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告密,天父欣慰
◎ 月映长河

1855年7月,天父(杨秀清)下凡,下令将天官正丞相曾水源捉拿到东王府,并神色肃穆地审问道:“你是不是在王府门前看见有女干部神色慌张?她们都说了些什么,你可曾听见?”曾水源不敢撒谎,说他的确看见有女干部在门前神色慌乱。
天父接着审问:“女干部说‘你们现在得意,东王一旦升天,你们可就要倒霉了!’这话你听到了没有?”曾水源回答听到了。天父听后就怒了,说曾水源知情不报,罪不可恕。随后,天父又审问一同被抓来的东王府吏部首席尚书李寿春,李寿春同样回答听到了,当然也同样罪责难逃。
接着,天父盯着前来陪审的文武官员,问该怎么办,官员们心领神会,齐声回答:“这两个人欺骗天父欺骗东王,死有余辜!”天父这才心满意足地宣判:“既然你们都说这两个人该死,那就马上押出去,斩首示众!”
天父杀了曾水源和李寿春的第三天,再次下凡,口吐打油诗,将案例上升为政治教育:“此等逆天又欺禾(指杨秀清),不知赎病是伊哥。敢在府门用眼看,诈聋奸草(心)今如何!”
曾水源和李寿春只因没有向杨秀清打小报告就丢了性命,实在冤枉,可作为东王府的实力干将,怎能不知道杨秀清这个喜欢部下向他打小报告的嗜好呢?
杨秀清能破获多起太平天国的细作案,不仅仅是靠他的聪明机警,也与他平日注意收集情报的习惯分不开。他假借天父下凡时所做的指示往往切中要害,甚至准确地说出别人的隐私,让别人心服口服,也是因为他特别重视情报搜集工作。
因此,杨秀清一直都保持着勤于搜集情报的良好习惯,鼓励部下向他打小报告,哪怕这种情报在部下看来并无汇报的必要。比如女干部在东王府门前的言论,在曾水源和李寿春看来,无非只是发牢骚,似乎没有专门报告的必要。可是作为情报专家的杨秀清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这是反对派要动手的前兆,也是自己在民众心目中地位动摇的信号,因此这个事情必须及时报告,以便他及时做出反应。
杀了曾水源和李寿春,杨秀清认为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东王府的官员们从此再也不敢三心二意;二是他们再也不敢知情不报;三是天朝上下官员都会乖乖听他的话。可结果果真如他所愿了吗?
编 辑 / 子 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