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国曾经废除春节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3033
◎周铁钧

  民国曾经废除春节

  ◎周铁钧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彰显彻底变革清王朝各种制度的决心,追求世界大同、与国际接轨。

  首先响应的是广州国民政府,没几天,武汉、长沙等地也发出明令:废除阴历和春节,政府机关、团体、学校春节均不放假,民众不许拜年、不许张贴春联、不许悬灯结彩、不准举行各种春节庆贺活动。

  当时已近春节,政府不让过年了,老百姓纷纷上街示威游行,反对政府的荒唐决定。政府里也出现两派,支持派和反对派为取消还是保留春节各执一词,从争吵变成扔皮鞋、记录本、墨水瓶,最后厮打,闹得乌烟瘴气。

  后来,支持派见对手的示威队伍日增,也组织人上街游行支持改历。而阻挠、镇压游行的军警却不问青红皂白,凡是游行者一律驱赶、拘捕,结果两派游行者又联合起来对付军警,直折腾到春节过完,这场闹剧才算收场。

  坐镇北京的袁世凯也收到了“改历改元”的通电,开始他没太弄明白,便在电文上批道:执行。不多时,秘书总长梁士诒拿着批示来见,问:“是不是组织人起草一个详细的说明?”袁世凯翻翻眼皮,有些不解:“不过阴历就过阳历,说明什么?”梁士诒说:“您想想,老百姓都依照阴历安排农事,婚丧嫁娶、赶集庙会全按阴历计算,取消阴历连春节都没了,不跟老百姓说明白哪能行?”此时的袁世凯正在做大总统梦,哪有心思考虑这些,他拽过电文撕个粉碎:“找这麻烦干啥,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这年北京的春节和往年一样,政府照例放假三日,官民相安无事各自过年。照例过年的不单单是北京,国民政府所辖的苏州、常熟等地,除夕仍是一派热闹景象。数千年世风民俗积淀成的春节,并未被一纸禁令封杀,在乡间山区,老百姓根本不知什么“改历改元”,依然家家蒸糕烀肉、祭灶拜祖、高贴春联,热热闹闹过大年。

  但在有些城市,废除春节的高压却很严厉,江浙、湖广等地,春节期间警察被派到商店,监视不许关门过年,售卖旧历的会被拘留。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春节舞龙灯屡被禁止,灯会、庙会也横遭打压。春节因“警察厉行干涉、严禁商民庆贺,异常落寞。”于是,每年临近春节,诸多城市都会出现反对派组织民众游行示威、政府出动人马镇压的场面。然而,游行者不是出于深仇大恨,军警也大多不愿意没有春节,双方对峙往往变成点到为止、推搡嬉笑的闹剧。

  1930年4月,蒋介石签署《国民政府第195号训令》指出:废止旧历后,仅存的元旦不足以调节民众终岁之劳苦,特将旧历端阳、中秋、重阳、腊八移至阳历。7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推行国历办法六条”,再次重申“旧历新年休假日期移置国历,各种礼仪娱乐移置国历新年”。这年的阳历元旦,国民政府举办了有集会、游行、会演、灯会等活动的盛大庆典,蒋介石发表元旦致辞,到政府、党部团拜,为将士授勋,宴请外国使节贺年,率政府大员墓祭中山陵……这些活动,把废除春节的闹剧推向了高潮。

  到1933年,国民政府见每近阴历春节,游行的民众和阻挠的军警都要闹腾些天,老百姓暗地里还是热热闹闹地过年,便在《民国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委婉地表示不反对民众过阴历年。这年,各地迎新春“仍沿旧习,大肆张扬,花鼓龙灯五光十色,久违的贺年声不绝于耳。”折腾二十余年废除春节的闹剧才不了了之地收场。

  编 辑 / 夕 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