的官,但好歹也是三公之一,崔烈也必须考虑一下自己在外的形象和群众口碑。

  一天,他儿子从官衙回到家,崔烈拉住儿子问道:“我如今位居三公,外间有何议论?”儿子回答:“您素有美誉,又历任卿守,出任三公本属当之无愧。不过,这次上位却让天下人大失所望,他们嫌这个‘三公’满身铜臭!”崔烈听后,气得浑身发抖,顺手拿起手杖追打儿子。

  不难看出,崔烈到底底气不足,追打儿子,不过是来掩盖内心的惭愧罢了。从此,崔烈一心要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在朝堂上颇为尽心,用做实事取消“差评”。

  不要小看群众的“差评”,古代官员因为群众评价太差而丢官的比比皆是。汉成帝时,栎阳县令谢游的上司给他发公函,开门见山地说群众对他很不满意,反映他施政无方,法令烦琐苛刻。于是,谢游的乌纱帽丢了。

  明太祖立重典从严管理官吏,州县守令常因小过而受惩,甚至被关进监狱,但如果听到群众对他有好评,就会让他官复原职,有时还给予奖励。从那时起,许多地区民意评官蔚然成风。永平府乐亭县主簿汪铎和县府工房书吏张进等,借劳役设计害民,索取贿赂,当地父老以《大诰》为据,结团赴京。汪铎得知,快马加鞭,赶了40里路追上大家,苦苦求情。由此可见地方官吏对民众的负面评价有多害怕。

  当然,还有一种官员对待“差评”的态度很常见,就是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1907年,张之洞以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入枢府,与袁世凯同掌政局。一次,他问幕僚:“外间对我有何议论?”幕僚答道:“近闻外面评论,说岑春煊不学无术,公(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方有学有术。”张之洞听后,捻须一笑说:“我自问迂拙,说我无术,的确如此,‘有学’二字,亦愧不敢当,不过较岑春煊、袁世凯多识几个字。”

  不过,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大体制下,不是所有评价都会让官员知晓,更有甚者,有人还会通过伪造民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官员并没有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们在乎的永远只有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编 辑 / 子 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