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作者:仕途是条不归路
◎ 草上风语

唐宪宗元和年间,《悯农》作者李绅考取了进士,被安排到国子监当助教。按说这个起点还是相当不错的,换作一般人早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了。但李绅却不干,跑到金陵游山玩水去了。
金陵节度使李掎听说来了这么一位大人物,好说歹说拉他做了自己的幕僚长。可李掎不是盏省油的灯,各种坏事换着花样做,还想赖在金陵当土皇帝,并让李绅给朝廷写信,以全体金陵人的名义挽留他继续在这里为人民服务。李绅先是装作害怕,手抖得写不成字,后来实在装不下去,索性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杀我可以,写信没门儿!李掎暴跳如雷,将李绅囚禁起来。李掎被朝廷诛杀后,李绅名声大噪,有人打算将这件事上报皇帝,他制止说:“我那么做,只是为了大义,不是邀名求显。”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绅所处的时代恰恰赶上了“牛李党争”最激烈的时期,而他又是“李党”首领李德裕的铁哥们儿。在李德裕的扶植下,李绅平步青云,官至御史中丞。政治斗争风云激荡,“牛党”干将李逢吉扳倒李德裕后,想推举牛僧孺入朝为相,但惧怕李绅刚烈敢言的二杆子脾气,于是精心设了个圈套—推荐了同样二杆子脾气的韩愈出任京兆尹,还“贴心”地让他兼任御史大夫。
御史台负责查处官员违纪,西汉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当时,大夫是长官,中丞为次官,而唐代基本上不设大夫,中丞即是实际长官。现在李逢吉把这顶尘封已久的帽子翻出来送给韩愈,给了他名义上是李绅上级的错觉。
按照唐制,凡京兆尹上任,必须先到御史台参拜,称为“台参”。现在韩愈在虚职上是李绅的上级,自然不肯屈身“台参”,而李绅遵循旧制,认为韩愈必须“台参”,偏偏两人又都是暴脾气,结果谁都不让步。之后的一切都按李逢吉的设想顺利进行着,两个二杆子越掐越凶,正常工作已经没法开展。皇帝忍无可忍,把两人都免职了。
在李逢吉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李绅被一贬再贬,一直被贬到端州(今广东肇庆)做司马。但因李绅在基层政绩突出,加上李德裕成功翻盘,李绅苦尽甘来,又一步步挪回来,最终回到中原,就任河南尹。
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李绅暴烈刚直的性格仍毫无改观。当时河南有许多地痞无赖,经常穿着奇装异服,挥舞木杆在街上击球,甚至大白天躺在官道上睡觉,车马都不敢靠前。听说李绅上任河南,这些泼皮无赖望风而逃,纷纷变身良民。
唐武宗即位后,“李党”进一步得势,李绅也达到了仕途的顶峰,甚至封爵赵国公,四年后病死在淮南节度使任上。
但他的暴烈作风,让一些人难以接受和释怀,即使是在他死后也必欲报复。江都县尉吴湘受贿,并强娶民女,但罪不至死,李绅却将他论罪处死,而且不等秋后复议,在盛夏季节就开刀行刑。李绅死后不久,“李党”再次失势,“牛党”将这件案子刨出来追责,又唆使当时的证人翻供。如此一来,李绅成了滥刑枉杀的酷吏典型。朝廷下诏追削他的一切官职赠谥,并下令其子孙不得做官。
编 辑 / 子 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