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皇帝的谣言不可乱传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4351
◎金满楼

  皇帝的谣言不可乱传

  ◎金满楼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七月,距皇后乌喇那拉氏幽死已有十年,留京办事大臣、大学士舒赫德突然接到一纸启禀。这份署名为“都察院役满吏员严譄”的启禀,其主要用意是恳请舒赫德为之代递一份上书,而后者的主要内容是“请议立正宫”。

  按说,议立正宫是好事,毕竟乌喇那拉氏死了十年了,乾隆再未立过皇后,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外人无从揣测。反正,天下之大,总有人想帮皇上说出他不便说的话,如果赶巧碰对,或许荣华富贵一生享用不尽。

  严譄以一介草民的身份“议立正宫”当然是一种政治投机,这种行为是不妥当且大有风险的。从后来的事实看,乾隆并不喜欢这个话题。更糟的是,严譄上书中有这么几句把乾隆惹怒了:“皇后(即乌喇那拉氏)贤美节烈,多蒙宠爱,见皇上年过五旬,国事纷繁,若仍如前宠幸,恐非善养圣体,是以故加挺触轻生。”

  因为担心乾隆过度宠幸、有伤龙体,乌喇那拉氏这才“挺触轻生”,这种荒谬低俗的谄媚之词把乾隆的五脏六腑都给气炸了,他严厉指出:严譄不过是个“微贱莠民”,他是如何得知宫闱大事的?又是如何知道皇后之姓的?其中必有向其传说之人,不可不彻底严究!

  舒赫德等人接到旨意后当然不敢怠慢,其后对严譄好一番拷打。后者供出自己原是山西高平县人,现年45岁,妻儿均已亡故,只剩自己一人。乾隆二十五年时,他曾在都察院充书吏,现寓崇文门外万春杂货号内,代人写账营生;其所写上书,乃他一人所为,背后绝无主使之人。

  舒赫德等问他如何知道皇后之姓,严譄答说自己20年前在都察院当书办时就知道,至于那些宫闱秘事,不过是道听途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时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后来进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后身故不曾颁诏,将礼部参奏,致被发遣这事。”

  其实乾隆也知道,对严譄的审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结果,因为乌喇那拉氏之事的真相只有他最清楚。不过,审讯结果也证实了乾隆的一个猜测,那就是“废后”一事在民间确实传得沸沸扬扬,虽然版本不一,但民众无一例外地同情皇后而指责自己。

  事后,严譄被判斩立决,而乾隆的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山西高平县地处偏远,但像“帝后反目”这样极度隐晦的宫闱秘事居然也能传播到此。那大江南北又何处无人说呢?

  如此看来,“皇帝立妃、皇后剪发” 在世人眼中已成了一个众口盛传的宫廷丑闻,普天下的百姓都在看自己的笑话。由此,乾隆对立后之事更加慎重了。

  编 辑 / 子 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