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只要有『能力』,不怕出身低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5053
◎ 郝金红

  只要有『能力』,不怕出身低

  ◎ 郝金红

  

  明朝人杨善曾做过都察院右都御史,这是个正二品的官职,但身为二品大员,杨善却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干部。

  史书记载,杨善在17岁时考中秀才,此后参加各类科考,每次都名落孙山。在明朝那个注重学历的年代,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至少要考上举人,而想要做大官,非进士出身不可。杨善没这样的硬件,但人家偏偏就坐上了二品大员的宝座,为什么?

  久考不中,一般人肯定心急火燎,杨善不着急,他认定,只要抓住机遇,上苍是一定会眷顾他的。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年17岁的杨善认准了朱棣是个可以成大事的领导,于是跑到朱棣那里毛遂自荐。朱棣正缺人手,就给杨善安排了一个守城的差事。这份看似没有前途的工作,杨善却干得激情满怀,并在朱棣即位后被提拔为引礼舍人。虽然没有实权,但好歹挤进了公务员队伍,杨善很高兴,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在引礼舍人的职位上,杨善兢兢业业,深得朱棣的好评,在永乐元年(1403年)被提拔为鸿胪寺序班,负责朝会仪节、百官班次等事宜。杨善天生大嗓门,每次在皇家会议上喊人时,粗声粗气,很多同事对他不满,就到朱棣那儿告状。坐稳了皇位的朱棣也不大喜欢大嗓门的杨善,便就坡下驴,撸了杨善的官职,把他扔进大牢。

  正在杨善苦思脱身之计时,牢房中又来了个伴儿—庶吉士章朴,只因他是方孝孺的学生,便被朱棣抓了起来。杨善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很快与章朴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密狱友。一次闲聊中,章朴说他家里藏有老师的文集,杨善听后,觉得机会来了—朱棣正在死整方孝孺,包括全面销毁他留下的著作,章朴这不是惹火烧身吗?第二天,杨善就告了密,结果“朴以是诛死,而善得复官”。

  此后,杨善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并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景泰元年(1450年),经过土木堡之变,大明和瓦剌都不想打了,准备停战,大明需要派一名谈判专家去敲定停战事宜,明代宗一眼相中了杨善。临行前,明代宗特别交代:“你这次前去,只需商量停战的事,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结果,杨善到了瓦剌,不但凭借一番忽悠与瓦剌成功讲和,还捎带着把明英宗接回了大明。当然,杨善这趟出使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而被明代宗以违背圣旨为由,降为左都御史。杨善从此坐上了冷板凳。

  然而,杨善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热火朝天地帮助明英宗复位。“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杨善再次立下大功,被封为伯爵,最后还得以善终。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政坛大佬,“心机男”杨善在明朝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

  编 辑 / 子 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