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了大帝,兴得了文艺
◎ 杨清筠

公元768年,法兰克国王丕平三世去世后,按照法兰克人的习惯,他的两个儿子查理(扑克牌红桃K上的人物)和卡洛曼分别继承了国土。没过几年,卡洛曼也去世了,查理理所应当地成了唯一的国王。
不久,卡洛曼的遗孀带着儿子逃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伦巴第人将卡洛曼的儿子立为法兰克国王,与查理分庭抗礼。查理攻入意大利北部这个不安分的地区之后,先后四次出兵伦巴第,终于打败了这个王国,国王被送进修道院了此残生。
将意大利北部收入囊中并不能满足查理的野心,公元772年,他再次率领大军渡过莱茵河,攻打德意志北部的萨克森,这一场战争打了三十多年,在血腥和暴力的对抗下,萨克森终于归顺了查理。
紧接着,查理像上了瘾一般,出兵西班牙,荡平巴伐利亚,还有莱茵河、大西洋、多瑙河之间的一系列部族……查理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所征服的地区推行基督教,一方面法兰克的扩张充满了血腥暴力,一方面宗教的教化也使得这些尚未脱离野蛮的地区有了信仰。
公元799年,时为罗马教皇的利奥三世又受到了当地贵族的叛乱攻击,他狼狈地逃到查理的军营里抱大腿,查理率兵又一次攻入意大利,镇压叛乱,恢复了利奥三世教皇的职位。
为了报答查理的恩情,第二年圣诞节,查理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收到了来自教皇的圣诞惊喜——加冕。利奥三世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王冠,宣布“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查理就这样被肯定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曼”,“曼”就是大帝的意思。
实际上,查理和罗马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就是查理曼帝国最鼎盛的时候也没有罗马帝国一半大,但是欧洲人有“罗马情结”,他们认为被称作奥古斯都的继承人、罗马人的皇帝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似乎自己便是昔日罗马神话般辉煌的延续。自查理加冕,也就意味着西欧文明不再是东罗马帝国的附庸,而是实实在在得到承认了。
称帝以后的查理在他庞大的帝国中苦心经营,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文化的落后—蛮族入侵以后,曾经辉煌的希腊罗马文明已经难寻踪迹,下层人民都是文盲。于是查理从自身做起,在宫廷兴办学校,从欧洲各地网罗学者,号召抄写和保存珍贵的古典文献,在他的大力扶持之下,国家文化教育水平直线上升,后世史学家把这一时期文化的辉煌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很多研究把查理称为最伟大的君主,其实加洛林文艺复兴也只是一个小高峰而已,之后的中世纪其实也出现过这样类似的小高峰,比如12世纪的文艺复兴。查理曼帝国虽然看起来疆域辽阔,却是靠武力来维持的,并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而复杂的人种、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注定了它分裂的结局。查理去世以后,这个昙花一现的大帝国也就随着这个中心的君主一并消失了,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编 辑 / 子 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