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铁腕除恶,不忘初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5908
◎郝金红

  铁腕除恶,不忘初心

  ◎郝金红

  

  李益是宋太宗年间秦州长道县(今甘肃礼县境内)的白酒专卖局局长。彼时的局长不是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说白了就是国家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地位不高,薪水又低,但李局长干得很欢。原因很简单,里面的油水很丰厚。

  宋朝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白酒实行政府专卖,严禁民间私自销售,所以,白酒专卖是个垄断行业,这就为李局长捞钱打下了基础。在局长这个位子上,李益的确捞得盆满钵满,其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

  其一,李局长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家的原材料私自偷运回家,在自家的作坊里酿酒,然后将这些酒混在公家的产品中投放市场,银子便如流水般进了李局长的腰包。

  赚得第一桶金后,放高利贷成了李局长的第二条生财之道。北宋时期的秦州与党项、吐蕃部落接壤,这里多年来战火不断,百姓中的青壮年大多要服兵役,参加劳动生产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这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极其落后。如此一来,秦州成为大宋的贫困县。

  老百姓的贫困,成就了李局长的商业帝国。李局长利用卖酒赚的钱在当地放高利贷。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向李局长借债的百姓有好几百人。当然,放高利贷是有风险的,弄不好会血本无归。对此,李局长自有妙招—他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买通官府派人替他催收欠款。官府很卖力气,催款力度甚至超过了为政府征收税收,可见当地税务部门的官员收了李局长不少好处。

  李局长这样明目张胆地捞金,难道当地政府和纪检部门就不敢管?这一点,李局长当然有谋划。他一方面买通了秦州市长,一方面花大钱培养儿子李仕衡。在李局长的运作下,李仕衡通过科举考试,如愿进入官场,当上了正八品的京官光禄寺丞,成为李局长在朝廷的保护伞。

  有钱,有爪牙,还有保护伞,李局长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具有黑社会性质的豪强。李局长用赚来的黑心钱不断增加工人,扩充设备,使得李家酒庄、钱庄的生意蒸蒸日上。

  就在李局长数钱数到手软时,他的麻烦来了。雍熙四年(987年)初,朝廷空降了一名专职纪检干部(观察推官)冯伉到秦州。冯伉不但年轻,有才干,而且一身正气,在来秦州之前他就知道李益做下的那些勾当,因此到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李益身上。

  针对秦州税务局征税员替李局长收高利贷这个不正常现象,冯伉马上宣布,禁止政府部门的任何工作人员为李益的高利贷事业服务。眼看着自己的财路要被断了,李局长接连派出好几拨眼线跟踪冯伉,伺机对冯伉下黑手。一天,独自外出办事的冯伉被李局长的眼线逮着,一顿拳打脚踢,弄得鼻青脸肿。临走前,这帮低智商的恶奴竟然自报名号:“我们是李局长的人,以后你要是再与我们家局长过不去,非废了你小子不可。”

  冯伉一怒之下,直接越过市长,将举报信寄给了宋太宗。不料,冯伉的行踪早已被李局长得知,这边举报信刚发出,那边李局长就买通了驿站的工作人员,将冯伉的举报信扔进了垃圾桶。冯伉见自己的举报信石沉大海,又写了第二封,结果还是杳无回音。冯伉派人一查,发现果然是李局长搞的鬼,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冯伉没有因为李局长的见招拆招而忘记自己的使命。当时,因为战争需要,中央政府经常派使者到边境买马。这些使者一般不会与地方政府有过多交集。看清了这一点,冯伉在摆脱了李局长眼线的前提下,私下找到使者,将举报信通过他们直接送达宋太宗案前。

  宋太宗看到冯伉的奏章,龙颜大怒,直接批示:立即逮捕李益,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宋太宗的命令刚发出,李仕衡就第一时间给老爹发出了黄色警报。因此,逮捕令还未到达秦州,李益就开溜了。这下,宋太宗更加震怒,再次做出批示,责令秦州市长和周边州府成立联合追捕组,务必将李益缉拿归案。

  皇帝亲自指示,地方官们再也不敢包庇李益。在追捕组拉网式的行动中,李益最终在河内(今河南沁阳)一个富豪家被抓,押赴京师御史台审问。当年六月,宋太宗亲自签署了诛杀令,猖狂一时的李益被斩首,李仕衡也被摘了乌纱帽,终身不得录用。秦州当地那些与李益有利益勾结的官员,无一漏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如果没有冯伉的铁腕,李益之流或许还要继续为祸一方。由此看来,除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和超乎常人的勇气。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才能换来百姓的安居乐业。同时,在除恶的路上,要谨记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 辑 / 子 玉

  北洋军阀也有情

  ◎月落天晓

  家书亲情浓

  袁世凯的家书中没有太多的刀兵剑戈,更多的是浓浓的真情。在大儿子要定亲时,袁世凯给夫人写过这样一封信:“你须教育训导我们家大儿子,以后应当格外认真地勤奋学习中西文化,并练习好书法,他的岳父是有名的翰林,书法极好。如果他没有一点文化,有什么颜面去做他们家的女婿呢?”

  在听说夫人患了牙痛病后,袁世凯给儿子写过这样一封信:“前年我在天津署府时,曾经患过这样的症状,患病后立即用了薄荷二钱,用沸水在瓷壶中泡开,忍着疼痛一口气灌下去,喝完牙痛就马上好了。见到我这封信后如你母亲的牙痛还没有好,就依照我这个方法试试。”

  友情排第一

  段祺瑞初遇徐树铮,便为其才华所吸引,两人促膝长谈,彻夜未眠。后来段祺瑞资助徐树铮去日本求学,徐树铮学成归来后做了段祺瑞的军师,并助段祺瑞三造共和。只可惜直皖战争中皖系战败,段祺瑞下野,徐树铮逃亡英租界。

  四年后,段祺瑞重回政界,徐树铮被解除通缉后,出访世界各国为段祺瑞拉来了一批军火。徐树铮在办妥事情之后回国,却在廊坊车站被冯玉祥的部下所杀。第二天,报纸便报道了这一事件,但说是徐树铮被仇家所杀。由于当时实权都在冯玉祥的手中,段祺瑞看后默不作声。

  “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下野,路过廊坊车站时,随行人员有这样的记载:“及车过廊坊,合肥开窗西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语,老泪盈眶,掩面入卧。”段祺瑞临终前曾对家人说,把徐树铮的牌位和他的牌位放在一起。这句遗嘱也成为段家的家规,段祺瑞和徐树铮的牌位也一直放在一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